《秘方集驗》~ 卷之下 (26)
卷之下 (26)
1. 瘡黴諸症
瘡毒總論,經曰:凡瘡之痛癢,自屬虛實寒熱。故痛而實者為熱,虛而癢者為寒。然諸瘡痛癢,皆屬於心。以心主血行氣,氣血凝滯而為癰疽瘡癤。闊大一寸以上曰癰疽,一寸以下曰瘡癤。諸瘡之中,惟背疽疔瘡,最為急症。其初發也,使身體或先熱而後惡寒,或先癢而後疼痛。若其不痛,最為惡症。且如背疽始生,如黍粟粒大,才有覺時,便用艾於痛處灸之,痛則灸至癢,癢則灸至痛,使毒氣隨火而散(凡毒初起皆可灸,惟頭項屬陽明,斷不宜灸)。若失之於初,瘡勢已成,又當審其虛實寒熱。熱實則清之,虛寒則溫之,得毒消腫潰,方為可治之症。疔瘡者,多發於手足之間,生黃泡,其中或紫黑色,有一條紅線直上,倉卒之際,急宜以針於紅線所至之盡處刺出毒血,然後以蟾酥乳香膏於瘡上塗之。針時以病者知痛出血為度,否則血絲入腹,毒氣攻心,不治。至若瘰癧頸疽臀癰之類,皆毒氣鬱積於內而發,治之皆須解毒潰膿。若氣血弱者,又須補之,此一定之法。瘡癤疥癬之類,隨其臟腑所受冷熱調之,所貴氣血宣流,自失其痛癢矣。如腳上臁瘡,年久不愈者,多是腎水流注,又有脾水潰溢,治各有方,隨症選用。蟾酥乳香膏:蟾酥(酒化)、硇砂、輕粉、白丁香各一錢,雄黃、蜈蚣一條(炙)、硃砂各二錢,乳香六分,麝香一分,金頂砒五分(製法:用鉛一斤,小罐內炭火煨化,投白砒二兩於化洋鉛上,煉煙盡為度,取起候冷打開,金頂砒結在鉛面上,取下聽用)。共為末,糊成麥子大。凡遇疔瘡針破,用一粒插入孔內,以膏藥蓋之,追出膿血疔根為效。
疔瘡,此症有十三種,而有青黃赤白黑(青疔發於目下,黃疔發於口唇,赤疔發於舌根,白疔發於鼻右,黑疔發於耳前),蓋取五色以應五臟也。復有暑疔、火疔、氣疔、冷疔者,皆以其時候緩急浮實之異。但初起,瘡心先癢後痛,先寒後熱。熱定則寒多,如四肢沉重,頭痛心驚,眼花見火,甚者嘔逆者,多危;惟麻子疔始未皆癢(其狀肉起,頭如黍米,色稍黑,四邊微赤,多癢,忌食麻子油及芝麻,與著麻衣,或麻布揩手面,併入麻田行走),皆用小針刺破,或用刀割斷疔根(疔瘡不破則毒入胃腸),出血令盡。若有發於三四處,只去先發者為主。如形體壯實而毒甚者,以針刺瘡四邊,多出惡血,以泄毒氣。惟刀鐮疔,忌刺及刀並鐵器(其狀闊狹如韭菜,長一寸,左側肉黑如燒烙),刺後,以蟾酥乳香膏敷之,拔去疔根;或益母草葉燒灰敷之,再以明礬末三錢、蔥白七莖搗爛,分作七塊,每塊熱酒一杯送下,以衣被蓋之。如無汗,再服蔥白湯一盅,少頃,汗出如淋,從容去其覆物,其病若脫(此方不獨可治疔瘡,並治諸惡毒初起但未成膿者,服之無不神效)。全以戒怒寬懷為上。忌孝服、雞犬、月經婦人、狐臭、息香、麝香、湯火氣;更忌風寒、房事、酒肉、魚腥、蒜椒、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物。疔瘡初起,飲香油一盅,即無性命之憂。家菊汁一碗,各用根,沖熱酒,入口即愈。喜兒草、水芹菜,共搗汁,酒沖服。水半枝蓮(生水旁者,花莖甚細)搗汁,和酒服,渣敷患處。春用烏苧葉,秋冬用根,煮酒服,渣敷患處。新鮮蝦髓一個,飛面調勻,敷上愈。好磁石為末,津蜜調一茶匙,搽瘡頭上,疔即拔。螻蛄蟲搗爛,敷瘡上,疔根亦拔。疔瘡煩躁作渴,惡毒攻心,青靛二兩(散者佳,成團者用石灰和之)、雄黃五錢、麝香少許、蒼耳灰二錢,研末。每服二錢,蜜水調下,可以護心。疔瘡針刺之後,餘毒走散作腫,鬱金(蟬肚者)、白及、白蘞、大黃、白芷各四兩,黃柏二兩,輕粉五錢,綠豆粉一兩,共為末。醋調,箍四邊,夏月熱甚,蜜水調。嘴唇上疔瘡,將兩腿腕中紫黑筋,刺出惡血,立消。
白話文:
瘡毒總論
醫書上說:所有瘡的疼痛或搔癢,都與身體的虛實、寒熱有關。因此,痛且感覺實的瘡屬於熱,虛弱且搔癢的瘡屬於寒。但各種瘡的痛癢,都與心有關。因為心主管血液循環和氣的運行,氣血凝滯不暢就會形成癰、疽、瘡、癤等。直徑超過一寸的叫癰或疽,小於一寸的叫瘡或癤。在各種瘡中,背部的疽和疔瘡是最危急的病症。剛發病時,身體可能會先發熱後怕冷,或者先癢後痛。如果完全不痛,是最嚴重的狀況。例如背疽剛開始時,只有小米粒般大小,剛感覺到不對勁時,就用艾草在疼痛的地方灸,痛就灸到癢,癢就灸到痛,讓毒氣隨著火散開。(一般毒瘡剛開始都可以灸,只有頭部和頸部屬於陽明經脈,不適合灸。)如果錯過了初期,瘡勢已經形成,就應該辨別它的虛實寒熱。熱實的要清熱,虛寒的要溫補,等到毒消腫退膿液排出,才算是可以治療的病症。
疔瘡大多長在手腳之間,會長出黃色水泡,裡面可能是紫黑色,有一條紅線向上延伸。在緊急情況下,應該立即用針在紅線的盡頭刺破,放出毒血,然後在瘡上塗抹蟾酥乳香膏。針刺時,要以病人感覺疼痛並出血為準,否則毒血可能侵入腹部,毒氣攻心,就會無法醫治。至於瘰癧、頸疽、臀癰等,都是毒氣積聚在體內而發作,治療時都必須解毒並使膿液排出。如果氣血虛弱,還要補氣血,這是一定的治療原則。至於瘡、癤、疥癬等,應該根據其發病原因,也就是臟腑所受的寒熱來調理,最重要的是讓氣血順暢運行,自然就不會感覺疼痛搔癢了。例如腳上的臁瘡,多年不癒合,多半是腎水下流,也可能是脾水潰爛外溢,治療方法各有不同,要根據症狀選擇使用。
蟾酥乳香膏的配方是:蟾酥(用酒化開)、硇砂、輕粉、白丁香各一錢,雄黃、蜈蚣一條(烤過)、硃砂各二錢,乳香六分,麝香一分,金頂砒五分(製法:用一斤鉛,放在小罐裡用炭火熔化,把二兩白砒投到熔化的鉛上,煉到煙霧散盡為止,取出放涼打開,金頂砒會結在鉛的表面,取下備用)。把這些藥材一起磨成粉末,用糊調成麥粒大小的藥丸。遇到疔瘡用針刺破後,把一粒藥丸塞進孔內,再用膏藥蓋住,可以將膿血和疔根逼出。
疔瘡
疔瘡有十三種,分為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種顏色(青疔長在眼睛下方,黃疔長在嘴唇,赤疔長在舌根,白疔長在鼻子的右側,黑疔長在耳朵前面),這是用五種顏色來對應五臟。還有暑疔、火疔、氣疔、冷疔等,這些是根據發病的時間、快慢、輕重等不同來區分的。但剛開始時,疔瘡中心會先癢後痛,先冷後熱。如果熱過後反而更怕冷,而且四肢沉重、頭痛心驚、眼睛發花、甚至嘔吐,都屬於危險的症狀。只有麻子疔剛開始時只是搔癢(它的外形像肉長出來,頂端像小米粒,顏色稍黑,周圍略紅,非常癢,要忌吃麻子油和芝麻,不要穿麻衣,或用麻布擦臉和手,也不要進入麻田),都應該用小針刺破,或用刀割斷疔根(疔瘡不刺破,毒素會進入胃腸)。要讓血盡量流出。如果同時長了三四個疔瘡,要以先發的為主。如果體質強壯而毒性很強,可以用針刺瘡的四周,讓更多的惡血流出,以排出毒氣。只有刀鐮疔,要避免用刀和鐵器刺破(它的外形像韭菜葉,寬窄不一,長一寸,左側的肉像燒焦一樣發黑)。刺破後,要敷上蟾酥乳香膏,拔出疔根。也可以用益母草葉燒成灰敷在上面,再用明礬末三錢,加上七根蔥白搗爛,分成七份,每次用熱酒送服一份,然後用被子蓋住。如果沒有出汗,再喝一盅蔥白湯,過一會兒,汗水像淋雨一樣,然後慢慢去掉覆蓋物,病就會像脫胎換骨一樣好轉(這個方子不僅可以治疔瘡,還能治療各種惡毒剛開始發作但還沒有形成膿瘡的情況,服用後效果非常好)。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平和,不要生氣。要忌諱穿喪服、接近雞犬、月經來的婦女、狐臭的人、息香、麝香、湯火氣。更要忌諱風寒、房事、酒肉、魚腥、蒜椒、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食物。
疔瘡剛發作時,喝一盅香油,就沒有生命危險。喝一碗菊花汁,用根部沖熱酒,入口就好。喜兒草、水芹菜,一起搗汁,用酒沖服。水半枝蓮(長在水邊,花莖很細)搗汁,用酒送服,藥渣敷在患處。春天用烏苧葉,秋冬用根,煮酒喝,藥渣敷在患處。新鮮蝦的腦髓一個,用麵粉調勻,敷上就好。把好的磁石磨成粉,用蜂蜜調成一茶匙,塗在瘡頭上,疔瘡就會被拔出。把螻蛄蟲搗爛,敷在瘡上,疔根也會被拔出。
如果疔瘡讓人煩躁口渴,毒素攻心,可以用青靛二兩(散的最好,成團的要用石灰調和)、雄黃五錢、麝香少許、蒼耳灰二錢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蜜水調服,可以保護心臟。
疔瘡用針刺過後,如果餘毒擴散導致腫脹,可以用鬱金(蟬肚狀的)、白及、白蘞、大黃、白芷各四兩,黃柏二兩,輕粉五錢,綠豆粉一兩,一起磨成粉末。用醋調和,敷在腫脹的四周,夏天太熱時可以用蜜水調和。
嘴唇上長的疔瘡,可以把兩腿腳踝中的紫黑色筋刺破,放出惡血,馬上就會消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