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夢蘭

《秘方集驗》~ 卷之下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下 (25)

1. 嬰兒諸症

稀痘丹,赤豆、黑豆、綠豆各一撮,甘草節五分,不時煎服,稀痘屢驗。如鄉鄰有痘疹流行,預與兒食,可兔兒出,即出亦輕。

痘初發熱,疑似之間,白芍、葛根各五分,升麻、甘草各二分,生薑煎服。

發痘時作瀉,白朮(土炒)一錢五分,人參、乾山藥(焙)、蓮肉(去心)、茯苓各一錢,砂仁五分,藿香葉五分,木香三分,肉桂五分,蒼朮三分(去皮),肉豆蔻(麵包,煨去油)一錢,訶子肉三分,為末。清飯湯調服一二錢。

治痘不起,帶殼荔枝一枚,連核橄欖一枚,槌碎,同煎服。紫草茸四五分,滾湯砂鍋內煎服,痘即起。再加人參三四分,更妙。用芫荽擂酒,噴臥處,立出。雄雞冠血或桑蟲,皆可發痘。

陷入不起,其色黑,氣欲絕者,用穿山甲洗淨,炒令黃脆,為末。每用末五分,紫蘇煎湯,加酒調服。倒陷黑色,人中白(火煅為末),水調三錢服之,年大倍加。初起光壯,忽然光陷,心煩躁急,氣喘妄語,如見鬼神,人牙齒,以酒浸濕草紙包,煅末酒下。倒靨色黑,口唇冰冷,狗蠅七枚(狗身上夏月極多,冬月藏於耳中,以鑷取之),焙乾為末,酒調下,移時即紅潤如常。

痘瘡入目,痛楚恐傷目者,浮萍陰乾為末,每服三錢,隨兒大小,羯羊肝半個,竹刀切碎,搗爛,和水取汁調,食遠服,清茶過。不甚痛者,一服愈;已生傷目者,十服方瘥。痘瘡入目,或酒後生瘴翳,蟬蛻(洗淨)、白菊花各等分,為散,每服二錢,入蜜一匙,白湯調,食遠服,一日兩次。兔糞焙乾,或末或丸,清茶下,痘後疳眼,菊花、蛤粉、兔糞、草決明、穀精草各一兩,蟬蛻(去翅足)三錢,為末。雞肝一具(不落水者),竹刀劈開,入藥末一錢,箬裹蒸熟食之。

痘診十餘日,濕爛不結痂,干綠豆粉敷之。

痘後頭上破碎不結痂,黑豆炒為細末,香油調敷。

痘後頭面抓破、膿水淋漓,多年蓋屋草枯爛者,炙乾為末,摻之。痘後不收膿,亦可用。內服保元湯。人參一錢、黃耆二錢、甘草五分、生薑二片,水盅半,煎五六分,不拘時服。

痘瘡不能脫靨,每燒乳香薰之。

痘毒,斷不可開刀。用羯羊屎,以新瓦磨光,洗淨,置屎於其中,上下以瓦覆定,文武文炙燥。煙盡存性取出,為極細末,香油調敷,即愈。

痘毒出膿之後,脾胃虛弱,膿清不斂,人參、黃耆、白朮各一錢,甘草三分,姜一片,棗二枚,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發散瘄子,發時多挾小瀉,但宜清解,不可止瀉,用西河柳五六錢,煎湯服,或櫻桃核敲碎,煎湯服,皆效。瘄發不出,杏仁十粒(去皮尖,研細末)、母酒漿(乃酒初釀之酒母,不可誤服燒酒酒漿)調服,即發出。

白話文:

嬰兒諸症

稀痘丹:將紅豆、黑豆、綠豆各抓一小撮,加上五分甘草節,隨時煎煮服用,對於稀痘(輕微的痘疹)非常有效。如果鄰居有痘疹流行,預先給小孩吃,可以避免小孩出疹,即使出了也會比較輕微。

痘疹剛開始發熱,還不確定是不是痘疹時:用五分白芍、五分葛根、二分升麻、二分甘草,加上生薑煎煮服用。

出痘疹時拉肚子:用一錢五分炒過的白朮,一錢人參、一錢焙乾的山藥、一錢去心的蓮子、一錢茯苓、五分砂仁、五分藿香葉、三分木香、五分肉桂、三分去皮的蒼朮、一錢麵包煨過的肉豆蔻(去掉油脂)、三分訶子肉,一起磨成粉末。用清淡的米湯調服一到二錢。

治療痘疹發不出來:將一個帶殼的荔枝和一個帶核的橄欖,槌碎後一起煎煮服用。也可以用四五分紫草茸,用滾水在砂鍋中煎煮服用,痘疹就會發出來。如果再加三四分人參,效果更好。也可以用芫荽搗爛後加酒,噴灑在小孩睡覺的地方,痘疹就會發出來。雄雞冠上的血或者桑蟲,也都可以幫助發出痘疹。

痘疹陷入皮膚裡面發不出來,顏色發黑,氣息微弱,快要斷氣的:用穿山甲洗淨,炒到黃脆,磨成粉末。每次用五分藥末,用紫蘇煎的湯,加點酒調服。如果痘疹陷入呈現黑色,可以用煅燒後的人中白磨成粉末,用水調三錢服用,年紀大的可以加倍。如果痘疹剛開始發出來很光亮,突然凹陷下去,小孩心煩躁動、呼吸急促、胡言亂語,好像看到鬼神,可以用酒浸濕草紙包住人牙齒,燒成灰後用酒送服。如果痘疹顏色倒黑,嘴唇冰冷,可以用七隻狗身上的蒼蠅(夏天狗身上很多,冬天藏在耳朵裡,用鑷子取出),烘乾後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,過一段時間,臉色就會變得紅潤像平常一樣。

痘疹長到眼睛裡,感到疼痛,擔心會傷到眼睛的:將陰乾的浮萍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根據小孩的大小,用半個羯羊肝用竹刀切碎搗爛,用水取汁調藥粉,飯後服用,再喝點清茶。如果不太痛,一服藥就會好;如果已經傷到眼睛,要十服藥才會痊癒。痘疹長到眼睛裡,或是喝酒後產生眼翳,可以用等量的洗淨蟬蛻和白菊花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一匙蜂蜜,用白開水調服,飯後服用,一天兩次。也可以用焙乾的兔糞磨成粉末或做成丸子,用清茶送服。痘疹後眼睛出現疳眼(眼疾),可以用菊花、蛤粉、兔糞、草決明、穀精草各一兩,加上三錢去翅膀和腳的蟬蛻,磨成粉末。取一個不沾水的雞肝,用竹刀切開,放入一錢藥末,用箬葉包起來蒸熟食用。

痘疹長了十幾天,濕爛不結痂:用乾綠豆粉敷在患處。

痘疹後頭上破裂不結痂:將黑豆炒熟磨成細末,用香油調和敷在患處。

痘疹後頭和臉抓破,膿水淋漓:將多年蓋房子的草,乾燥枯爛的,烤乾後磨成粉末,塗在患處。痘疹後膿液不收斂,也可以用這個方法。內服保元湯,用一錢人參、二錢黃耆、五分甘草、兩片生薑,加半盅水煎到剩五六分,隨時服用。

痘疹不能脫落:每次用乳香燒薰患處。

痘毒:絕對不可以開刀。用羯羊的糞便,用新瓦片磨光洗淨,將糞便放在其中,上下用瓦片蓋住,用文火慢慢烤乾。等到沒有煙了,就取出留下的灰,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香油調和敷在患處,很快就會好。

痘毒出膿之後,脾胃虛弱,膿液清稀不收斂:用一錢人參、一錢黃耆、一錢白朮、三分甘草、一片生薑、兩枚紅棗,加兩盅水煎到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
發出瘄子(一種小疹子):發出時常常伴隨輕微腹瀉,應該清熱解毒,不要止瀉。可以用五六錢西河柳煎湯服用,或者將櫻桃核敲碎煎湯服用,都有效果。如果瘄子發不出來,可以用十顆去皮尖的杏仁,磨成細末,用母酒漿(剛開始釀酒的酒母,不可誤用燒酒的酒漿)調和服用,疹子就會發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