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夢蘭

《秘方集驗》~ 卷之下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下 (23)

1. 嬰兒諸症

瘧疾,小兒之瘧,大約以食積痰飲治之。檳榔、草果、半夏、貝母、柴胡、黃芩各等分,甘草少許,水煎服。陰瘧至晚即發,累月不已。人參、白芍藥(炒)、川芎、柴胡各一錢,炙甘草、紅花各三分,煎服,愈。

痢疾,雞子一個,煮二三沸取起,去白用黃,研碎,以生薑汁半小盅和勻,與小兒服之,不宜吃茶,其效如神。

吐瀉,脾虛則瀉,胃虛則吐,脾胃不和,陰陽不順,清濁相干則吐瀉兼作、用安胃醒脾湯。白朮、茯苓各一錢,滑石(水飛)、砂仁(炒)各七分,木香(煨)五分,薑棗煎服。停食,加枳實、山楂。夾驚,加膽星、天麻。風,加防風、乾葛。暑,加香薷、扁豆。虛,加人參。內有熱,加黃連。口渴,加烏梅肉。吐不止,加藿香。瀉不止,加升麻。

嘔吐,凡吐清涼,順而易出者為寒。用溫中止吐湯。白豆蔻、白茯苓各一錢,半夏五分,生薑五片,水煎,磨沉香四分,熱服。吐酸,逆而難出者為熱。用和中清熱飲。黃連(姜炒)一錢,半夏(薑製)一錢,陳皮、藿香、砂仁各七分,白茯苓一錢五分,水煎。徐服。

泄瀉,乾山藥半生半炒,為末,每股二錢。砂糖水調服,即愈。或巴豆研末,為膏,貼頂門上,燒線香一柱,未盡,即去巴豆,立愈。

尿梗病,小便不通者,木通、茄兒蒂,煎服,立通。外腎腫大,木通五分、甘草三分、黃連(炒)四分、當歸六分、黃芩七分,水一盅、煎五分,空心服。疝氣,地龍不去土,為末,唾調,搽患處,即效。遺尿,用紅紙剪馬國匹,令小兒自安身下,每夜如之。

瘦損,神麯十兩(陳年者佳)、山楂肉八兩、馬子鹼四兩(真米醋煅三次)。為末,砂糖調服,小兒常服,能生肌肉,肥兒丸:黑豆三合(炒)、白麵十兩(炒黃)、使君子百粒(火煨)、黃米三合(炒)、五穀蟲一兩,共為末。煉蜜為丸,每丸重二錢,早午晚三時進三丸。

疳積諸病,雄黃二分(研末)、雞肝(不落水者)一具,磁碗盛之,搗勻,好酒二盞,入肝內,飯上蒸熟,空心服,三四次愈。黃荊子六兩、鵝脊血(火焙乾)一兩、雞肫內黃皮(不見水者)七個,共為末。每用五分,入雞蛋內,和勻,紙封固,飯鍋上蒸熟食之,服三四個全愈。無灰酒過之。

五疳,疳症不同,宜對症服藥。如心臟受疳,小便不通、口乾、舌爛、牙臭,此乃心臟受積也。用羊肝散。穀精草五錢、胡黃連二錢、銀柴胡二錢、甘草五分、地骨皮五錢、蘆薈三分,共為末。羊肝一具,刀剖開一縫,將藥末五分入肝內,用線捆好,砂鍋內煮熟肝為度,隨時服,七日即愈。肝臟受瘠,積熱損目,又名雞朦眼,此乃肝臟受積也,用雞肝散。夜明砂(水洗淨)一錢,明雄黃、威靈仙、穀精草、蛤粉各一錢,共為末。每用雞肝一具,將藥末五分,入砂鍋內,煮雞肝服。脾臟受疳,夜出盜汗,撤瀉,口乾,此乃脾臟受積也,用白朮散。白茯苓、白朮(土炒)、澤瀉各二錢,山楂肉五錢,胡黃連一錢,神麯五錢(炒黃色為度),廣陳皮一錢,共為末。每日清米湯送下一錢。肺臟受疳,龜胸,咳嗽,發熱,夜啼,此乃肺臟受積也,用二冬膏。天門冬、麥門冬、苦楝皮、桑白皮、橘紅、生地各三錢。河水十碗,煎至一碗,再入白蜜八兩,共成膏;再用山藥一兩為末,入膏內收成。每日服三次,愈。腎經受疳,肌體極瘦,遍身瘡疥,齒腫齦宣,甚則牙齦潰脫,俗名走馬牙疳,寒熱頭熱腳冷,此五疳也(腎疳不載方者,走馬牙疳,另列一條也)。

白話文:

嬰兒諸症

  • 瘧疾:小孩得瘧疾,大概是因為食物積滯或痰飲引起的。可以用檳榔、草果、半夏、貝母、柴胡、黃芩各等份,加上少量甘草,用水煎服。如果是陰瘧,晚上發作,持續數月不好,可以用人參、炒過的白芍藥、川芎、柴胡各一錢,炙甘草、紅花各三分,煎服,就會好。

  • 痢疾:拿一個雞蛋,煮開兩三次後撈起,去掉蛋白,留下蛋黃,搗碎,加入半小盅生薑汁攪拌均勻,給小孩服用,不要喝茶,效果神奇。

  • 吐瀉:脾虛會導致腹瀉,胃虛會導致嘔吐,如果脾胃不調和,陰陽不順,清濁相互影響,就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。可以用安胃醒脾湯治療。用白朮、茯苓各一錢,滑石(水飛過)、炒過的砂仁各七分,煨過的木香五分,加薑、棗煎服。如果停食,可以加入枳實、山楂。如果夾雜驚嚇,加入膽星、天麻。如果夾雜風邪,加入防風、葛根。如果夾雜暑氣,加入香薷、扁豆。如果虛弱,加入人參。如果體內有熱,加入黃連。如果口渴,加入烏梅肉。如果嘔吐不止,加入藿香。如果腹瀉不止,加入升麻。

  • 嘔吐:如果嘔吐的內容物清涼,而且容易吐出來,屬於寒症。可以用溫中止吐湯。用白豆蔻、白茯苓各一錢,半夏五分,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,再加入磨好的沉香四分,趁熱服用。如果嘔吐的內容物酸臭,而且很難吐出來,屬於熱症。可以用和中清熱飲。用姜炒過的黃連一錢,薑製過的半夏一錢,陳皮、藿香、砂仁各七分,白茯苓一錢五分,用水煎煮,慢慢服用。

  • 腹瀉:用一半生一半炒過的乾山藥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砂糖水調和服用,就會好。或者將巴豆磨成粉末,做成藥膏,貼在頭頂的囟門上,燒一炷線香,香未燒完時就取下巴豆,很快就會好。

  • 尿梗病:小便不通暢,可以用木通、茄子蒂煎服,很快就會通暢。如果外腎腫大,可以用木通五分、甘草三分、炒過的黃連四分、當歸六分、黃芩七分,加水一盅,煎到五分,空腹服用。如果是疝氣,用地龍(不要去除泥土),磨成粉末,用唾液調和,塗抹在患處,很快就會見效。如果是遺尿,用紅紙剪成馬的形狀,讓小孩自己放在身下,每天晚上都這樣做。

  • 瘦損:用陳年的神麯十兩、山楂肉八兩、馬子鹼四兩(用真米醋煅燒三次)。磨成粉末,用砂糖調和服用,小孩經常服用,可以幫助生長肌肉。肥兒丸:用炒過的黑豆三合、炒黃的白麵十兩、火煨過的使君子一百粒、炒過的黃米三合、五穀蟲一兩,一起磨成粉末。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每丸重二錢,早中晚三次服用,每次三丸。

  • 疳積諸病:用研磨成粉的雄黃二分、雞肝(不要沾水)一個,放在瓷碗中搗爛,加入好酒二盞,倒入肝內,放在飯上蒸熟,空腹服用,三四次就會好。黃荊子六兩、火烤乾的鵝脊血一兩、雞胗內黃皮(不要沾水)七個,一起磨成粉末。每次用五分,加入雞蛋內攪拌均勻,用紙封住,放在飯鍋上蒸熟食用,服用三四個就會痊癒。可以用無灰酒送服。

  • 五疳:疳症有很多種,應該根據不同的症狀用藥。如果是心臟受疳,會出現小便不通、口乾、舌頭潰爛、牙齒有臭味,這是心臟受積。可以用羊肝散。用穀精草五錢、胡黃連二錢、銀柴胡二錢、甘草五分、地骨皮五錢、蘆薈三分,一起磨成粉末。取一個羊肝,用刀剖開一道縫,將五分藥末放入肝內,用線捆好,放在砂鍋中煮熟,隨時服用,七天就會好。如果是肝臟受疳,會出現積熱導致眼睛看不清,又叫雞朦眼,這是肝臟受積。可以用雞肝散。用洗淨的夜明砂一錢、明雄黃、威靈仙、穀精草、蛤粉各一錢,一起磨成粉末。每次用一個雞肝,將五分藥末放入砂鍋內,煮雞肝服用。如果是脾臟受疳,會出現晚上盜汗、腹瀉、口乾,這是脾臟受積。可以用白朮散。用白茯苓、炒過的白朮、澤瀉各二錢,山楂肉五錢,胡黃連一錢,炒黃的神麯五錢,廣陳皮一錢,一起磨成粉末。每天用清米湯送服一錢。如果是肺臟受疳,會出現胸部像龜殼一樣隆起、咳嗽、發熱、夜啼,這是肺臟受積。可以用二冬膏。用天門冬、麥門冬、苦楝皮、桑白皮、橘紅、生地各三錢。用十碗河水煎煮成一碗,再加入白蜜八兩,做成膏狀;再用山藥一兩磨成粉末,加入膏內收成。每天服用三次,就會好。如果是腎經受疳,會出現身體極度消瘦,全身長瘡疥,牙齒腫脹,牙齦外露,嚴重的話牙齦會潰爛脫落,俗稱走馬牙疳,會出現寒熱、頭熱腳冷的症狀,這是五疳(腎疳沒有單獨的藥方,走馬牙疳另外列出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