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秘方集驗》~ 卷之下 (21)
卷之下 (21)
1. 嬰兒諸症
嬰兒五宜,一小兒初生,先濃煎黃連甘草湯,急用軟絹或絲綿包指醮藥,摳出口中惡血,倘或不及,即以湯藥灌之,待吐出惡沫,方與乳吃。令出豆稀少。一初生三五月,宜繃縛令臥,勿豎頭抱出,免致驚癇。一乳與食不宜一時混吃,致兒生疳癖痞積。一用七八十歲老人舊裙舊袴,改小兒衣衫,令兒有壽。雖富貴之家,切不可新制綾羅氈絨之類,與小兒服之,不惟卻病,抑且借福(即三朝滿月,受賀宴賓,宰殺恐亦不宜)。一兒生四五個月,只與乳吃。六個月後,方與稀粥哺之。周歲以前,切不可吃葷腥並麵食、生冷之物,令兒多疾。一二歲後,臟腑稍壯,才與葷腥最好。
辨虎口紋,小兒左右叉手處,名曰虎口。自虎口而上第一節,名風關;第二節,名氣關;第三節,曰命關。有紋見於風關,易治;透過氣關,漸難;過三關,多死候。左手之紋,病應心肝;右手之紋,病應脾肺。紋有五色,紫者風邪在表;驚則紋青;淡紅,則寒熱在表;深紅,必發傷寒、痘疹;青紅者,驚熱。紋亂則病久;紋細則腹痛,多啼,乳食不消;紋粗直射指甲,必主驚風惡候;紋黑如墨,因重難治。
馬牙,初生小兒,口屋並牙齦生白點,不能食乳,此由胎熱所致,與鵝口不同,少緩即不能救。急用針敷筋上,將白點挑破出血,凶則連日,緩則間日挑之,挑後隨用青絹絞出涎,以好京墨磨薄荷湯,遍搽滿口,勿令食乳,待睡片時,醒方與乳,無不立效。若為兒護痛,多致夭傷。凡牙齦上起白點,馬子鹼(火煅,淬醋中,研)擦之,有涎滴下,即愈。初生小兒,面赤,眼閉不開,大便不通,不能進乳食,多由胎中熱毒所致,急以糞清解之。
竹衣乖,並無皮,膿血淋漓瘡,及胎中遺毒,患赤剝楊梅瘡,胎胎皆然者。上白蘆甘石(煅過,淬入黃連汁內三次,童便內四次)一兩、厚黃柏(豬膽塗,炙七次)七錢、紫甘蔗皮(燒灰存性)五錢、兒茶五錢、真綠豆(炒)七錢、赤石脂(煅)五錢、冰片五分,為末。用麻油入老雞蛋黃,煎黑去黃,候冷,調搽即愈。內服丸藥。真西牛黃三分,大硃砂、明雄黃各七分,乳香、沒藥(各炙)五分,麝香一分,山茨菇一錢,為末。蜜丸重三分,金銀花煎湯,調服一丸。如欲稀痘,即瘡好後,每逢節氣日,調服一二丸,出時必稀。小兒生下,遍身無皮,但是紅肉,急以早米粉干撲,候生皮方止。
臍風撮口,此症為風濕所傷,斷臍後,臍或方退而尚未乾燥,頻浴之,則風濕浸入臍中;或換衣服時,臍內受風,遂成臍風。面赤喘急,啼聲不出,名曰撮口。用蜈蚣(赤腳金頭者)一條、蠍梢四尾、殭蠶七個、瞿麥五分,研末。將鵝毛管,吹藥入鼻內,使噴嚏啼哭,為可醫。隨用薄荷湯,調末藥服。又牙齦有一小泡子,如粟米大,急以溫水蘸淨,絹裹手指,輕輕擦破,即開口,或灸小兒頭頂五七壯,即愈。小兒原生臍帶,煎湯服,亦效。初生小兒,臍風撮口,多啼不乳,口出白沫,全蠍二十一個(頭尾全者,去毒,用好酒塗,炙為末)、麝香少許(另研),為細末。用金銀物煎湯,調服。小兒初生七日,若有臍風,肚腹必自發出青筋一道,行至肚,卻生兩岔,待行至心,不治。必詳視其青筋。初發,速照青筋頭上灸三壯,或行至兩岔處,亦照兩岔頭盡處各灸三壯,青筋自消,兒必活。或用獨蒜切片,安臍上,以艾灸之,口中有蒜氣,即止。
白話文:
嬰兒諸症
嬰兒五宜
一、嬰兒剛出生,先用濃煎的黃連甘草湯,趕緊用柔軟的絲絹或絲綿包住手指,沾藥輕輕掏出嬰兒口中的惡血,如果來不及掏出,就用湯藥灌下去,等嬰兒吐出像泡沫一樣的黏液,才能讓他喝奶。這樣做能讓嬰兒排出的胎便稀少。
二、嬰兒出生三、五個月,應該用布包好固定睡覺,不要豎著抱起,以免引起驚嚇或癲癇。
三、餵奶和餵其他食物不應該同時進行,這樣容易導致嬰兒產生疳積、痞塊等疾病。
四、用七、八十歲老人家穿過的舊衣服改製成嬰兒的衣衫,能讓嬰兒長壽。即使是富貴人家,也絕對不能用新的綾羅綢緞或毛織品之類的給嬰兒穿,這樣不僅能避免生病,還能借到福氣(也就是說,滿月宴客時,殺生恐怕也不太好)。
五、嬰兒出生四、五個月,只能喝奶。六個月後,才能餵稀粥。周歲以前,絕對不能吃葷腥、麵食或生冷的東西,否則容易生病。一、兩歲後,內臟稍微強壯了,才能吃葷腥是最好的。
辨虎口紋
嬰兒雙手交叉的地方,叫做虎口。從虎口向上數,第一節叫做風關,第二節叫做氣關,第三節叫做命關。如果紋路只出現在風關,比較容易治療;如果紋路穿過氣關,就比較難治;如果紋路穿過三關,就多是病危的徵兆。左手的紋路,反映的是心肝的疾病;右手的紋路,反映的是脾肺的疾病。紋路有五種顏色,紫色表示風邪在體表;受到驚嚇時,紋路會呈現青色;淡紅色表示寒熱病在體表;深紅色表示快要發傷寒或痘疹;青紅色表示驚嚇發熱。紋路雜亂表示病程較久;紋路細表示腹痛、愛哭鬧、消化不良;紋路粗直射向指甲,表示容易發生驚風等重症;紋路黑如墨,表示病情嚴重難以治療。
馬牙
初生嬰兒的口腔上顎和牙齦上長出白色的小點,導致無法喝奶,這是因為胎熱引起的,與鵝口瘡不同。如果不趕快處理,會難以救治。要趕緊用針挑破小點,放出血液。病情嚴重的話,要連續幾天都挑破;病情輕微的話,可以間隔一天挑破。挑破後,用青色絲絹絞出口水,再用好的京墨磨薄荷湯,塗滿整個口腔,不要讓嬰兒喝奶,等他睡一下醒來,再給他喝奶,這樣就一定有效。如果因為心疼孩子而沒有處理,容易導致夭折。凡是牙齦上長出白色小點,用馬牙鹼(燒過、醋淬過後磨成粉)擦拭,有口水流出,就會痊癒。初生嬰兒,如果臉色發紅、眼睛閉不開、大便不通暢、不能喝奶,多半是胎中熱毒導致,要趕緊用糞清來解毒。
竹衣乖
指嬰兒全身沒有皮膚,膿血淋漓的瘡,還有胎中遺留的毒素,患了像楊梅瘡一樣的紅斑,而且每一胎都是這樣的情況。用白蘆甘石(煅燒過,用黃連汁淬三次,童便淬四次)一兩、厚黃柏(用豬膽塗抹,烤七次)七錢、紫甘蔗皮(燒成灰)五錢、兒茶五錢、真綠豆(炒過)七錢、赤石脂(煅燒過)五錢、冰片五分,磨成粉。用麻油加入老雞蛋黃,煎至黑色,去除蛋黃,等冷卻後,調勻塗抹,就會痊癒。內服的藥丸:用真西牛黃三分、大硃砂、明雄黃各七分、乳香、沒藥(烤過)各五分、麝香一分、山茨菇一錢,磨成粉。用蜂蜜做成重三分的藥丸,用金銀花煎的湯送服一丸。如果想讓痘疹長得稀疏,可以在瘡好之後,每逢節氣日,服用一、兩丸,出疹時一定會稀疏。嬰兒剛出生,全身沒有皮膚,只有紅肉,要趕緊用早米粉撲在身上,等長出皮膚後才能停止。
臍風撮口
這種病是受到風濕侵襲,斷臍後,肚臍或者剛脫落還沒乾燥,經常洗澡,風濕就從肚臍侵入;或者換衣服時,肚臍受風,就形成了臍風。嬰兒面色發紅、呼吸急促、哭不出聲音,就叫做撮口。用蜈蚣(紅腳金頭的)一條、蠍尾四個、僵蠶七個、瞿麥五分,磨成粉。用鵝毛管吹藥到嬰兒鼻孔裡,讓他打噴嚏哭出來,這樣就能治療。再用薄荷湯送服藥粉。又或者牙齦上出現一個像小米大小的泡泡,趕緊用溫水擦乾淨,用絹布包著手指,輕輕擦破泡泡,讓它開口,或者在嬰兒頭頂灸五、七壯,就能痊癒。用嬰兒原來的臍帶煎湯服用,也有效果。初生嬰兒,患臍風撮口,多啼哭不喝奶,口吐白沫,可以用全蠍二十一個(頭尾完整,去掉毒,用好酒塗抹,烤乾磨粉)、麝香少許(另外磨粉),磨成細粉。用金銀器煎的湯送服。嬰兒出生七天,如果有臍風,肚子裡一定會出現一條青筋,從肚臍延伸到肚子的位置,又分叉成兩條,如果延伸到心臟,就沒救了。一定要仔細觀察這條青筋。如果剛出現,要趕快在青筋的頭上灸三壯,或者在分叉的位置,也分別在兩條青筋的末端灸三壯,青筋就會消失,嬰兒就能活下來。或者用獨頭蒜切片,敷在肚臍上,用艾草灸,等口中有蒜味就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