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夢蘭

《秘方集驗》~ 卷之下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下 (19)

1. 婦女諸症

胎衣不下,悶脹昏迷,惡露上攻,昏暈不醒;產後無力,時時暈厥。或喘促汗出。或頭眩眼黑。以上並用芎、歸各三分,水一茶盅,煎七分,用酒三分調服,再入童便半盞在內。

產後惡露不盡,或竟不行,以致脹滿疼痛;產後寒熱往來,有似瘧疾,飲食不進,日久則成骨蒸;產後飲食有傷,瀉利腹痛;產後胸膈脹滿,嘔吐不止;產後四肢浮腫;產後食麵太早,血結在心,心口煩躁壅悶;產後邪言亂語,如見鬼神;產後敗血流入經絡,百節痠疼;產後血入心孔,失音不語;產後因怒傷肝,尿血如雞肝;產後敗血入肺,喉似蟬鳴;產後體澀腰痛,身似角弓反張;產後將息失宜,下血似崩;產後面黃舌乾,或鼻中出血,或遍身紅點;產後小便淋漓,大便不通,或乍寒乍熱,如醉如癡;產勞虛損,身瘦面黃,飲食減少,發熱盜汗,漸成勞怯。婦女經閉腹痛,月事不調,崩漏帶下,及臟寒久不成胎,或崩漏半產等症。

以上並用芎歸各少許,水一茶盅,煎七分,用酒三分調服。產後傷寒,如頭疼身熱無汗,加麻黃末三分,蔥姜煎湯調下。如頭痛身熱自汗,冬加桂枝末三分,春夏加防風、白朮末各三分,蔥薑湯調下。產後無乳加黃連、天花粉、尾歸、穿山甲末各三分,同入酒內化服,其乳自湧,須過初產數日內,俟氣血定,方可服。凡症候深重者,多服幾丸自愈。

初產危急之際,可日迸二三次,最效。

乳汁不通,麥芽二三兩,炒、研,煎湯常服,並可治癰。老絲瓜連子燒灰存性,為末,酒下,蓋被出汗,即通。乳少,用芝麻炒,搗爛,入炒鹽少許,服之即生。產婦無兒吃乳,致乳房腫脹堅硬,疼痛難忍,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各二錢,麥芽一兩(炒末)。水二碗,煎八分,食遠服。用腳布束緊兩乳,以手按揉,其腫自然消散,甚者再用一服。

內吹外吹,婦人有孕胎熱,為內吹;有兒吃乳,名外吹。致乳結成腫痛,寒熱交作,甚者噁心嘔吐,並服之。柴胡、陳皮、川芎、山梔、青皮、石膏、黃芩、連翹各一錢,甘草五分,橘葉二十片。水二碗,煎八分,食遠服。蔥白切碎,炒熱搗爛,敷乳上,以帛包之,冷則易,自愈。結核腫痛難忍,廣陳皮,浸去白,曬燥干,麵炒微黃,共研末,入麝香少許再研,每服二錢,熱酒調下,揉之即散。

乳癰乳癌,丹溪云:乳房所屬,陽明胃經;乳頭所屬,厥陰肝經。乳子之母,或忿怒傷肝,或厚味積熱,以致氣不流行,竅不得通,汁不得出,則結為腫、為痛。陽明之經,血熱則化為膿,又有兒口之氣,吹而焮熱,次結成核。初起時,須便忍痛揉散氣軟,血脈通和,自然消散。失此不治,則成癰疽(紅腫發熱疼痛者是乳癰,堅硬腐爛者名乳疽)。初起,當用發散流氣之藥。若已成膿,又當內托排膿,養血順氣,慎勿妄用刀針取咎。又有婦人積優,結成隱核,如圓棋子大,其硬如石,不痛不癢,或一年二年,或三、五年,始發為瘡,破陷空洞,名曰乳癌,以其深凹,有似巖穴也,多難為治。得此症者,雖曰天命,若能清心寡慮,薄滋味,戒暴怒,仍服內托活血順氣之藥,庶有可生之理。乳癰初起,芙蓉根切片,以無灰酒煎服,儘量飲,即內消。五味子二錢,(陳壁泥炒)、真廣膠二錢(乾麵炒),各研末,以陳好酒調,乘熱服,蓋被汗出即愈。蒲公英七錢。金銀花一兩、穿山甲三片(灰炒黃色,槌碎)、橘葉七片。生白酒一碗,水一碗,煎八分,半飽服。外用橘葉煎湯洗淨,以藥渣敷患處,少睡,得微汗即散。大瓜蔞一個(現取出子連殼,瓦上焙燥,研細),好酒沖,食後服,即愈。鹿角尖三寸,煅紅存性,碾末三錢,熱酒調服,重則二服必消。蒲公英一兩、胡蘆巴八錢(以四錢炒),酒煎服,即愈。京墨、豬膽、玄參,三樣和勻,搽上立效。蟹爪尖、鹿角尖,炒黃為末,酒下二三錢,仍以牙梳梳乳四旁,亦消。白芷研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,服數次自散。萱草根(俗名鵝腳花),搗汁,熱酒和,敷患處。結核作痛末成膿,酒化白醋一錢,服。乳癰乳腫,用芭蕉葉搗汁,生白酒下,渣敷患處。乳癌方:先以甘草水洗淨,用白蠟三錢,好酒化服,五七次亦愈。圓蛤殼,研極細末,加皂莢末少許,米醋煎滾,調敷即愈。穿爛者,用貝母、知母各一錢半,麝香三分,雞子白調敷。

白話文:

婦女諸症

產後胎盤沒有順利排出,導致胸悶腹脹、意識模糊,或者惡露(產後子宮分泌物)往上衝,引起昏迷不醒;或是產後身體虛弱無力,常常感到暈眩,甚至會喘不過氣、流汗不止,或者頭暈眼花。以上這些情況,可以用川芎、當歸各少許,加一茶盅的水煎煮至七分,再用三分酒調和服用,之後再加入半盞童子尿一起喝。

產後惡露排不乾淨,甚至完全沒有排出,導致腹脹疼痛;產後忽冷忽熱,症狀類似瘧疾,食慾不振,久了會變成骨蒸勞熱;產後因為飲食不當,造成腹瀉腹痛;產後胸口脹滿,持續嘔吐;產後四肢浮腫;產後太早吃麵食,導致血瘀積在心臟部位,引起心煩意亂、胸悶不適;產後胡言亂語,好像看到鬼神;產後敗血流入經絡,導致全身關節痠痛;產後敗血侵入心臟,導致失聲說不出話;產後因為生氣傷肝,小便出血像雞肝一樣;產後敗血進入肺部,喉嚨發出像蟬鳴的聲音;產後身體僵硬、腰部疼痛,身體像弓一樣向後彎曲;產後沒有好好調養,導致大量出血,如同崩塌一樣;產後臉色蠟黃、舌頭乾燥,或是鼻子出血,或是全身出現紅點;產後小便不順暢、滴滴答答,大便不通暢,或是忽冷忽熱,精神恍惚,如同喝醉酒一樣;產後因為生產勞累導致身體虛弱,身體消瘦、臉色蠟黃、食慾不振、發燒盜汗,逐漸變得虛弱。婦女經閉腹痛、月經不調、崩漏帶下、以及子宮虛寒導致長期無法懷孕,或是崩漏半產等症狀。

以上這些情況,都可以用川芎、當歸各少許,加一茶盅的水煎煮至七分,再用三分酒調和服用。產後傷風感冒,如果頭痛發燒沒有汗,可以加入麻黃末少許,用蔥薑煎湯調服。如果頭痛發燒有出汗,冬天加入桂枝末少許,春夏加入防風、白朮末各少許,用蔥薑湯調服。產後沒有奶水,可以加入黃連、天花粉、當歸尾、穿山甲末各少許,放入酒中化開服用,奶水自然就會湧出,但必須在產後幾天,等氣血穩定後才能服用。凡是症狀嚴重的,多服用幾次就會痊癒。

剛生產時情況危急,可以每天服用二三次,效果最好。

乳汁不通,用炒過的麥芽二三兩,研磨成粉,煎湯經常服用,也可以治療癰腫。將老絲瓜連同籽一起燒成灰,研磨成粉,用酒送服,蓋被子發汗,奶水就能暢通。乳汁少,用芝麻炒過後搗爛,加入少許炒鹽,服用後就會產生乳汁。產婦沒有小孩吃奶,導致乳房腫脹堅硬,疼痛難忍,可以用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各少許,麥芽一兩(炒成粉末)。加兩碗水煎煮至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用布條將兩邊乳房束緊,用手按揉,腫脹自然就會消散,嚴重的話可以再服用一次。

內吹外吹,婦女懷孕時身體有熱氣,稱為內吹;有小孩吸吮乳汁,稱為外吹。導致乳房結成腫塊疼痛,忽冷忽熱,嚴重會噁心嘔吐,都可以服用以下藥方:柴胡、陳皮、川芎、山梔、青皮、石膏、黃芩、連翹各少許,甘草少許,橘葉二十片。加兩碗水煎煮至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蔥白切碎,炒熱搗爛,敷在乳房上,用布包起來,冷了就換,自然會痊癒。如果結核腫痛難忍,可以用廣陳皮,浸泡去除白膜,曬乾後用麵粉炒至微黃,一起研磨成粉,加入少許麝香再次研磨,每次服用少許,用熱酒調和服用,然後揉搓,腫塊就會消散。

乳癰乳癌,朱丹溪說:乳房屬於陽明胃經;乳頭屬於厥陰肝經。哺乳的母親,如果生氣傷肝,或吃太多油膩食物導致積熱,就會使氣血不暢通,乳汁無法排出,就會結成腫塊、產生疼痛。陽明經脈的血熱會化膿,加上小孩吸吮的氣,就會紅腫發熱,然後結成硬塊。剛開始的時候,應該忍痛揉散,使氣血暢通,自然就會消散。如果錯過這個時機,沒有及時治療,就會變成癰疽(紅腫發熱疼痛的是乳癰,堅硬腐爛的是乳疽)。剛開始的時候,應該用發散氣血的藥物。如果已經化膿,就應該用內托排膿的藥物,同時養血順氣,千萬不要隨便用刀針處理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婦女憂鬱積累,結成隱藏的硬塊,像圓棋子一樣大,堅硬如石頭,不痛不癢,可能過了一兩年,甚至三五年,才會發病成瘡,破潰形成空洞,稱為乳癌,因為深陷,就像山洞一樣,多半難以治療。得了這種病,雖然說是天命,但如果能保持心情平靜、減少慾望,飲食清淡,戒除暴怒,仍然服用內托活血順氣的藥物,或許還有活命的機會。乳癰剛開始發作,可以用芙蓉根切片,用不含灰的酒煎煮服用,盡量多喝,就能使腫塊在內部消散。五味子少許(用陳舊牆壁上的泥土炒過)、真廣膠少許(用乾麵粉炒過),各自研磨成粉,用陳年好酒調和,趁熱服用,蓋上被子發汗就會痊癒。蒲公英、金銀花各少許、穿山甲(炒至黃色後搗碎)、橘葉少許。用一碗生白酒,加一碗水煎煮至八分,半飽時服用。外用橘葉煎湯洗淨,然後用藥渣敷在患處,少睡,稍微發汗就會消散。大瓜蔞一個(取出瓜子連同外殼,在瓦片上烘乾,研磨成細粉),用好酒沖服,飯後服用,就會痊癒。鹿角尖少許,燒紅後研磨成粉末,用熱酒調服,嚴重的話服用兩次一定會消散。蒲公英、胡蘆巴少許(一部分炒過),用酒煎煮服用,就會痊癒。京墨、豬膽汁、玄參,三種一起調勻,塗抹在患處馬上見效。蟹爪尖、鹿角尖,炒黃後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,同時用梳子梳乳房四周,也會消散。白芷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少許,用酒調和服用幾次就會消散。萱草根(俗稱鵝腳花),搗爛取汁,用熱酒調和,敷在患處。如果結核疼痛但尚未化膿,可以用白醋調化服用。乳癰乳腫,用芭蕉葉搗爛取汁,用生白酒送服,藥渣敷在患處。乳癌的藥方:先用甘草水洗淨,用白蠟少許,用好酒化開服用,服用五七次也會痊癒。圓蛤殼研磨成極細粉末,加入少許皂莢粉,用米醋煮滾,調和塗抹就會痊癒。潰爛的可以用貝母、知母各少許,麝香少許,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