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秘方集驗》~ 卷之下 (1)
卷之下 (1)
1. 卷之下
2. 頭疾諸症
頭疾總論,頭乃諸陽之會,症非一端。大約頭痛者,宜分十二經治之。丹溪云:頭痛多主於痰,甚者火多。有可吐者,有可下者。若眉眶痛者,屬風熱與痰;有肝虛而痛者,才見光明,則眶痛甚;有眉稜骨痛者,眼不可開,晝靜夜劇,屬痰。頭風者,經云:首風之狀,頭面多汗,惡寒,當先風一日,則病甚。頭痛不可以出內,至其風日,則病稍愈。蓋其人素有痰火,風寒客入腦髓而然,婦人多患此者,無中幘以御風寒故也。有偏有正,有熱有風,有血虛。在左,屬風與血虛;在右,屬痰與熱。頭眩者,目花黑暗旋倒也。其狀頭眩目閉,身轉耳聾,如立舟車之上,起則欲倒,虛極乘寒得之。故風則有汗,寒則掣痛,暑則煩悶,濕則重滯,此四氣乘虛而眩暈也。或七情鬱而生痰動火,隨氣上厥,此七情致虛而眩暈也。酒色過度,腎虛不能納氣歸元,使氣逆奔而上氣,虛而眩暈也。吐衄崩漏,或產後失血,脾虛不能收攝營氣,使諸血失道妄行,此血虛眩暈也。症各有候,治各有方,聊錄其經驗者數種云。
十二經頭痛,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柴胡、蒼朮、蔓荊子、石膏、防風、半夏、細辛、藁本、南星、天麻等分,甘草少用,姜三片,蔥頭二枚,煎服。又方:太陽,川芎、羌活、藁本、麻黃,煎服。少陽,小柴胡湯,柴胡。半夏各一錢五分,黃芩、人參、甘草(炙)各一錢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服。陽明,升麻葛根湯。升麻、葛根各錢五分,白芍、甘草各一錢,加石膏、白芷各一錢,蔥頭三兩,煎服。太陰,蒼朮、半夏、南星、川芎、蔓荊子,等分煎服。少陰,麻黃(去節)、細辛、附子(煨)各一錢,煎服。厥陰,吳茱萸湯。麻黃(去節)、羌活(去蘆)各五分,吳茱萸四分,藁本、升麻、黃耆、蔓荊子、細辛、柴胡、紅花、半夏(炮)、黃連(炒)各三分,黃芩、當歸(酒洗)、黃柏(炒)、蒼朮(米泔水浸一晝夜,曬乾,炒)、川芎各一錢,水二盞,煎八分,服。
諸頭痛,生蘿葡汁一蜆殼,仰臥,注鼻中,左痛注左,右痛注右,愈。
諸虛痛,血虛作痛,川芎、當歸各三錢,水煎,食遠服。氣虛作痛,人參、白茯苓、甘草(蜜炙)各一錢,白朮(土炒)二錢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服。氣血兩虛作痛,黃耆(蜜炙)一錢五分,人參一錢,陳皮、蒼木、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各五分,黃柏、木香、柴胡、升麻、炙甘草各三分,加薑棗煎服。巔頂痛,必用藁本、柴胡、防風。
風熱痛,川芎、白芷、石膏(煅)、荊芥穗,等分為末,每服一錢,湯調下。
寒濕病,紫蘇、川芎、花椒、雨前茶、蔥頭,水煎,熏頭一刻,服。多蓋衣被,汗出愈。
白話文:
頭部疾病總論
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,頭痛的病症並非只有一種。大致來說,頭痛應該根據十二經絡來辨證治療。朱丹溪認為,頭痛多半是痰引起的,嚴重者則多是火氣旺盛。有些情況可以透過催吐來治療,有些則適合用瀉下的方式。如果是眉毛和眼眶疼痛,多半屬於風熱和痰的問題;如果是肝虛引起的疼痛,往往在看到光亮時眼眶痛會加劇;如果是眉稜骨疼痛,導致眼睛睜不開,而且白天安靜晚上加劇,則屬於痰的問題。所謂的「頭風」,根據古籍記載,會出現頭面部多汗、怕冷等症狀,通常在發病前一天會感覺到風邪侵襲,之後病情會加重。頭痛的時候不能隨意外出,等到風邪消散後,病情才會稍微好轉。這類人通常體內本來就有痰火,又受到風寒侵入腦髓而導致的。婦女常常患有這種疾病,是因為她們沒有用頭巾來遮擋風寒的緣故。頭痛有偏頭痛和正頭痛之分,也有熱痛、風痛和血虛痛的區別。疼痛在左側,多半是風邪和血虛引起的;疼痛在右側,則多半是痰和熱引起的。頭暈則是眼睛昏花、視線模糊、感覺天旋地轉的症狀。發作時會感到頭暈眼花、身體轉動、耳朵聽不清楚,就像站在船上或車上一樣,起身時會想跌倒,這是由於極度虛弱又受到寒邪侵襲所導致的。因此,如果是由於風邪引起的,會有出汗的症狀;如果是由於寒邪引起的,則會有牽扯疼痛的感覺;如果是由於暑邪引起的,則會感到煩躁悶熱;如果是由於濕邪引起的,則會有頭部沉重、滯澀的感覺。這四種邪氣趁虛而入就會導致頭暈。另外,如果因為情緒不佳而導致痰液產生、火氣旺盛,並隨著氣機上逆,也會引起頭暈,這就是情緒導致虛弱而引起的頭暈。過度飲酒或沉迷女色,會導致腎虛而無法將氣納入丹田,使得氣逆而上,也會引起虛弱性的頭暈。此外,吐血、流鼻血、月經量過多或產後失血,會導致脾虛而無法收攝營養之氣,使得血液運行失常,也會引起血虛性頭暈。各種病症都有不同的症狀表現,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。這裡只是記錄了一些經驗方法供參考。
十二經絡頭痛
將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柴胡、蒼朮、蔓荊子、石膏、防風、半夏、細辛、藁本、南星、天麻等藥材等量混合,加入少量甘草,再加入三片生薑和兩個蔥頭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另一個方子是:治療太陽經頭痛,用川芎、羌活、藁本、麻黃一起煎煮後服用。治療少陽經頭痛,使用小柴胡湯,藥材包括柴胡、半夏各一錢五分,黃芩、人參、炙甘草各一錢,再加上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治療陽明經頭痛,使用升麻葛根湯,藥材包括升麻、葛根各一錢五分,白芍、甘草各一錢,再加入石膏、白芷各一錢,以及三個蔥頭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治療太陰經頭痛,使用蒼朮、半夏、南星、川芎、蔓荊子等藥材等量混合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治療少陰經頭痛,使用麻黃(去節)、細辛、炮附子各一錢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治療厥陰經頭痛,使用吳茱萸湯,藥材包括麻黃(去節)、羌活(去蘆)各五分,吳茱萸四分,藁本、升麻、黃耆、蔓荊子、細辛、柴胡、紅花、炮製半夏、炒黃連各三分,黃芩、酒洗當歸、炒黃柏、米泔水浸泡一晝夜後曬乾炒過的蒼朮、川芎各一錢,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八分後服用。
各種頭痛
將生的蘿蔔汁取一小杯,仰臥時滴入鼻孔中,左側痛就滴入左側,右側痛就滴入右側,可以治癒。
各種虛證頭痛
如果是血虛引起的頭痛,使用川芎、當歸各三錢,用水煎煮後,在飯後服用。如果是氣虛引起的頭痛,使用人參、白茯苓、蜜炙甘草各一錢,土炒白朮二錢,再加上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是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,使用蜜炙黃耆一錢五分,人參一錢,陳皮、蒼朮、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各五分,黃柏、木香、柴胡、升麻、炙甘草各三分,再加上生薑和紅棗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是頭頂疼痛,必須使用藁本、柴胡和防風。
風熱引起的頭痛
將川芎、白芷、煅石膏、荊芥穗等量混合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湯藥調服。
寒濕引起的疾病
將紫蘇、川芎、花椒、雨前茶、蔥頭,用水煎煮後,用熱氣薰蒸頭部一刻鐘,然後服用湯藥。多蓋些衣被,發汗後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