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夢蘭

《秘方集驗》~ 諸蟲獸傷 (18)

回本書目錄

諸蟲獸傷 (18)

1. 痰嗽諸症

痰嗽總論,丹溪曰:有熱痰、濕痰、食積痰、風痰、老痰、燥痰。大法宜降火清肺,火降而痰自除也。經曰:咳謂無痰而有聲,嗽謂無聲而有痰。咳嗽者,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。病本雖分六氣、五臟之殊,其要皆主於肺,肺主氣而聲出。治法宜分新久、虛實。新病風寒則散之,火熱則清之,濕熱則瀉之;久病便屬虛、屬郁,氣虛補氣,血虛補血,兼鬱則開鬱。滋之、潤之、斂之、降之,治痰之法也。

竹瀝達痰丸,此藥能運痰於大腸,從大便出,不損元氣,達痰如神,一切痰火咳嗽,無不治之。半夏二兩(湯泡,洗七次,再用生薑汁浸透,曬乾,切片,瓦上微火炒熟用之)、人參一兩(去蘆)、白茯苓(去皮)二兩、陳皮(去白)二兩、甘草(炙)一兩、白朮三兩(微火炒過)、大黃三兩(酒浸透,曬乾)、黃芩三兩(酒炒)、沉香五錢、礞石一兩(搗碎,用焰硝一兩和勻,放入硝銀罐內,上用瓦片蓋之,鹽泥封固,曬乾,以炭煅過,如金色黃者,可用)。上為細末,竹瀝一大碗半,生薑自然汁二盅,和勻,入鍋內,火熬一刻許,卻將前藥末和搗如稀醬,以磁器盛之,曬乾,仍以竹瀝、薑汁如前法搗勻,再曬乾,如此三次,仍將竹瀝和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百丸,食遠,白米湯下。

痰火,真麻油三兩,以牛黃五錢、明礬一兩,研末,浸油內,痰火發時服一二匙,痰自下。選老足西瓜一個,刮去青皮,鑽一孔,入蜜一碗,繩絡掛於當風處,過冬,春天取用。凡火嗽者,只服半小盅,立愈。天蘿水(霜降後老天羅一株,離地三四尺割斷,插瓶中,取汁存用)兩三碗,加瓜蔞仁、天花粉、羌活、紅花、薑汁,煉膏服,即愈。

遠年痰火,官桂(炒)、甘草、款冬花(炒)、旋覆花(炒)各一錢,川貝母二錢。共研末,用蘆管不時呵入咽喉,肺竅開則咳嗽,不妨再呵,但不宜過多,徐徐為妙。飴糖二兩,豆腐漿一碗,煮化頻服,即愈。

膈中老痰,不論男婦,久積老痰,或失音,或發喘,或氣促,湯藥不效者,蜜陀僧一二錢,砂糖調白湯送下,痰與藥從大便出,無礙。

風痰喘逆、呃呃欲吐、眩暈欲倒,生大半夏一兩、雄黃三錢,為末,薑汁打蒸餅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薑湯下。

痰暈,明礬,火煅過,研末,薑湯調下,吐之即愈。

痰厥氣絕心溫者,千百年石灰一合,水一盅,煎滾去水,再用清水一盅,煎至極滾,傾出澄清灌之,痰下自愈。

久咳嗽,連至四五十聲者,生薑汁半合,蜜一匙,煎熱溫服。

鹽冷哮,鹽哮,清晨服豆腐漿,愈。冷哮,乾薑、茯苓各一兩,南星、石膏各七錢,生半夏、杏仁各五錢。研末,每服三錢,烏梅燈心湯服。

白話文:

痰嗽總論部分,丹溪提到,痰嗽可分為熱痰、濕痰、食積痰、風痰、老痰、燥痰等種類。一般治療原則是降火清肺,只要火氣下降,痰就會消失。古籍記載,咳指的是隻有聲音沒有痰,嗽則是指有痰而無聲音。咳嗽的原因通常是肺氣受損,引動脾濕。疾病雖然可能由六氣或五臟的不同問題引起,但主要都影響肺部,因為肺主氣且聲音由此產生。治療方法應根據病情的新舊和虛實來決定。新病若是由風寒引起就該散寒,火熱就該清熱,濕熱就該利濕;長期疾病通常屬於虛證或鬱證,氣虛補氣,血虛補血,若是鬱結則需解鬱。滋養、潤澤、收斂、降氣都是治療痰的方法。

竹瀝達痰丸的部分,這個藥物能將痰透過大腸排出,不損耗元氣,對於各種痰火咳嗽都有療效。藥方包含半夏、人參、白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白朮、大黃、黃芩、沉香、礞石等成分,最後製成如小豆大的丸狀,每次服用一百粒,飯後以白米湯送服。

痰火部分,可以使用真麻油、牛黃、明礬的組合,或是老西瓜、蜂蜜、天蘿水、瓜蔞仁、天花粉、羌活、紅花、薑汁等材料,對於火嗽有良好的效果。

對於長年的痰火問題,官桂、甘草、款冬花、旋覆花、川貝母等成分研磨後,可直接呵入咽喉,或是以飴糖和豆腐漿煮化頻服,都能有效治療。

隔中的老痰,無論男女,如果長期有老痰問題,或是出現失音、氣喘、呼吸急促等情況,湯藥無效時,可使用蜜陀僧、砂糖調配,痰和藥物會隨著大便排出,不會有副作用。

風痰喘逆、呃呃欲吐、眩暈欲倒的情況,可使用生半夏、雄黃、薑汁等材料,製成藥丸,以薑湯送服。

痰暈的部分,可以用明礬研磨後,以薑湯調服,吐出來即可康復。

痰厥氣絕心溫者,可用千百年石灰、清水,煎煮後澄清灌服,痰排出後就能康復。

對於長時間咳嗽,連續咳嗽四十到五十聲的情況,可以使用生薑汁、蜂蜜,煎熱後溫服。

鹽冷哮,清晨服用豆腐漿,冷哮,乾薑、茯苓、南星、石膏、生半夏、杏仁等成分研磨後,每次服用三錢,以烏梅燈心湯送服。

對於聲音沙啞,椿樹皮煎水服用,或空腹溫服天蘿水,或是使用豬板油、蜂蜜,熬煮成膏狀,隨時挑取一二茶匙服用,聲音會逐漸清晰,也有潤肺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