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夢蘭

《秘方集驗》~ 諸蟲獸傷 (16)

回本書目錄

諸蟲獸傷 (16)

1. 吐瀉諸症

脾瀉胃弱,沉香二錢,茯苓,石斛、蒺藜(炒去刺)各二兩,枳實(麵炒)、廣皮、膽星、川厚朴(薑汁炒)各一兩,豆蔻、於術(土炒)各五錢。山藥八錢,神麯打糊為丸,每服二錢,滾水下。不拘寒熱服之,皆能順氣理脾。

白話文:

脾虛導致的腹瀉,是胃的功能虛弱。可以用以下藥材:沉香二錢,茯苓、石斛、炒過的蒺藜各二兩,用麵粉炒過的枳實、廣陳皮、膽南星、用薑汁炒過的厚朴各一兩,豆蔻、用土炒過的白朮各五錢。再加入山藥八錢,用神麯打成糊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開水送服。不論是寒性或熱性的腹瀉都可以服用,都能夠調理脾胃、順暢氣機。

2. 痢疾諸症

痢疾總論,王節齋曰:痢是濕、熱、食積三者,別赤白青黃黑五色,以屬五臟。白者,濕熱傷氣分;赤者,濕熱傷血分;赤白相雜,氣血俱傷;黃色稠濁者,食積。治法,瀉腸胃之濕熱,開鬱結之氣,消化積滯,三因通用。其初則下之,下後未愈,隨症調之。痢稍久者,不可下,胃虛故也。痢多屬熱,亦有虛與寒者,虛者宜補,寒者宜溫。年老及虛弱人,不宜下。主方:黃連(炒)錢半,黃芩(炒)二錢半,白芍(炒、二錢,木香、枳殼(炒)各一錢五分,檳榔五分,甘草(炙)三分。腹痛,加當歸一錢半、縮砂一錢,再加木香、芍藥各五分。後重、小便澀,加滑石(炒)一錢半,再加枳殼、檳榔、芍藥(生用)、黃芩(條實者)各五分。白痢,加白朮、白茯苓(炒)。滑石、陳皮各一錢,初欲下之,再加大黃五錢,兼食積者,加山楂、枳實各一錢。紅痢,加當歸、川芎、桃仁各一錢半,初欲下之,再加大黃五錢。紅白相雜,加當歸、川芎、桃仁各一錢半,以理血;滑石、陳皮、蒼朮各一錢半,以理氣;有食積,亦加山楂、枳實。白痢久,胃弱氣虛,或下後未愈,減芩、連、芍藥各七分,加白朮一錢半,黃耆、茯苓、陳皮各一錢,縮砂、炙乾姜各五分,去檳榔、枳殼。紅痢久,胃弱血虛,或下後未愈,減芩、連各五分,加當歸、)川芎、熟地黃、阿膠、陳皮各一錢,白朮一錢半。色赤黑相雜,此濕盛也。小便赤澀短少,加木通、澤瀉、茯苓各一錢,山梔子(炒)五分,以分利之。血痢,加當歸、川芎、生地黃、桃仁(炒)、槐花各一錢。久不愈,減芩、連各七分,去檳榔、枳殼,再加阿膠、炒扁豆葉各一錢半,炒黑乾薑一錢,白朮一錢半,陳皮一錢。痢已久,而後重不去,此大腸墜下,去檳榔,加枳殼。用條實黃芩,加升麻一錢,以升提之。嘔吐食不得下,加軟石膏一錢半、陳皮一錢、山梔仁(炒)五分,入生薑汁,緩呷之,以瀉胃口之熱。有一種氣血虛而痢者,四物湯(方見溫疫諸症)加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黃連、黃芩、阿膠之類補之,痢自止。氣下陷加升麻。有一種寒痢,黃連、木香、酒炒芍藥、當歸、炒乾薑、縮砂、厚朴、肉桂之類溫之。患痢誤服溫熱止澀之藥,雖則稍久,亦宜用前法下之,下後方調之。患痢,便用前法下之而未愈,又用前調理法治之而久不愈,此屬虛寒而滑脫,可於前虛補寒溫二條擇用,更加龍骨、赤石脂、罌粟殼、烏梅肉等收澀之藥。

治痢初起,水紅花近水邊者,取花葉炒末,每服三錢。紅痢,蜜湯下;白痢,砂糖湯下;紅白痢,砂糖、蜜湯調下,三服即止。三月三薺菜花連根掛風處,陰乾,用時瓦上焙乾成灰,砂糖湯調服。立夏前將荸薺曬乾,燒酒浸服四枚、即愈。不拘久近赤白,陳細茶三錢,連皮生薑切片三錢,水盅半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痢疾總論

王節齋說,痢疾的病因有濕、熱和食物積滯三種,表現出來的顏色有赤、白、青、黃、黑五種,分別對應五臟。白色痢疾,是濕熱傷害了氣分;紅色痢疾,是濕熱傷害了血分;紅白相雜的痢疾,是氣血都受到損傷;黃色且稠濁的痢疾,是食物積滯引起的。治療方法,要瀉腸胃的濕熱,疏通鬱結的氣,消化積滯,這三種病因的治療方法都適用。剛發病時,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瀉下後還沒好,要根據症狀調整治療。痢疾病程稍久,就不能再用瀉下的方法,因為這時胃已經虛弱了。痢疾多數屬於熱證,也有虛證和寒證。虛證要用補益的方法治療,寒證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。年老體弱的人,不適合用瀉下的方法。

主要方劑:黃連(炒過)一錢半,黃芩(炒過)二錢半,白芍(炒過)二錢,木香、枳殼(炒過)各一錢五分,檳榔五分,甘草(炙過)三分。如果腹痛,加當歸一錢半、縮砂一錢,再加木香、芍藥各五分。如果後重、小便澀,加滑石(炒過)一錢半,再加枳殼、檳榔、芍藥(生用)、黃芩(條狀結實的)各五分。白色痢疾,加白朮、白茯苓(炒過),滑石、陳皮各一錢。剛開始想用瀉下的方法,再加大黃五錢,兼有食積的,加山楂、枳實各一錢。紅色痢疾,加當歸、川芎、桃仁各一錢半,剛開始想用瀉下的方法,再加大黃五錢。紅白相雜的痢疾,加當歸、川芎、桃仁各一錢半,用來理血;加滑石、陳皮、蒼朮各一錢半,用來理氣;如果有食積,也加山楂、枳實。

白色痢疾久病,胃弱氣虛,或者瀉下後還沒好,減少黃芩、黃連、芍藥各七分,加白朮一錢半,黃耆、茯苓、陳皮各一錢,縮砂、炙乾薑各五分,去掉檳榔、枳殼。紅色痢疾久病,胃弱血虛,或者瀉下後還沒好,減少黃芩、黃連各五分,加當歸、川芎、熟地黃、阿膠、陳皮各一錢,白朮一錢半。如果痢疾顏色赤黑相雜,這是濕邪旺盛的表現。如果小便赤澀短少,加木通、澤瀉、茯苓各一錢,山梔子(炒過)五分,用來分利小便。血痢,加當歸、川芎、生地黃、桃仁(炒過)、槐花各一錢。如果久治不愈,減少黃芩、黃連各七分,去掉檳榔、枳殼,再加阿膠、炒扁豆葉各一錢半,炒黑乾薑一錢,白朮一錢半,陳皮一錢。

痢疾久了,如果還一直有後重感,這是大腸下墜,去掉檳榔,加枳殼。用條狀結實的黃芩,加升麻一錢,用來提升下陷之氣。如果嘔吐,吃不下東西,加軟石膏一錢半、陳皮一錢、山梔仁(炒過)五分,加入生薑汁,慢慢喝,用來瀉胃部的熱邪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氣血虛弱而引起的痢疾,用四物湯(藥方見溫疫諸症)加上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黃連、黃芩、阿膠之類補益的藥物來治療,痢疾自然會停止。如果是氣虛下陷,則加升麻。還有一種寒痢,用黃連、木香、酒炒芍藥、當歸、炒乾薑、縮砂、厚朴、肉桂之類溫熱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患痢疾誤服了溫熱止澀的藥物,即使病程稍久,也應該用前面的方法先瀉下,瀉下後再調養。如果患痢疾,先用前面的方法瀉下,但沒好,又用前面的調理方法治療,但久治不愈,這就屬於虛寒而滑脫的情況,可以從前面虛證補益和寒證溫熱的治療方法中選擇使用,再加入龍骨、赤石脂、罌粟殼、烏梅肉等收澀的藥物。

治療痢疾初期

水紅花(靠近水邊生長的)取其花和葉子炒成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紅色痢疾,用蜂蜜水送服;白色痢疾,用白砂糖水送服;紅白相雜的痢疾,用白砂糖、蜂蜜水調和送服,服用三次就可以止住。農曆三月三日採摘薺菜花連根掛在通風的地方,陰乾,用時在瓦片上烘乾成灰,用白砂糖水調服。立夏前將荸薺曬乾,用燒酒浸泡後服用四枚,就會痊癒。無論病程長短、是紅色還是白色痢疾,用陳年細茶三錢,連皮生薑切片三錢,用水半碗煎至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