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秘方集驗》~ 卷之下 (1)
卷之下 (1)
1. 頭疾諸症
頭疾總論,頭乃諸陽之會,症非一端。大約頭痛者,宜分十二經治之。丹溪云:頭痛多主於痰,甚者火多。有可吐者,有可下者。若眉眶痛者,屬風熱與痰;有肝虛而痛者,才見光明,則眶痛甚;有眉稜骨痛者,眼不可開,晝靜夜劇,屬痰。頭風者,經云:首風之狀,頭面多汗,惡寒,當先風一日,則病甚。頭痛不可以出內,至其風日,則病稍愈。蓋其人素有痰火,風寒客入腦髓而然,婦人多患此者,無中幘以御風寒故也。有偏有正,有熱有風,有血虛。在左,屬風與血虛;在右,屬痰與熱。頭眩者,目花黑暗旋倒也。其狀頭眩目閉,身轉耳聾,如立舟車之上,起則欲倒,虛極乘寒得之。故風則有汗,寒則掣痛,暑則煩悶,濕則重滯,此四氣乘虛而眩暈也。或七情鬱而生痰動火,隨氣上厥,此七情致虛而眩暈也。酒色過度,腎虛不能納氣歸元,使氣逆奔而上氣,虛而眩暈也。吐衄崩漏,或產後失血,脾虛不能收攝營氣,使諸血失道妄行,此血虛眩暈也。症各有候,治各有方,聊錄其經驗者數種云。
白話文:
頭疾總論,頭是諸陽之匯聚處,症狀多樣。大致來說,頭痛應分為十二經來治療。丹溪認為,頭痛大多由痰引起,嚴重時多伴隨著火氣。有些情況適合吐瀉,有些則需要通便。如果眉眼周圍疼痛,可能是風熱或痰引起的;有肝虛導致疼痛的人,看到明亮的事物時,眼眶會特別疼痛;有眉稜骨疼痛的人,眼睛無法開合,白天病情緩和,夜晚加重,這可能是痰引起的。
頭風,經典描述為:頭風症狀,頭面部多汗,畏寒,通常在風來之前一天,病情加重。頭痛在沒有風的時候加重,但當風來臨時,病情會稍微好轉。這是因為此人原本就有多餘的痰火,風寒侵入腦髓所導致。婦女多患此病,是因為缺乏防風寒的措施。頭風可以分為偏頭風和正頭風,以及熱頭風和風頭風,還有可能是血虛所致。在左側,可能是由風或血虛引起;在右側,可能是痰或熱引起的。頭眩指的是視覺模糊、頭昏、身體搖晃、聽力減退,就像站在船車上,起身時感到欲倒,這是由於虛弱加上受涼所引起的。因此,風會導致出汗,寒會引發疼痛,暑會讓人感到煩躁,濕會讓人感到沈重,這是四種季節氣候乘機而來,使人頭眩暈的原因。也可能因情緒抑鬱產生痰動火,隨氣上衝,這是因為情緒導致虛弱而頭眩暈。過度飲酒和色慾,導致腎虛不能吸入和回歸本源,使氣上升,虛弱而頭眩暈。嘔血、月經過多、產後失血,或脾虛不能收納營養氣,使血液失去正常的運行路徑而亂流,這是血虛所致頭眩暈。每種症狀都有其特徵,治療方式各不相同,這裡記錄幾種我的經驗供參考。
十二經頭痛,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柴胡、蒼朮、蔓荊子、石膏、防風、半夏、細辛、藁本、南星、天麻等分,甘草少用,姜三片,蔥頭二枚,煎服。又方:太陽,川芎、羌活、藁本、麻黃,煎服。少陽,小柴胡湯,柴胡。半夏各一錢五分,黃芩、人參、甘草(炙)各一錢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服。陽明,升麻葛根湯。升麻、葛根各錢五分,白芍、甘草各一錢,加石膏、白芷各一錢,蔥頭三兩,煎服。太陰,蒼朮、半夏、南星、川芎、蔓荊子,等分煎服。少陰,麻黃(去節)、細辛、附子(煨)各一錢,煎服。厥陰,吳茱萸湯。麻黃(去節)、羌活(去蘆)各五分,吳茱萸四分,藁本、升麻、黃耆、蔓荊子、細辛、柴胡、紅花、半夏(炮)、黃連(炒)各三分,黃芩、當歸(酒洗)、黃柏(炒)、蒼朮(米泔水浸一晝夜,曬乾,炒)、川芎各一錢,水二盞,煎八分,服。
白話文:
-
十二經頭痛:使用藥材包括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柴胡、蒼朮、蔓荊子、石膏、防風、半夏、細辛、藁本、南星、天麻等,其中甘草用量較少,加入三片薑和二枚蔥頭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-
太陽頭痛:方劑包含川芎、羌活、藁本、麻黃,煎煮後服用。
-
少陽頭痛:使用小柴胡湯,其中柴胡、半夏各一錢五分,黃芩、人參、甘草(炙)各一錢,加上三片薑和二枚棗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-
陽明頭痛:使用升麻葛根湯,升麻、葛根各一錢五分,白芍、甘草各一錢,再加石膏、白芷各一錢,蔥頭三兩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-
太陰頭痛:使用蒼朮、半夏、南星、川芎、蔓荊子等藥材等分後煎煮服用。
-
少陰頭痛:使用麻黃(去節)、細辛、附子(煨)各一錢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-
厥陰頭痛:使用吳茱萸湯,包含麻黃(去節)、羌活(去蘆)各五分,吳茱萸四分,藁本、升麻、黃耆、蔓荊子、細辛、柴胡、紅花、半夏(炮)、黃連(炒)、黃芩、當歸(酒洗)、黃柏(炒)、蒼朮(米泔水浸一晝夜,曬乾,炒)、川芎各一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諸頭痛,生蘿葡汁一蜆殼,仰臥,注鼻中,左痛注左,右痛注右,愈。
諸虛痛,血虛作痛,川芎、當歸各三錢,水煎,食遠服。氣虛作痛,人參、白茯苓、甘草(蜜炙)各一錢,白朮(土炒)二錢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服。氣血兩虛作痛,黃耆(蜜炙)一錢五分,人參一錢,陳皮、蒼木、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各五分,黃柏、木香、柴胡、升麻、炙甘草各三分,加薑棗煎服。巔頂痛,必用藁本、柴胡、防風。
白話文:
對於各種頭痛症狀,可以使用蘿蔔汁加上蜆殼,將其倒入鼻孔中。如果是左邊頭痛就倒入左邊鼻孔,右邊頭痛則倒入右邊鼻孔,這樣就可以得到療效。
對於各種虛弱引起的疼痛,如果是由於血液不足所導致的疼痛,可以用川芎和當歸各三錢,加水煮沸後在飯前服用。如果是由氣血不足所引起的疼痛,可以使用人參、白茯苓(炒過)、甘草(蜜炙)各一錢,白朮(土炒)二錢,生薑三片,棗二枚,一起加水煮沸後服用。若為氣血雙虛引起的疼痛,則可以使用黃耆(蜜炙)一錢五分,人參一錢,陳皮、蒼木、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各五分,黃柏、木香、柴胡、升麻、炙甘草各三分,再加入薑棗一同煎煮後服用。對於頂部的頭痛,必須使用藁本、柴胡、防風來治療。
請注意,這些都是古代的中醫治療方法,現代醫學對症下藥的方式可能不同,若遇到健康問題,請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並進行適當治療。
風熱痛,川芎、白芷、石膏(煅)、荊芥穗,等分為末,每服一錢,湯調下。
寒濕病,紫蘇、川芎、花椒、雨前茶、蔥頭,水煎,熏頭一刻,服。多蓋衣被,汗出愈。
半爿頭痛,熟石膏、牛蒡子各三錢為末,酒調,隨量飲醉,取汗為度。香白芷、天南星各一錢,川烏、半夏各八分,為末,每服一錢,水調服。婦人加甘草一錢。
頭痛,周身癢,此風火也。雄黃三錢,輕粉一錢五分,白礬、黃柏、川椒各二錢,米醋二碗,煎碗半,去渣,以藥水刷擦癢處。
白話文:
【風熱痛】,使用川芎、白芷、煅石膏和荊芥穗,等份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湯調服。
【寒濕病】,使用紫蘇、川芎、花椒、雨前茶和蔥頭,用水煎煮,燻頭一刻鐘,再服用。多覆蓋衣物,出汗後即可痊癒。
【半爿頭痛】,使用熟石膏和牛蒡子,各三錢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合,飲用至醉,以發汗為度。使用香白芷、天南星各一錢,川烏、半夏各八分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調服。婦女則需加入甘草一錢。
【頭痛,全身癢】,這是風火所致。使用雄黃三錢,輕粉一錢五分,白礬、黃柏、川椒各二錢,米醋兩碗,煎煮成一碗半,去渣,以藥水擦拭癢處。
頭風,不拘偏正遠近。白芷、川芎各三錢,為末,用黃牛腦子一枚,同藥入磁器內,加酒煮熟食之,儘量飲,睡後酒醒,其患若失。乾葛一錢五分,柴胡、黃芩、黃耆、羌活、川芎、蔓荊子、白芍藥、甘菊花各一錢,黃連、炙甘草,生甘草各八分,藁本一錢三分,蒼朮一錢二分,升麻三分,蔥頭二個,水煎服。皂莢子(七粒)、薏苡仁三錢、奇良四兩,先以水六碗,煎三碗;次以水四碗,煎二碗,服之。生過廣瘡者,更效。純烏雄豬肥肚一枚,內裝去心蓮子半斤,煮爛。搗時加平胃散四兩。蒼朮(君)、厚朴(臣)、陳皮(臣)、甘草(佐)為丸,湯服。
白話文:
頭風症狀,無論是單側或雙側,遠處或近處的頭痛,可以使用以下方子:取白芷和川芎各三錢,研磨成粉末,加入一個牛腦子,一同放入磁器中,加入酒煮熟後食用,並盡量多飲酒。在睡覺後,當酒醒時,病症似乎就會消失。
接著,取乾葛一錢五分,柴胡、黃芩、黃耆、羌活、川芎、蔓荊子、白芍藥、甘菊花各一錢,黃連、炙甘草,生甘草各八分,藁本一錢三分,蒼朮一錢二分,升麻三分,蔥頭兩個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再者,使用皁莢子七粒、薏苡仁三錢、奇良四兩,首先以六碗水煎煮至三碗,然後再以四碗水煎煮至二碗,最後飲用。
對於曾經患有生過廣瘡的人,這種方法更加有效。使用一整枚純烏雄豬肥肚,裡面填滿去心的蓮子半斤,煮到軟爛。在搗碎時加入四兩的平胃散。蒼朮(作為主藥)、厚朴(作為輔藥)、陳皮(作為輔藥)、甘草(作為佐藥),做成丸子,以湯送服。
偏正頭風,不論男婦,連筋痛極者,用茯神搗末,每服二錢,湯酒任下,數服愈。鵝兒不食草(牽藤了,枝有一粒小子者真。陰乾)研末,吹入鼻中,連打數嚏,即愈。頭風在左,屬風與血虛。風者,荊芥、薄荷之類。風熱者,荊芥、白芷、麻黃各一錢,陳皮八分,蒼朮(米泔水浸)一錢,甘草八分,水煎服。血虛者,川芎、當歸各三錢,荊齊、防風、白芷、酒芩、薄荷、蔓荊子各一錢,煎服。頭風在右,屬痰,蒼朮、半夏之類。濕痰頭風,酒芩三錢,蒼朮四錢,川芎、細辛各二錢,甘草一錢,為末,薑茶擂勻,調服。頭風屬火,酒芩為主,佐以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甘草、薄荷、川芎、細辛,煎服。
白話文:
"偏正頭風",不分男女,疼痛到連筋都痛的人,可以用茯神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可以用水或酒送服,多次服用後就能痊癒。取鵝兒不吃的草(需選枝條上有一顆小籽的,陰乾後磨成粉末,吹入鼻子,連打幾個噴嚏,就能痊癒。如果頭風在左邊,通常是由風和血虛引起。風性質的頭風可用荊芥、薄荷等草藥治療。風熱引起的頭風則使用荊芥、白芷、麻黃各一份錢,陳皮八分,蒼朮(米泔水浸泡)一份錢,甘草八分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血虛的頭風則使用川芎、當歸各三份錢,荊齊、防風、白芷、酒芩、薄荷、蔓荊子各一份錢,煎煮後服用。如果頭風在右邊,通常是痰引起的。溼痰頭風使用酒芩三份錢,蒼朮四份錢,川芎、細辛各二份錢,甘草一份錢,磨成粉末,與薑茶混合均勻,調服。頭風如果是由火引起的,主要用酒芩,並輔以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甘草、薄荷、川芎、細辛等草藥煎煮後服用。"
年久頭風,天麻(煨)、白芷、半夏(湯泡)、川烏(去皮)、南星各一錢,甘草三錢,姜五片,水煎服。或為末,薑湯下,每服六錢。
諸頭眩,凡眩暈不同症,宜分類以治。風熱虛眩,薄荷、川芎各一錢,荊芥穗六分,羌活、炙甘草。白芷各五分,細辛、防風各三分,煎服。
風寒上厥眩暈,附子(生)、白朮、川芎各一錢,肉桂、甘草(炙)各五分,姜三片,煎服。暑火眩暈。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甘草、人參、白木、山梔、黃連、川芎,煎服。傷濕,白茯苓、白朮各二錢,炙甘草、乾薑各一錢,水煎,空心服。氣虛眩暈,木香、砂仁各七分,白朮(炒)、橘皮、半夏曲、茯苓各一錢,丁香十四粒,炙甘草八分,姜三片,水煎,食遠熱服。血虛眩暈,加芎、歸、肉桂。
白話文:
【多年頭痛】,使用天麻(經發酵處理)、白芷、半夏(用水浸泡)、川烏(去除外皮)、南星等各一份錢,甘草三份錢,加上五片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也可以研磨成粉末,用薑湯送服,每次服用六份錢。
【各種頭暈】,對於不同的頭暈現象,應分類進行治療。風熱虛弱引起的頭暈,可使用薄荷、川芎各一份錢,荊芥穗六分,羌活、炙甘草、白芷各五分,細辛、防風各三分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風寒上逆引起的頭暈,可使用附子(生長的)、白朮、川芎各一份錢,肉桂、炙甘草各五分,加上三片薑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暑熱引起的頭暈,則使用陳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甘草、人參、白木、山梔、黃連、川芎等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因濕氣造成的頭暈,可使用白茯苓、白朮各兩份錢,炙甘草、乾薑各一份錢,用水煎煮,空腹時服用。氣虛導致的頭暈,則使用木香、砂仁各七分,白朮(炒過)、橘皮、半夏曲、茯苓各一份錢,丁香十四粒,炙甘草八分,加上三片薑,用水煎煮,飯後熱服。血虛引發的頭暈,可以加入芎、歸、肉桂進行調理。
痰火眩暈,大黃酒浸,九蒸九曬,為末,水丸,如綠豆大,每服百九,食後臨臥,清茶送下,神效。
白話文:
對於痰火引發的眩暈症狀,可以使用大黃酒浸泡,經過九次的蒸煮和九次的曝曬後,將其研磨成粉末。然後用清水製成藥丸,大小如綠豆,每次服用約一百九顆,於餐後及睡前,以清茶送服,此方能達到神奇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