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救生集》~ 卷一 (39)
卷一 (39)
1. 瘧疾門
第三方,人參、白朮、廣皮、知母、麥芽各一錢,炙耆一錢二分,當歸一錢二分,升麻四分,炙草三分,或加何首烏二錢,青蒿子八分。水煎,姜一片、棗二枚引,服三五劑,元氣充足,永不發矣。
方雖有三,第二實為主方,既不刻削,亦不峻補,功獨歸之。其第三方專為有力者設,貧家安得有參,只多服第二方可也。
治瘧應驗方,生常山、烏梅肉、漂白朮、漂蒼朮、正川芎、白當歸各等分。紅棗二枚引,水煎服。
久瘧不止,硫黃、硃砂各等分,為末,每服一錢,臘茶下。發日五更服,當日或大作或不作,皆有效也。寒多倍硫,熱多倍砂。
又朱氏方,用硫黃、臘茶,等分為末,發日早冷水服二錢,二服效。寒多加硫,熱多加茶。
溫瘧不止,用黃丹(炒)五錢,青蒿(童便浸)二兩,為末,每服二錢,寒多酒服,熱多茶服。
咒棗治瘧法,執棗一枚,咒曰:吾有棗一枚,一心歸大道,優他或優降,或劈火燒之。念七遍吹棗上,與病人食之即愈。
岣嶁神方,時珍曰錦囊詩云:系蟹懸門除鬼疾,畫驢掛壁止兒啼。言關西人以蟹殼懸之辟邪瘧,江左人畫倒驢掛之止兒夜啼。
續補氣疼應驗丹方,香附一錢五分,元胡一錢,小茴一錢,吳萸一錢,川樸一錢二分,枳殼一錢五分,砂仁一錢,白芍一錢,青皮一錢,甘草八分。
續補痢疾初起並久不愈方,川樸四兩,枳殼二兩,枳實二兩,木香一兩,沉香一兩。上為末。外用大黃一斤煮五枝香,和末為丸。每服三錢,小兒減半,白水下。
又紅白痢並水瀉方,用硫黃一斤,碎如豆大,將布包之,入砂罐內,上下四旁以豆腐蓋之,煮七枝香久,取出陰乾。如紅痢用硫黃一兩,配六一散二兩,白糖調服;白痢用疏黃一兩,配六一散五錢,紅糖調服;紅白相兼水瀉者,與六一散等分,大人三錢,小兒減半。
白話文:
瘧疾治療方
第三個方子:用人參、白朮、廣陳皮、知母、麥芽各一錢,炙黃耆一錢二分,當歸一錢二分,升麻四分,炙甘草三分,或者可以加入何首烏二錢,青蒿子八分。用水煎煮,加入生薑一片、紅棗兩枚引導藥性,服用三到五劑,就能夠使元氣充足,永遠不再發作瘧疾。
雖然這裡有三個方子,但第二個方子才是主要的,它既不會過度削減藥力,也不會過度滋補,功效獨特。第三個方子是特別為體力強壯的人設計的,貧困人家哪裡能有錢買人參,只要多服用第二個方子就可以了。
瘧疾靈驗方:用生常山、烏梅肉、炒白朮、炒蒼朮、正川芎、白當歸各等分。加入紅棗兩枚引導藥性,用水煎服。
久治不癒的瘧疾:用硫黃、硃砂各等分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臘茶送服。在瘧疾發作的那天五更時分服用,當天病情可能會加重或者沒有發作,都有效果。如果寒冷症狀比較明顯,就加倍硫黃的用量;如果發熱症狀比較明顯,就加倍硃砂的用量。
朱氏的方子:用硫黃和臘茶,等分磨成粉末,在瘧疾發作的那天早上用冷水送服二錢,服用兩次就能見效。如果寒冷症狀比較明顯,就增加硫黃的用量;如果發熱症狀比較明顯,就增加臘茶的用量。
溫瘧不止:用炒黃丹五錢,用童子尿浸泡過的青蒿二兩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。如果寒冷症狀比較明顯,就用酒送服;如果發熱症狀比較明顯,就用茶送服。
用咒語治瘧疾的方法:拿一顆棗子,念咒語說:「我有一顆棗子,一心歸向大道,優他(不知道是什麼意思)或優降(不知道是什麼意思),或劈火燒之。」念七遍後向棗子吹氣,讓病人吃下去就會好。
岣嶁神方:李時珍說,民間有首錦囊詩說:「繫蟹懸門除鬼疾,畫驢掛壁止兒啼。」意思是說關西地區的人用螃蟹殼掛在門上來驅除瘧疾,江左地區的人畫倒著的驢子掛在牆上來停止小孩夜啼。
續補氣痛的靈驗丹方:用香附一錢五分,元胡一錢,小茴香一錢,吳茱萸一錢,川樸一錢二分,枳殼一錢五分,砂仁一錢,白芍一錢,青皮一錢,甘草八分。
續補治療痢疾初期和久治不愈的方子:用川樸四兩,枳殼二兩,枳實二兩,木香一兩,沉香一兩。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。再用大黃一斤煮五枝香,和磨好的藥粉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三錢,小孩減半,用白水送服。
治療紅白痢疾和水瀉的方子:用硫黃一斤,搗碎成像豆子大小,用布包起來,放入砂罐裡,上下四周用豆腐蓋住,煮七枝香的時間,取出陰乾。如果是紅痢疾,就用硫黃一兩,配上六一散二兩,用白糖調服;如果是白痢疾,就用硫黃一兩,配上六一散五錢,用紅糖調服;如果是紅痢疾和白痢疾同時存在並且有水瀉,就和六一散等分使用,大人服用三錢,小孩減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