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救生集》~ 卷四 (7)
卷四 (7)
1. 通治諸病門
治四時不正之氣,時寒感冒,瘟疫流行,嵐瘴氣,胸中不爽,頭目不清,一切時行不順之症,俱用淡薑湯下一二丸。
治霍亂吐瀉,用綠豆四十九粒,胡椒七粒,煎湯,服一二丸。
治紅白痢疾,車前子煎,服一二丸,如遠行途中不便滾水亦可。
藿香正氣丸
藿香三兩,白朮(炒)二兩,蘇梗二兩,陳木瓜三兩,桔梗二兩五錢,川芎二兩,柴胡二兩,大腹皮三兩,茯苓二兩,陳皮(去白)二兩五錢,半夏曲二兩五錢,甘草八錢。
此方仙傳專治外冒感寒,內傷食滯,中暑,霍亂嘔吐,水瀉赤白,噤口痢疾,濕熱,寒痰凝結,並久近瘧疾,兼頭暈目弦,腹痛胃疼,四肢麻木,胸中飽膈,大小便閉,照方加味服之,無不應效。
以上各藥,共研細末,用薑汁酒滴為丸,每丸重一錢,每服三丸,小兒服一丸,重者,加一丸,身弱者,服二丸,薑湯引。如瘧疾,加常山一錢,烏梅二個,煎湯引。痢疾,加檳榔八分引。如孕婦虛弱過甚者,忌服。小兒未一歲者,量服幾分。
道藏經秘製大黃清寧丸法
用錦紋大黃十斤,先以淘米泔水浸半日,取去粗皮,切片,曬乾,再入無灰酒浸三日,取出,曬半乾。
第一次將大黃入甑內,用側柏葉不拘多少墊底,蒸檀條香一炷時,取出,曬乾(每次用側柏葉墊甑底,蒸過)蒸畢起去葉。
二次用綠豆三升,熬濃汁,將大黃拌透,蒸一炷香,取出,曬乾。
三次用大麥三升,熬汁,製法同前。
四次用黑豆三升,熬汁,製法同前。
五次用槐條葉,熬汁。
六次用桑葉,熬汁。
七次用桃葉,熬汁。
八次用車前草,熬汁,製法俱同前,以上均用一斤。
九次用厚朴八兩,煎湯。
十次用陳皮八兩,煎湯。
十一次用半夏八兩,薑汁拌,煎湯。
十二次用白朮八兩,土炒,煎汁。
十三次用香附八兩,醋炒,煎汁。
十四次用黃芩一斤,煎汁,製法俱同煎。
十五次用無灰灑三廳,將大黃拌透,串蒸三炷,香時起出,曬乾。
以上制過十五次,以後曬乾,磨為細末,每一斤入黃牛乳二兩(姜藕)汁各二兩,童便二兩,如不用童便,以煉蜜二兩代之外,再用煉蜜煉蜜六兩,拌勻,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錢,治一切病症,對病用引開後。
治頭疼身不發熱,口舌作渴,火痰症也,用荷葉煎湯送下。
頭疼牽連兩眉稜骨疼,痰火症也,用姜皮燈草煎湯送下。
頭(左邊疼,柴胡湯送下);右邊疼,桑白皮湯下。
頭兩太陽疼,白芷、石膏各二錢,煎湯下。
頭頂疼,藁本三錢,升麻一錢,煎湯下。
頭時常眩暈,燈心煎湯下。
治發眼初起,先服湯藥一二劑。
白芷一錢二分,枳殼八分,川芎一錢,甘菊一錢五分,蟲退一錢,陳皮八分,赤芍七分,荊芥七分,羌活一錢,紅花三分,防風八分,甘草四分,蔥頭二根,生薑一片,將前藥用水二碗,煎一碗,溫服一二劑,再服此丸三錢,用菊花煎湯送下。
白話文:
[通治諸病門]
對於四季不正的氣候變化引起的疾病,像是時令寒冷的感冒、瘟疫流行、山嵐瘴氣導致的胸悶不適、頭暈目眩,以及其他一切不合時宜的疾病,都可以用淡薑湯送服一兩顆藥丸。
治療上吐下瀉的霍亂,可以使用綠豆四十九粒、胡椒七粒,煎湯後送服一兩顆藥丸。
治療紅痢、白痢等腹瀉疾病,可以用車前子煎湯後送服一兩顆藥丸,若在遠行途中不方便取得熱水,也可以直接服用。
藿香正氣丸
藥材配方:藿香三兩、炒白朮二兩、蘇梗二兩、陳木瓜三兩、桔梗二兩五錢、川芎二兩、柴胡二兩、大腹皮三兩、茯苓二兩、去白陳皮二兩五錢、半夏曲二兩五錢、甘草八錢。
這個藥方是祖傳秘方,專門治療外感風寒、內傷食滯、中暑、霍亂嘔吐、水瀉或紅白痢疾、無法進食的痢疾、濕熱、寒痰凝結,以及久病或新近發作的瘧疾,同時對於頭暈目眩、腹痛胃痛、四肢麻木、胸悶脹氣、大小便不通等症狀,只要按照這個藥方加減藥味服用,都能見效。
以上各種藥材,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酒滴入做成藥丸,每顆藥丸重一錢,每次服用三顆,孩童服用一顆。病情較重者,可加服一顆;身體虛弱者,服用兩顆,用薑湯送服。如果治療瘧疾,可以加入常山一錢、烏梅兩個,煎湯送服。治療痢疾,可以加入檳榔八分一起送服。孕婦如果過於虛弱,則不宜服用。未滿一歲的幼兒,則酌量服用幾分。
道藏經秘製大黃清寧丸法
選用紋路細緻的大黃十斤,先用淘米水浸泡半天,去除粗皮,切片曬乾,再放入無灰酒中浸泡三天,取出曬至半乾。
第一次將大黃放入蒸籠,用側柏葉不論多少鋪在底部,蒸約一炷香的時間,取出曬乾。(每次蒸都要用側柏葉鋪在蒸籠底部)。
第二次用綠豆三升,熬成濃汁,將大黃拌勻,蒸一炷香的時間,取出曬乾。
第三次用大麥三升,熬成濃汁,方法同前。
第四次用黑豆三升,熬成濃汁,方法同前。
第五次用槐樹枝葉,熬成濃汁。
第六次用桑葉,熬成濃汁。
第七次用桃葉,熬成濃汁。
第八次用車前草,熬成濃汁,製作方法都與前面相同,以上每次都用一斤的大黃。
第九次用厚朴八兩,煎湯。
第十次用陳皮八兩,煎湯。
第十一次用半夏八兩,用薑汁拌過,再煎湯。
第十二次用炒過的白朮八兩,煎汁。
第十三次用醋炒過的香附八兩,煎汁。
第十四次用黃芩一斤,煎汁,製作方法都與前面相同。
第十五次用無灰酒三碗,將大黃拌勻,蒸三炷香的時間,取出曬乾。
經過以上十五次的炮製後,曬乾,磨成細末,每一斤藥末加入黃牛乳二兩、薑汁藕汁各二兩、童便二兩。如果不用童便,就用煉蜜二兩代替。再加入煉蜜六兩,攪拌均勻,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錢,可以治療各種疾病,根據不同的疾病,搭配不同的藥引送服。
治療頭痛但身體不發熱、口渴、屬於火痰症狀,用荷葉煎湯送服。
頭痛連帶眉稜骨疼痛,屬於痰火症狀,用薑皮、燈芯草煎湯送服。
左側頭痛,用柴胡湯送服;右側頭痛,用桑白皮湯送服。
兩側太陽穴疼痛,用白芷、石膏各二錢,煎湯送服。
頭頂疼痛,用藁本三錢、升麻一錢,煎湯送服。
經常頭暈目眩,用燈芯草煎湯送服。
治療眼睛紅腫發炎初期,先服用一兩劑湯藥。
湯藥配方:白芷一錢二分,枳殼八分,川芎一錢,甘菊一錢五分,蟬蛻一錢,陳皮八分,赤芍七分,荊芥七分,羌活一錢,紅花三分,防風八分,甘草四分,蔥頭二根,生薑一片。將以上藥材加入兩碗水,煎成一碗,溫服一兩劑。之後再服用大黃清寧丸三錢,用菊花煎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