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略抄》~ 四六、小兒月食瘡方

回本書目錄

四六、小兒月食瘡方

1. 四六、小兒月食瘡方

《病源論》云:耳鼻口間生瘡,謂之「月食瘡」。其瘡隨月生死,因以為名。世云:

小兒見月初生,以手指指之,則令耳下生瘡,呼為「月食瘡」。

《千金方》云:蘇(簡案:《千金》作「酥」,酥、蘇古通)和胡粉塗之。又方:燒蚯蚓矢,和膏傅之。

《葛氏方》云:以五月五日,蝦蟆屑和膏傅。

《產經》云:取羅摩草汁塗上。又方:銼槐枝煮取汁,洗之。

《龍門方》云:豬脂和杏仁傅付之。

《徐之才方》云:小蘗皮,搗為末,傅之。

白話文:

根據病源理論所述,在耳、鼻、口周圍產生的創傷,被稱為月食創。這種創傷會隨著月亮的圓缺變化而增減,因此得名。有人認為,如果小孩在新月時用手指指向月亮,就會導致耳朵下方出現創傷,這就是所謂的月食瘡。

《千金方》記載,可用蘇油(古時蘇與酥通用)混合胡粉塗抹於患處,另有一方法是將蚯蚓糞燒燼後,和藥膏一起塗抹。

葛洪的《肘後方》中提到,應在五月初五這天,使用磨碎的蛤蟆,和藥膏一同塗抹於患處。

《產經》記載,可以取羅摩草的汁液塗抹在患處,另一方法是將槐樹枝切碎後煮汁,用來清洗患處。

《龍門方》指出,可用豬油與杏仁一同塗抹於患處。

徐之才的《醫經》中記載,可將小蘗樹皮研磨成粉末,塗抹於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