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簡

《醫略抄》~ 一八、治食噎不下方

回本書目錄

一八、治食噎不下方

1. 一八、治食噎不下方

病源論云。食噎。此由藏氣冷。而不理。津液澀少。不能傳行。飲食入則噎塞不通。故謂之食噎。胸內痛。不得喘息。食不下是也。

葛氏方云。以針三七過刺水中。東向飲其水良。

又方。燒羚羊角。多少飲之。又以羚羊角。磨□上。又方。橘皮三兩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飲之。廣利方云。蜜一匙。含細細嚥則下。

白話文:

病源論說:

食噎,是由於身體的內氣寒冷,無法正常運作,導致津液分泌不足,黏稠難以流動,食物進入食道後就無法順利通過,造成噎塞。因此出現胸部疼痛、呼吸不暢、無法進食等症狀,這就是食噎。

葛氏方說:

  1. 將三七草用針刺穿,放入水中,朝東方方向飲用其水,效果良好。

  2. 將羚羊角燒成灰,取適量飲用。

  3. 將羚羊角磨成粉末,塗抹在患處。

又方:

將橘皮三兩,用三升水煮,取一升飲用。

廣利方說:

用一匙蜂蜜,慢慢含在口中,慢慢吞嚥,即可緩解食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