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救急選方》~ 上卷 (26)
上卷 (26)
1. 卒暴雜證
追毒散(宣明),療生瘡發悶。吐逆霍亂。
螺兒青,甘草(各一兩),白礬(二錢半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一錢。新汲水調下。立止。
療惡毒腫。或著陰卵。或著一邊。疼痛攣急。引入小腹。不可忍者。一宿殺人方。(千金)取茴香草。搗汁飲一升。日三四服。滓傅腫上。冬月闕生者。根亦可用。此是外國神方。起死回生神驗。
忽喘悶絕。不能語言。涎流吐逆。牙齒動搖。氣出轉大。絕而復甦。名傷寒並熱霍亂。(得效)
大黃,人參(各半兩)
上水煎熱服。
白話文:
追毒散:
這個藥方能治療因生瘡而引起的胸悶不適,以及嘔吐、腹瀉等霍亂症狀。
藥材:螺兒青、甘草各一兩,白礬二錢半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剛打上的井水調和後服下,能立即止住症狀。
治療惡毒腫痛:
這種腫痛可能長在陰囊,或只長在一側,疼痛劇烈且抽搐,甚至牽引到小腹,痛到無法忍受,據說一晚就能要人命。
(千金方記載)取茴香草搗爛取汁,飲用一升,每日服用三到四次。藥渣敷在腫痛處。冬天沒有新鮮的茴香草,也可以用根代替。這是外國傳來的神奇藥方,據說能起死回生,效果非常顯著。
治療突然喘不過氣、悶絕,無法說話,流口水、嘔吐,牙齒鬆動,呼吸變得越來越大聲,昏厥後又甦醒,這種狀況稱為傷寒合併熱霍亂:
(出自《得效方》)
藥材:大黃、人參各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
2. 婦人急證門
芎歸膠艾湯(金匱),有妊娠下血者。假令妊娠腹中痛。為胞阻。此湯主之。集驗。療頓僕失踞。胎動不安腹痛。(外臺)
芎藭,阿膠,甘草(各二兩),艾葉,當歸(各三兩),芍藥,乾地黃(各四兩)
上水酒煎服。
佛手散(本事),療妊孕至五七月。因事築磕著胎。或子死腹中。惡露下。疼痛不已。口噤欲絕。此藥探之。若不損則痛止。子母俱安。若胎損。立便逐下。此藥催生神妙。
當歸(六兩),川芎(四兩)
上水酒煎服。口噤灌之。
奪命丸(大全良方),專療婦人小產下血至多。子死腹中。其人增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。面色黃黑。或胎上搶心。則悶絕欲死。冷汗自汗。喘滿不食。或食毒物。胎尚未損。服之可安。已死服之可下。
牡丹皮,茯苓,桂心,桃仁,芍藥
上各等分。為細末。以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細嚼淡醋湯送下。速進兩丸。至胎腐腹中危甚者。立可取出。(即金匱桂枝茯苓丸)
羚羊角散(濟生),療妊娠中風。頭項強直。筋脈攣急。言語蹇澀。痰涎不利。或發搐不省人事。名曰子癇。
羚羊角,獨活,酸棗,五加皮(各半錢),薏苡,防風,當歸,芎藭,茯神,杏仁(各四分),木香,甘草(各二分半)
上生薑五片。水煎。
療諸痙子癇絕。起死也。當速辨竹作瀝汁。(外臺)
芩連四物湯(方考),療子癇陰虛火亢。四物湯黃芩黃連半夏(各等分)
生薑水煎。
鉤藤湯(大全良方),療妊娠八九月。胎動不安。心腹㽲痛。面目青。冷汗出。氣欲絕。此由勞動用力傷胎宮。宜急療之。
鉤藤,當歸,茯神,人參(各一兩),苦梗(一兩半),桑寄生(半兩)
上水煎服。煩熱加石膏二兩半。臨產月。加桂心一兩。孕婦忽然顛仆抽搐。不省人事。謂之子癇。用此湯。(金鑑)
二合湯(壽世保元),療妊娠忽然口噤吐沫。不省人事。言語錯亂。四物湯。合二陳。加麥門遠志石菖竹茹。
黑神散(大全良方),療胎死腹中。緣兒死身冷。不能自出。服之暖其胎。須臾胎即自出。本方有附子。無蒲黃。(本方見後)
加味芎歸湯(幼幼集成),催生及產後。最為穩當。功亦鉅大。
當歸(一兩),芎藭(五錢),上青桂(二錢)
催生。但用此三味。水煎酒對服。立下。預防血暈。以本方加酒炒荊芥二錢。先將此藥煎好。俟胞衣已下。隨即服之。永無血暈之患。
脫花煎(景岳),凡臨盆將產者。宜先服此藥。並療難產經日。或死胎不下。俱妙。
當歸(七八錢或一兩),肉桂(一二錢或二錢),川芎,牛膝(各二錢),車前(一錢半)
水二鍾。煎八分熱服。或服後飲酒數杯。亦妙。水煎加酒對服。若胎死不下。及胞衣不來。再加芒硝五錢。氣虛困劇者。加人參二三錢。更加附子二錢。無不下者。此方比平胃散加芒硝。(出良方下死胎)功勝百倍。(幼幼集成)
白話文:
婦人急證門
**芎歸膠艾湯(《金匱要略》):**這個方子適用於懷孕期間出血的狀況。如果懷孕時腹部疼痛,可能是因為胎兒阻礙了氣血運行,這個方子可以治療。根據經驗,這個方子也能治療跌倒造成的昏厥、胎動不安以及腹痛。(《外臺秘要》)
藥材:
- 川芎、阿膠、甘草(各二兩)
- 艾葉、當歸(各三兩)
- 芍藥、乾地黃(各四兩)
用法: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**佛手散(《本事方》):**這個方子適用於懷孕五到七個月時,因碰撞導致胎兒受損或死在腹中,並且出現惡露不止、疼痛難忍、口噤欲絕的情況。使用這個方子來探測病情,如果胎兒沒有受損,疼痛就會停止,母子平安。如果胎兒已經受損,會立即將胎兒排出。這個方子催生效果非常好。
藥材:
- 當歸(六兩)
- 川芎(四兩)
用法:用水和酒一起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患者口噤,就灌入藥汁。
**奪命丸(《大全良方》):**這個方子專門治療婦女小產後大量出血,或是胎兒死在腹中,導致產婦出現怕冷、手指、嘴唇、指甲發青發白、面色發黃發黑,或者胎兒上頂導致心慌胸悶,甚至昏厥、冷汗不止、氣喘、無法進食,或是因為誤食毒物,但胎兒尚未受損的情況。服用這個方子可以使情況穩定下來。如果胎兒已經死亡,服用這個方子則可以將死胎排出。
藥材:
- 牡丹皮、茯苓、桂心、桃仁、芍藥(各等分)
用法: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後用淡醋湯送服。情況緊急時可以一次服用兩丸。如果胎兒已經腐爛在腹中,情況非常危急,服用此藥可以立即將死胎取出。(這與《金匱要略》的桂枝茯苓丸相似)
**羚羊角散(《濟生方》):**這個方子適用於孕婦中風,出現頭頸僵硬、筋脈抽搐、說話不清、痰液阻塞,甚至抽搐昏迷不醒的情況,這種情況稱為子癇。
藥材:
- 羚羊角、獨活、酸棗仁、五加皮(各半錢)
- 薏苡仁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茯神、杏仁(各四分)
- 木香、甘草(各二分半)
用法:加入五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痙攣和子癇危急的情況,可以起死回生。要立即用竹子取汁(竹瀝)服用。(《外臺秘要》)
**芩連四物湯(《方考》):**這個方子適用於子癇屬於陰虛火旺的情況。 *藥材: 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)加上黃芩、黃連、半夏(各等分)
用法:加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**鉤藤湯(《大全良方》):**這個方子適用於懷孕八九個月時,因胎動不安、心腹疼痛、臉色發青、冷汗直流、氣息微弱,這通常是因為勞累或用力過度導致胎氣受損,需要立即治療。
藥材:
- 鉤藤、當歸、茯神、人參(各一兩)
- 苦梗(一兩半)
- 桑寄生(半兩)
用法: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感到煩躁發熱,可以加入石膏二兩半。臨產期可以加入桂心一兩。如果孕婦突然跌倒、抽搐、昏迷不醒,就是子癇,也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(《醫宗金鑑》)
**二合湯(《壽世保元》):**這個方子適用於孕婦突然口噤吐沫、昏迷不醒、胡言亂語的情況。 *藥材: 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)合二陳湯(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),再加上麥門冬、遠志、石菖蒲、竹茹。
**黑神散(《大全良方》):**這個方子適用於胎兒死在腹中,因為胎兒身體冰冷無法自行排出。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溫暖胎兒,使胎兒很快排出。這個方子原本有附子,但是沒有蒲黃。(這個方子的具體內容在後面)
**加味芎歸湯(《幼幼集成》):**這個方子用於催生和產後,效果最為穩妥,作用也很大。
藥材:
- 當歸(一兩)
- 川芎(五錢)
- 上等青桂(二錢)
用法:催生時,只用這三味藥材,用水煎煮後加入少量酒一同服用,可以立刻生產。為了預防產後血暈,可以在這個方子中加入酒炒荊芥二錢。先將這個藥煎好,等胎盤排出後立刻服用,就不會有血暈的危險。
**脫花煎(《景岳全書》):**這個方子適用於即將生產的婦女,應該先服用這個藥。這個方子也能治療難產多日或胎死腹中的情況。
藥材:
- 當歸(七八錢或一兩)
- 肉桂(一二錢或二錢)
- 川芎、牛膝(各二錢)
- 車前子(一錢半)
用法: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,趁熱服用。服用後可以喝幾杯酒,效果更好。用水煎煮後加入少量酒一同服用。如果胎兒死在腹中無法排出,或者胎盤無法排出,可以再加入芒硝五錢。如果產婦氣虛嚴重,可以加入人參二三錢,如果情況更加危急,可以再加入附子二錢,沒有不能產出的。這個方子比平胃散加芒硝的效果好百倍。(《幼幼集成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