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一畫 (8)
十一畫 (8)
1. 十一畫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姜七片。棗一個。煎六分。去滓微熱服。不拘時候。易簡方不用木香。只十味。
參連湯,治下痢噤口。不食者。脾胃熱甚也。(回春)
人參(五錢),黃連(一兩)
上銼水煎。終日時呷之。如吐再強飲。但得一口呷下咽喉。即好。加石蓮肉三錢尤效。外以田螺搗爛盫臍中。引熱下行故也。
參耆鹿茸湯,痘初無大熱。面色少赤或赤斑。皮膚中隱隱。而經四五日不起出。面色憔悴。似內攻非內攻。此稟受虛症之兒。毒氣盛實。不能發表危症也。不可下。宜此湯。若表氣兼陰寒者。宜溫中益氣湯。(活幼新法)
鹿茸(酒炙去毛三錢),黃耆(蜜炙),當歸(酒洗各一錢半),人參(一錢二分),附子(一枚),龍眼肉(三個),生薑(一片),甘草(炙六分)
同煎。去滓。入好酒一杯溫服。
參麥清補湯,有一種出痘稠密。毒火既盛。然元氣虛。血氣弱。津液枯竭。不能制火。以致虛火炎蒸。或煩或渴。或咽喉痛。或鼻時出血。難任溫補。痘必不能成漿結痂。大凡年長之男女。嗜欲久開。血氣耗者。多有此症。最為難治。時醫見其熱候。率用清涼如犀角地黃湯之類。
不知原因。血氣不能勝毒氣。而致有此證。今又純用寒涼。則血氣愈虧損。而毒氣愈肆行。豈復有可生之理。是以此等之症。時醫治之。十無一生。可哀憐。今制此湯調之。(同上)
大參(八分),麥門冬(無心酒蒸曬乾一錢二分),白花粉(酒蒸曬乾),生黃耆(各一錢),前胡,牛蒡(各五分),炙甘草,生甘草(各三分),酒炒白芍,生白芍(各四分),當歸(酒洗八分),紅花(酒洗三分),大川芎,生地黃(酒洗各三分),桔梗(三分),山楂肉(五分)
生薑一片。龍眼肉三個。同煎溫服。遇此症者。此藥當頻服。
通脈四逆湯,少陰病。下利清穀。裡寒外熱。汗出而厥者。(金匱)手足厥逆。脈微欲絕。身反不惡寒。其人面色赤。或腹痛。或乾嘔。或咽痛。或利止脈不出者主之。(傷寒)
甘草(一兩炙),附子(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),乾薑(三兩強人可四兩)
上三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二合。去滓分溫再服。其脈即出者愈。面色赤者。加蔥九莖。腹中痛者。去蔥加芍藥二兩。嘔者加生薑二兩。咽痛者。去芍藥加桔梗一兩。利止脈不出者。去桔梗加人參二兩。病皆與方相應者。乃服之。
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,吐已下斷。汗出而厥。四肢拘急不解。脈微欲絕者主之。(同上)
甘草(二兩炙),乾薑(三兩強人可四兩),附子(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),豬膽汁(半合)
上四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二合。去滓內豬膽汁。分溫再服。其脈即來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。
白話文:
十一畫
將藥材稍微嚼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生薑七片、紅棗一顆,煎煮至剩六分,濾掉藥渣後稍微溫熱服用,不拘泥於時間。這個簡便的方子不用木香,只用十味藥材。
參連湯,治療腹瀉到嘴巴無法張開、不能進食的情況,這是因為脾胃過熱引起的。(出自《回春》)
藥材:人參(五錢),黃連(一兩)
將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,整天慢慢地啜飲。如果喝下去就吐出來,要再次勉強飲用,只要能喝下一口吞入喉嚨,就會好轉。加入石蓮肉三錢,效果更好。此外,將田螺搗爛敷在肚臍上,可以引導熱氣向下走,達到治療效果。
參耆鹿茸湯,用於治療出痘初期沒有高燒,臉色稍微發紅或有紅色斑點,皮膚內有隱隱的疹子,過了四五天還沒有完全發出來,臉色憔悴,好像是內攻又不像內攻的情況。這是體質虛弱的小孩,體內毒氣旺盛,無法發出來的危險症狀,不可用瀉下的藥物,適合用這個湯劑。如果體表之氣兼有陰寒的症狀,則適合用溫中益氣湯。(出自《活幼新法》)
藥材:鹿茸(用酒炙過,去除絨毛,三錢),黃耆(用蜂蜜炙過),當歸(用酒洗過,各一錢半),人參(一錢二分),附子(一枚),龍眼肉(三個),生薑(一片),甘草(炙過,六分)
一起煎煮,濾掉藥渣,加入一杯好酒溫服。
參麥清補湯,有一種出痘的情況是疹子很密集,毒火很旺盛,但是元氣虛弱、氣血不足、津液枯竭,無法制衡火氣,導致虛火上炎,可能出現煩躁、口渴、咽喉疼痛或鼻出血等症狀,難以承受溫補的藥物,痘疹也無法順利化膿結痂。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年長、嗜欲過度、氣血耗損的人身上,非常難以治療。一般的醫生看到發熱的症狀,往往會使用犀角地黃湯等寒涼的藥物。
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氣血無法戰勝毒氣才導致這種情況,如果又純用寒涼的藥物,只會讓氣血更加虧損,毒氣更加肆虐,哪還有活路呢?因此,這種症狀往往讓醫生束手無策,十個病人幾乎沒有一個能活下來,實在令人悲哀。現在調配這個湯劑來治療這種情況。(同上)
藥材:大參(八分),麥門冬(去除中心後用酒蒸曬乾,一錢二分),白花粉(用酒蒸曬乾),生黃耆(各一錢),前胡,牛蒡(各五分),炙甘草,生甘草(各三分),酒炒白芍,生白芍(各四分),當歸(用酒洗過,八分),紅花(用酒洗過,三分),大川芎,生地黃(用酒洗過,各三分),桔梗(三分),山楂肉(五分)
加入生薑一片、龍眼肉三個,一同煎煮溫服。遇到這種症狀,這個藥要頻繁服用。
通脈四逆湯,適用於少陰病,出現腹瀉、拉出未消化食物,體內寒冷而體表發熱,出汗後手腳冰涼的症狀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以及手腳冰冷、脈搏微弱快要消失、身體反而不畏寒,面色發紅,或腹痛、或乾嘔、或咽喉疼痛、或腹瀉停止卻摸不到脈搏的情況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藥材:甘草(一兩,炙過),附子(大的用一枚,生的去皮後切成八片),乾薑(三兩,體質強壯的可增至四兩)
將以上三味藥材,用水三升煎煮至剩一升二合,濾掉藥渣後分兩次溫服。如果脈搏恢復就表示好轉。如果面色發紅,加入蔥白九段;如果腹痛,去掉蔥白加入芍藥二兩;如果嘔吐,加入生薑二兩;如果咽喉疼痛,去掉芍藥加入桔梗一兩;如果腹瀉停止卻摸不到脈搏,去掉桔梗加入人參二兩。病情與藥方相符合才能服用。
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,適用於嘔吐停止後又腹瀉,出汗後手腳冰涼,四肢僵硬不能伸展,脈搏微弱快要消失的情況。(同上)
藥材:甘草(二兩,炙過),乾薑(三兩,體質強壯的可增至四兩),附子(大的用一枚,生的去皮後切成八片),豬膽汁(半合)
將以上四味藥材,用水三升煎煮至剩一升二合,濾掉藥渣後加入豬膽汁,分兩次溫服。如果脈搏恢復就表示有效。如果沒有豬膽,可以用羊膽代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