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一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十一畫 (3)

1. 十一畫

陳皮,白芍,川芎,當歸,生地,半夏,香附子(各八分),青皮,遠志,茯神,蘇葉,桔梗(各六分),甘草,山梔子,木通(各四分)

水二鍾。姜三片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清肝滲濕湯,治肝經鬱滯。邪火流行。致陰腫痛。或熱作癢。(同上)

川芎,當歸,白芍,生地,山梔,黃連,連翹,龍膽草(各一錢),銀柴胡,澤瀉,木通(各六分),滑石(一錢),蘆薈(五分),甘草(三分),防風(八分)

水二鍾。淡竹葉。燈心。各二十件。煎八分。食前服。

清心蓮子飲,治心經蘊熱。小便赤澀。玉莖腫痛。或莖竅作疼。及上盛下虛。心火炎上。口苦咽乾。煩躁作渴。又治虛陽口乾。小便白濁。夜則安靜。晝則發熱者。(同上)

石蓮肉,黃耆,黃芩,赤茯苓,人參(各一錢),炙甘草,澤瀉,麥門冬,地骨皮(各五分)
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空心並食前服。(赤水玄珠。去澤瀉。加車前。)

清心抑膽湯,平肝解鬱。清火化痰。除眩暈諸癇之疾。(回春)癇屬氣血虛。而兼痰火者。宜攻補兼施。(同上)

當歸(酒浸),白芍(酒炒),白朮(去蘆炒),茯苓(去皮),陳皮,半夏(薑汁炒),枳實(麩炒),竹茹,石菖蒲,黃連(薑汁炒),香附(炒各一錢),麥門冬(去心),川芎,人參(去心),遠志,甘草(四分)

上銼一劑。生薑三片。水煎溫服。

清咽滋肺湯,治麻疹出透。及沒後有餘熱。咳嗽聲喝者。(醫通)麻疹未出。先咳甚為佳兆。發透咳自己。若透徹。及收後咳仍不止者。屬肺熱。(同上)

玄參,牛蒡子,荊芥,葳蕤,貝母,栝蔞根,馬兜鈴,桔梗,麥門冬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
上十味。照常煎服。若多吐痰。去麥門冬。加橘皮。(按繆仲淳方。無馬兜鈴。有薄荷。)

清咽利膈湯,治積熱咽喉腫痛。痰涎壅盛。及乳蛾。喉痹。喉癰。重舌。木舌。或胸膈不利。煩躁飲冷。大便秘結等症。(正宗)

連翹,黃芩,甘草,桔梗,荊芥,防風,山梔,薄荷,金銀花,黃連,牛蒡子,玄參(各一錢),大黃,朴硝(各二錢)
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清肺飲,治痘兒咽乾聲啞。(保赤)

麻黃(一錢五分),麥門冬,桔梗(各二錢),知母,荊芥穗,天花粉(各一錢),石菖蒲,訶子肉(各八分)

上入竹瀝薑汁服。

清肺湯,治一切咳嗽。上焦痰盛。或久嗽不止。或勞怯。或久嗽聲啞。或喉生瘡者。是火傷肺金。並宜此湯。(回春)

桔梗(去蘆),茯苓(去皮),陳皮(去白),桑白,貝母(去心各一錢),杏仁(去皮),當歸,山梔,天門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各七分),五味子(七粒),甘草(三分),黃芩(去朽心一錢半)

白話文:

十一畫

將陳皮、白芍、川芎、當歸、生地、半夏、香附子各取八分,青皮、遠志、茯神、蘇葉、桔梗各取六分,甘草、山梔子、木通各取四分。加入兩碗水,放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
這個方子叫做清肝滲濕湯,主要治療肝經氣機鬱結、邪火旺盛導致的陰部腫痛,或是發熱發癢的情況。(用法同上)

將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山梔、黃連、連翹、龍膽草各取一錢,銀柴胡、澤瀉、木通各取六分,滑石取一錢,蘆薈取五分,甘草取三分,防風取八分。加入兩碗水,放入淡竹葉、燈心草各二十件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
這個方子叫做清心蓮子飲,主要治療心經蘊積熱邪,導致小便赤黃澀痛,陰莖腫痛或陰莖開口處疼痛,以及上盛下虛、心火上炎引起的口苦、咽乾、煩躁口渴等症狀。也可以治療虛陽上浮導致口乾,小便白濁,晚上安靜,白天發熱的情況。(用法同上)

將石蓮肉、黃耆、黃芩、赤茯苓、人參各取一錢,炙甘草、澤瀉、麥門冬、地骨皮各取五分。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八分,在空腹或飯前服用。(赤水玄珠這個方子,要去掉澤瀉,加入車前子。)

這個方子叫做清心抑膽湯,主要用於平肝氣、解鬱結、清火氣、化痰濕,消除眩暈和各種癲癇的症狀。(出自《回春》)癲癇病屬於氣血虛弱且兼有痰火的,應該攻補兼施。(用法同上)

將當歸(用酒浸泡過)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白朮(去掉蘆頭並炒過)、茯苓(去掉外皮)、陳皮、半夏(用薑汁炒過)、枳實(用麩皮炒過)、竹茹、石菖蒲、黃連(用薑汁炒過)、香附(炒過)各取一錢,麥門冬(去掉心)、川芎、人參(去掉心)、遠志、甘草各取四分。將以上藥材磨碎,取一份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
這個方子叫做清咽滋肺湯,主要治療麻疹已經透發,以及透發後還有餘熱,咳嗽聲音嘶啞的情況。(出自《醫通》)麻疹還沒發出來時,先咳嗽是好現象。如果麻疹發透了,咳嗽自己就會停止。如果發透了,麻疹消退後咳嗽仍然不止,就屬於肺熱。(用法同上)

將玄參、牛蒡子、荊芥、葳蕤、貝母、栝蔞根、馬兜鈴、桔梗、麥門冬各取等分,甘草減半。將以上十味藥材,按照一般方法煎煮服用。如果痰多,去掉麥門冬,加入橘皮。(按繆仲淳的方子,沒有馬兜鈴,有薄荷。)

這個方子叫做清咽利膈湯,主要治療積熱導致的咽喉腫痛、痰涎壅盛,以及乳蛾、喉痹、喉癰、重舌、木舌,或胸膈不利、煩躁想喝冷飲、大便秘結等症狀。(出自《正宗》)

將連翹、黃芩、甘草、桔梗、荊芥、防風、山梔、薄荷、金銀花、黃連、牛蒡子、玄參各取一錢,大黃、朴硝各取二錢。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
這個方子叫做清肺飲,主要治療小兒出痘後咽喉乾燥、聲音嘶啞。(出自《保赤》)

將麻黃取一錢五分,麥門冬、桔梗各取二錢,知母、荊芥穗、天花粉各取一錢,石菖蒲、訶子肉各取八分。將以上藥材加入竹瀝和薑汁一起服用。

這個方子叫做清肺湯,主要治療各種咳嗽、上焦痰多,或久咳不止,或身體虛弱,或久咳聲音嘶啞,或喉嚨生瘡等症狀。這些都是火熱損傷肺臟所引起的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(出自《回春》)

將桔梗(去掉蘆頭)、茯苓(去掉外皮)、陳皮(去掉白膜)、桑白皮、貝母(去掉心)各取一錢,杏仁(去掉外皮)、當歸、山梔、天門冬(去掉心)、麥門冬(去掉心)各取七分,五味子取七粒,甘草取三分,黃芩(去掉朽心)取一錢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