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一畫 (2)
十一畫 (2)
1. 十一畫
水二鍾。淡竹葉。燈心。各二十。煎八分。食後服。
清涼飲子,治小兒血脈壅實。腑藏生熱。頰赤多渴。五心煩躁。睡臥不寧。四肢驚掣。及因乳哺不時。寒溫失度。令兒血氣不理。腸胃不調。或溫熱連滯。欲成伏熱。或壯熱不歇。欲發驚癇。又治風熱結核。頭面瘡癤。目赤咽痛。瘡疹餘毒。一切壅滯。並宜服之。(局方)
赤芍藥,當歸(去蘆),甘草(炙),大黃(各等分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一錢。水一中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量兒大小虛實加減。微溏利為度。食後臨臥服。
清涼散,治一切實火。咽喉腫痛。(回春)
山梔,連翹,黃芩,防風,枳殼,黃連,當歸,生地,甘草(各等分),桔梗(倍),薄荷(減半),白芷(或不可用)
上銼一劑。燈心一團。細茶一撮。水煎。磨山豆根調服。
清胃散,治胃經有熱。牙齒或牙齦作腫。出血不止。並效。(正宗)
黃芩,黃連,生地,丹皮,升麻,石膏(各一錢)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後服。
清中散,治胃經積熱。牙齒或牙根腫痛。或牽引頭腦作痛。或面熱耳紅。並皆治之。(同上)
當歸,黃連,生地黃,山梔子(各一錢半),牡丹皮(六分),升麻(八分),甘草(五分)
上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清熱補血湯,治口舌生瘡。體倦少食。日晡益甚。或目澀熱痛。(準繩)
當歸(酒洗),川芎,芍藥,熟地(酒洗各一錢),玄參(七分),知母,五味子,黃蘗,麥門冬(去心),柴胡,牡丹皮(各五分)
上水煎服。如不應。用補中益氣湯。加五味治之。
清熱導痰湯,中風痰涎壅盛。不能言語。不省人事。牙關緊急。有火有痰有氣。或面赤。身熱。手足溫暖。脈緊盛。宜服此方。(壽世)
人參,白朮(去蘆),茯苓(去皮),陳皮(去皮),半夏(薑製),南星,桔梗,瓜蔞,枳實(麩炒),黃芩,黃連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上銼。生薑水煎。一方有防風。白附子。尤效。
清熱透肌湯,治麻疹未透。熱甚而咳。(醫通)
黑參,石膏,鼠黏子,荊芥,防風,前胡,葛根,杏仁(等分),生甘草(減半)
水煎。熱服。
清熱消毒散,治癰疽。陽症。腫痛發寒熱。作渴等證。(入門)治熱實口舌生瘡。及一切瘡瘍。腫痛。形病俱實方。
金銀花(二錢),芍藥,川芎,生地黃(各一錢半),當歸,黃連,梔子,連翹,甘草(各一錢)
水煎服。
清魂散,治產後血暈不省人事。(續易簡方)
澤蘭葉,人參(各一分),荊芥穗(一兩),川芎(半兩),甘草(二錢炙)
上細末。每服一錢。熱湯溫酒各小盞調勻。日灌下。過喉。即開眼氣定。省人事。
清肝解鬱湯,治一切憂鬱。氣滯乳結腫。硬不痛。不癢。久漸作疼。或胸膈不利。肢體倦怠。面色痿黃。飲食減少。(正宗)
白話文:
[十一畫]
用兩碗水煎煮淡竹葉、燈心草各二十份,煎到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清涼飲子: 這個方子治療小兒血脈壅塞,身體內部產生熱氣,導致臉頰發紅、口渴,心煩躁不安,睡不安穩,四肢抽搐等症狀。也適用於因餵奶時間不規律、保暖不當導致小兒氣血不順、腸胃不適,或體內有溫熱之氣積聚,可能轉成伏熱或高燒不退,甚至可能引發驚厥。還能治療風熱引起的結核、頭面部的瘡癤、眼睛紅腫疼痛、咽喉腫痛、麻疹後的餘毒及一切體內壅塞不暢的情況。這些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(出自《局方》)
赤芍藥、當歸(去掉蘆頭)、炙甘草、大黃(用量相等) 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用一錢藥末,加一中盞水煎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可以根據孩子的大小、體質虛實情況酌情加減藥量,以輕微腹瀉為宜。在飯後或臨睡前服用。
清涼散: 這個方子治療一切實火症,以及咽喉腫痛。(出自《回春》)
山梔子、連翹、黃芩、防風、枳殼、黃連、當歸、生地、甘草(用量相等),桔梗(用量加倍),薄荷(用量減半),白芷(有時可不用) 把以上藥材切碎,加一團燈心草和一撮細茶一起用水煎煮。然後用磨碎的山豆根調和後服用。
清胃散: 這個方子治療胃經有熱,導致牙齒或牙齦腫痛、出血不止等症狀,效果很好。(出自《正宗》)
黃芩、黃連、生地、丹皮、升麻、石膏(各一錢) 用兩碗水煎煮到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清中散: 這個方子治療胃經積熱,導致牙齒或牙根腫痛,或牽引到頭部引起疼痛,或面部發熱、耳朵發紅等症狀,都有很好的療效。(出自《同上》)
當歸、黃連、生地黃、山梔子(各一錢半),牡丹皮(六分),升麻(八分),甘草(五分) 用兩碗水煎煮到剩八分,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。
清熱補血湯: 這個方子治療口舌生瘡、身體疲倦、食慾不振,下午症狀加重,或眼睛乾澀、發熱疼痛等症狀。(出自《準繩》)
當歸(用酒洗過)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(用酒洗過,各一錢),玄參(七分),知母、五味子、黃柏、麥門冬(去掉中心)、柴胡、牡丹皮(各五分) 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改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五味子一起治療。
清熱導痰湯: 這個方子治療中風導致痰涎壅盛、不能說話、意識不清、牙關緊閉等症狀,這是因為體內有火、有痰、有氣。有時還會出現面色發紅、身體發熱、手腳溫暖、脈搏緊張等症狀。宜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壽世》)
人參、白朮(去掉蘆頭)、茯苓(去掉皮)、陳皮(去掉皮)、半夏(用生薑炮製過)、南星、桔梗、瓜蔞、枳實(用麥麩炒過)、黃芩、黃連(用量相等),甘草(用量減半) 把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加生薑煎煮。另一個方子中加入了防風、白附子,效果更好。
清熱透肌湯: 這個方子治療麻疹未能順利透發,發熱嚴重並伴有咳嗽等症狀。(出自《醫通》)
黑參、石膏、鼠黏子、荊芥、防風、前胡、葛根、杏仁(用量相等),生甘草(用量減半) 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
清熱消毒散: 這個方子治療癰疽等陽性疾病,症狀表現為腫痛、發冷發熱、口渴等。也適用於治療實熱症引起的口舌生瘡及一切瘡瘍腫痛,身體和疾病都呈現實證的情況。(出自《入門》)
金銀花(二錢),芍藥、川芎、生地黃(各一錢半),當歸、黃連、梔子、連翹、甘草(各一錢) 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清魂散: 這個方子治療產後因血暈導致不省人事。(出自《續易簡方》)
澤蘭葉、人參(各一分),荊芥穗(一兩),川芎(半兩),炙甘草(二錢) 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熱湯和溫酒各一小杯調勻,慢慢灌入,只要藥液通過喉嚨,患者就會睜開眼睛、呼吸平穩、恢復意識。
清肝解鬱湯: 這個方子治療一切因憂鬱導致氣滯、乳房結塊腫大,但腫塊堅硬、不痛不癢,久了會逐漸疼痛,或胸部不適、肢體倦怠、面色萎黃、食慾下降等症狀。(出自《正宗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