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二畫 (7)

回本書目錄

二畫 (7)

1. 二畫

令人臨睡。用藥半錢。茶清調下。肺嗽。上喘氣急。入桑白皮煎。膈嗽。咳出痰濁成塊。生薑自然汁。調藥嚥下。勞嗽。入秦艽末。同煎。冷嗽。天曉嗽甚。蔥白三寸。同煎。血嗽。連頓不住。當歸末棗子同煎。暴嗽。涕唾稠。入烏梅生薑煎。產嗽。背甲疼痛。甘草三寸。同煎。

氣嗽。肚痛。脹滿。入青皮。去白同煎。熱嗽。夜甚。蜜一匕。蔥白。同煎。哮嗽。聲如拽鋸。入半夏二個。同煎。腎嗽。時復三兩聲。入黃耆。白飴糖。煎。上件十六般嗽疾。依法煎服。無不效驗。此方乃都下一家專貨此藥。治十餘口。余因中官。厚賂錢物。方始傳得。屢試有驗。

十珍散,治大病之後。氣不復常。乏力短氣。神情不樂。口舌無味。(續易簡方)

黃耆(蜜炙),人參,白朮,茯苓,白扁豆(薑製),山藥(各一兩),宿砂,桔梗,五味子,甘草(炙各半兩)

上細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姜三片。棗一枚。煎至七分。食前服。

十神湯,治時令不正。瘟疫妄行。人多疾病。此藥不問陰陽兩感。或風寒濕痹。皆可服之。(局方)

陳橘皮(去白),麻黃(去根節),川芎,甘草(炙),香附子(杵五枚),紫蘇(去粗梗),白芷,升麻,赤芍藥(各四兩),乾薑(十四兩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大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至七分。去滓熱服。不拘時候。如發熱頭痛。連須蔥白三莖。如中滿氣實。加枳殼數片。同煎服。雖產婦嬰兒老人。皆可服餌。如傷寒不分表裡證。以此導引經絡。不致變動。其功效非淺。

十味香薷飲,治脾胃不和。冒暑氣。心膨悶。飲食無味。嘔噦噁心。五心潮熱。力乏體倦。功能消暑。健脾。進飲食。(百一選方)

黃耆,人參,白朮,茯苓,陳皮,木瓜(各半兩),香薷(一兩),厚朴,藊豆,甘草(各半兩)

上粗末。每三錢。水一盞。棗一枚。煎七分服。衛生寶鑑。名消暑十全飲。局方。六和湯。加減方也。

十棗湯,太陽中風。下利嘔逆。表解者。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。發作有時。頭痛心下痞硬。滿引脅下痛。乾嘔短氣。汗出不惡寒者。此表解里未和也。主之。(傷寒太陽)病懸飲者主之。(金匱)咳家。其脈弦為有水主之。(同上)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。至一百日一歲。宜此湯。(同上)

芫花(熬),甘遂,大戟

上三味。等分。各別搗為散。以水一升半。洗煮大棗肥者。十枚。取八合。去滓。內藥末。強服一錢匕。羸人服半錢。溫服之。平旦服。若下少病不除者。明日更服。加半錢。得快下利。後糜粥白養。

白話文:

令人想睡的咳嗽:

吃藥半錢,用清淡的茶水調和後服用。

肺部引起的咳嗽:

咳嗽時呼吸急促,像是氣喘,加入桑白皮一起煎煮。

橫膈膜引起的咳嗽:

咳出濃稠成塊的痰,用生薑自然榨出的汁液調和藥物後吞服。

勞累引起的咳嗽:

加入秦艽粉末一起煎煮。

受寒引起的咳嗽:

早上咳嗽特別嚴重,加入三寸蔥白一起煎煮。

咳血:

咳血持續不停,用當歸粉末和紅棗一起煎煮。

突然發作的咳嗽:

鼻涕和口水都很濃稠,加入烏梅和生薑一起煎煮。

產後引起的咳嗽:

背部甲骨疼痛,加入三寸甘草一起煎煮。

氣喘引起的咳嗽:

肚子痛、脹滿,加入青皮(去除白色部分)一起煎煮。

發熱引起的咳嗽:

晚上咳嗽更嚴重,加入一湯匙蜂蜜和蔥白一起煎煮。

哮喘引起的咳嗽:

咳嗽聲音像拉鋸子,加入兩個半夏一起煎煮。

腎臟引起的咳嗽:

時不時咳嗽幾聲,加入黃耆和麥芽糖一起煎煮。

以上十六種咳嗽,按照方法煎煮服用,沒有不見效的。這個藥方是京城一家專門賣這種藥的,治療了十幾個人都有效。我因為當太監的關係,送了重金才得到這個藥方,多次驗證效果很好。

十珍散:

治療大病之後,氣息不順暢,身體乏力、呼吸短促、精神不佳、口中無味。

黃耆(用蜂蜜炙烤過)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白扁豆(用薑汁炮製過)、山藥(各一兩)、宿砂、桔梗、五味子、甘草(炙烤過)(各半兩)

以上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,加三片薑和一枚紅棗,煎煮至剩七分,飯前服用。

十神湯:

治療時疫流行,很多人得病,不論是外感風寒還是內傷濕熱,都可以服用。

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麻黃(去除根和節)、川芎、甘草(炙烤過)、香附子(杵成五枚)、紫蘇(去除粗梗)、白芷、升麻、赤芍藥(各四兩)、乾薑(十四兩)

以上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大錢,用水一碗半,加五片生薑,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,趁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如果有發熱頭痛,加入連須蔥白三根;如果覺得腹脹氣滯,加入幾片枳殼一起煎煮。即使是產婦、嬰兒和老人,都可以服用。如果傷寒病分不清表裡證,可以用這個藥來引導經絡,避免病情變化。它的功效不可小覷。

十味香薷飲:

治療脾胃不和,中暑氣,心口脹悶,飲食無味,噁心想吐,五心潮熱,身體乏力疲倦,具有消暑、健脾、促進食慾的功效。

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木瓜(各半兩)、香薷(一兩)、厚朴、扁豆、甘草(各半兩)

以上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,加一枚紅棗,煎煮至剩七分服用。《衛生寶鑑》稱它為「消暑十全飲」,《局方》稱它為「六和湯」的加減方。

十棗湯:

適用於太陽中風,出現腹瀉嘔吐,在表證已經解除的情況下才能使用。病人會時常出汗,有時候會發作,頭痛、心下痞硬、胸脅部脹痛、乾嘔、呼吸急促、出汗但並不怕冷,這是表證已解但里證未和的症狀,可以用這個方子。這個方子也適用於懸飲(肋膜炎),還有咳嗽的人,如果脈象是弦脈,也是有水濕的表現。如果因為支飲(胸腔積水)而咳嗽,胸痛但不會立刻死亡,可能拖到一百天或一年,也適合用這個方子。

芫花(熬製過)、甘遂、大戟

以上三味藥,等份磨成粉末。用水一升半,煮洗肥大的紅棗十枚,取八合藥汁,去除藥渣,加入藥粉,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匕,虛弱的人服用半錢。溫服,早上服用。如果腹瀉效果不明顯,病沒有解除,第二天再服用,可增加半錢。腹瀉後會感覺很舒服,之後要喝稀粥來養護腸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