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三畫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三畫 (1)

1. 三畫

三和散,治五藏不調。三焦不和。心腹痞悶。脅肋䐜脹。風氣壅滯。肢節煩疼。頭面虛浮。手足微腫。腸胃燥澀。大便秘難。雖年高氣弱。並可服之。又治脹痛脅痛。有妨飲食。及腳氣上攻。胸腹滿悶。大便不通方。(同上)

檳榔(麩裹煨熟去面),甘草(炙),木香,陳皮(去白),芎藭(一本作三兩),白朮(各三兩),大腹皮(炙焦黃),羌活(去蘆頭),紫蘇(莖葉並用去粗梗),宣州木瓜(薄切焙乾),沉香(各一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二大錢。水一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溫服。不計時候。

三生飲,卒中。昏不知人。口眼喎斜。半身不遂。咽喉作聲。痰氣上壅。無問外感風寒。內傷喜怒。或六脈沉伏。或指下浮盛。並宜服之。兼治痰厥。氣厥。及氣虛眩暈。大有神效。(同上)

天南星(生用一兩),烏頭(生去皮),附子(生去皮各半兩),木香(一分)

上㕮咀。每服半兩。水二大盞。姜十五片。煎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
三味飲子,療濕霍亂。吐利無限。宜合高良薑等服之方。(外臺)

高良薑(二兩),豆蔻子(十二枚),桂心(二兩)

上藥。切。以水四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細細啜之。亦有於此方。加乾薑。人參。二物。忌生蔥。

三消飲,溫疫舌上白胎者。邪在膜原也。舌根漸黃至中央。乃邪漸入胃。設有三陽現證。用達原飲。三陽加法。因有里證。復加大黃。名三消飲。三消者。消內。消外。消不內不外也。此治疫之全劑。以毒邪表裡分傳。膜原尚有餘結者宜之。(溫疫)

檳榔,草果,厚朴,白芍,甘草,知母,黃芩,大黃,葛根,羌活,柴胡

薑棗。水煎服。

三物備急丸,主心腹諸卒暴百病。若中惡客忤。心腹脹滿。卒痛如錐刺。氣急口禁。傳屍卒死者。以緩水若酒服大豆許。三四丸。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。須臾當瘥。如未瘥。更與三丸。當腹中鳴。即吐下便瘥。若口禁。亦須折齒灌之。(金匱)

大黃(一兩),乾薑(一兩),巴豆(一兩去心皮熬外研如脂)

上藥各須精新。先搗大黃乾薑為末。研巴豆內中合治一千許。用為散。蜜和丸亦佳。密器中貯之。莫令泄氣。按此方通治乾霍亂。此即醫林所謂絞腸痧也。

三物黃芩湯,婦人在草蓐。自發露得風。四肢苦煩熱。頭痛者。與小柴胡湯。頭不痛。但煩者主之。(同上)

黃芩(一兩),苦參(二兩),乾地黃(四兩)

上三味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二升。溫服一升。多吐下蟲。

川芎散,治頭風。偏正頭痛。昏眩妙方。(準繩)

川芎,細辛,羌活,槐花,甘草(炙),石膏,香附子(各半兩),荊芥,薄荷,菊花,防風,茵陳(各一兩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食後茶清調下。日三服。忌動風物。

白話文:

三和散,這個藥方是治療五臟功能失調、三焦不協調的狀況,像是胸口和腹部悶脹、兩側肋骨脹痛、氣血運行不暢、關節疼痛、頭面部虛腫、手腳輕微水腫、腸胃乾燥、大便秘結等問題。即使是年紀大、體質虛弱的人也可以服用。此外,它還能治療因脹痛、肋骨疼痛影響食慾,以及腳氣向上攻衝導致胸腹悶脹、大便不通暢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檳榔(用麩皮包裹煨熟,去除表面)、炙甘草、木香、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)、川芎(一說用三兩)、白朮(各三兩)、大腹皮(炙烤至焦黃)、羌活(去除蘆頭)、紫蘇(莖葉並用,去除粗梗)、宣州木瓜(切薄片焙乾)、沉香(各一兩)。

用法:以上藥材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杯煎至六分,去渣後溫服。服用時間不限。

三生飲,這個藥方是治療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、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喉嚨發出異常聲響、痰氣上湧等中風症狀。不論是外感風寒、內傷情緒所導致,還是脈象沉伏或浮盛,都適合服用。同時,它還能治療痰厥、氣厥、以及氣虛引起的頭暈目眩,效果顯著。

藥方組成:生天南星(一兩)、生烏頭(去皮)、生附子(去皮,各半兩)、木香(一分)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兩大杯,加生薑十五片,煎至八分。去渣後溫服,服用時間不限。

三味飲子,這個藥方是治療濕性霍亂,症狀為上吐下瀉不止。可以和高良薑等藥材合用。

藥方組成:高良薑(二兩)、豆蔻子(十二枚)、桂心(二兩)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四升煮至一升。去渣後慢慢飲用。也有在這個方子中加入乾薑、人參兩種藥材的。服用時忌食生蔥。

三消飲,這個藥方是治療溫疫,當患者舌苔呈現白色,代表病邪還在膜原(指身體深層的部位),如果舌根逐漸變黃至中央,則表示病邪已進入胃。如果出現三陽症狀,要使用達原飲,並根據三陽症狀加減藥材。如果同時有裡證(身體內部的症狀),則要加入大黃。這個藥方被稱為三消飲,是因為它能消除身體內、外以及不內不外的病邪,是治療瘟疫的全面方劑,適用於病邪在體表和內部傳遞,膜原部位仍有殘餘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檳榔、草果、厚朴、白芍、甘草、知母、黃芩、大黃、葛根、羌活、柴胡。

用法:加入薑、棗用水煎服。

三物備急丸,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心腹部各種突發疾病,像是中邪、被穢物沖犯、心腹脹滿、突然劇痛如針刺、呼吸急促、口不能言、患上會傳染的致命疾病等。服用方法為將藥丸用溫水或酒送服,大約像一顆大豆那麼大,每次三到四丸。如果無法吞嚥,要抬起頭灌下去,過一會兒就會好轉。如果還沒好轉,再服用三丸,肚子裡會有鳴叫聲,之後就會吐或拉出來,病就好轉。如果口不能張開,需要撬開牙齒灌藥。這個藥方也能治療乾霍亂,也就是俗稱的絞腸痧。

藥方組成:大黃(一兩)、乾薑(一兩)、巴豆(一兩,去除心皮,熬製並研磨成油脂狀)。

用法:以上藥材必須新鮮且品質良好。先將大黃、乾薑搗成粉末,再將巴豆加入混合研磨均勻,約製成一千多顆藥丸。可以製成散劑,也可以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。將藥丸密封保存,避免藥效散失。

三物黃芩湯,這個藥方是治療產婦在生產後,因身體暴露而受風,導致四肢煩熱、頭痛的狀況。如果有頭痛,要用小柴胡湯;如果只有煩熱而沒有頭痛,則要使用這個藥方。

藥方組成:黃芩(一兩)、苦參(二兩)、乾地黃(四兩)。

用法:將以上三味藥材,用水八升煮至二升。溫服一升,服用後可能會吐出或排出體內的蟲子。

川芎散,這個藥方是治療頭風、偏頭痛、正頭痛、頭昏眼花的妙方。

藥方組成:川芎、細辛、羌活、槐花、炙甘草、石膏、香附子(各半兩)、荊芥、薄荷、菊花、防風、茵陳(各一兩)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茶水調服,每日三次。服用期間忌食會引起風症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