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畫 (17)
十畫 (17)
1. 十畫
桔梗(一兩),甘草(二兩)
上二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分溫再服。
桔梗散,療心腹中氣。時時痛。食冷物則不安穩。及惡水。(外臺)
桔梗,茯苓(各八分),枳實(炙),人參,厚朴(炙),芍藥,橘皮(各六分),桂心(五分),檳榔(八分),麥門冬(去心八分)
上十味。搗篩為散。空肚。煮薑棗飲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漸加至一匕半。熱以茶飲不利。忌豬肉。酢物。生蔥。生冷。油膩。小豆。黏食。面。炙肉等物。
荊防敗毒散,治時毒初起。頭眩惡寒。腮項腫痛。脈浮者服之。(正宗)癰疔腫。發背乳癰。憎寒壯熱。甚者。頭痛拘急。狀似傷寒者方。(仁齋直指)
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川芎,桔梗,荊芥,防風,茯苓,枳殼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人參(五分)
姜三片。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寒甚加蔥白三枝。直指方無人參。有薄荷。
荊芥連翹湯,兩耳腫痛者。腎經有風熱也。(回春)
荊芥,連翹,防風,當歸,川芎,白芍,柴胡,枳殼,黃芩,山梔子,白芷,桔梗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
上銼一劑。水煎食後服。兩耳出膿者。腎經亦風熱也。
荊芥湯,痧有鬱氣不通者。此方主之。(玉衡)
荊芥,防風(各一錢),川芎(三分),陳皮,青皮,連翹(各八分)
水二鍾。煎七分。稍冷服。食不消。加山楂。卜子。心煩熱去川芎。加黑山梔。有積。加檳榔。痰多。加貝母。白芥子。氣壅。加烏藥。香附。血壅。加桃仁。紅花。鬱悶不舒。加細辛。食積。加三稜。蓬朮。大便不通。加枳實大黃。暑熱。加香薷。紫樸。小便不通。加木通。澤瀉。喉痛。去川芎。加薄荷。射干。大力子。咳嗽。加桑白皮。兜鈴。
桑白皮湯,治舌苦頭痛。欲嘔心悶方。(千金)
桑根白皮(半兩),乾薑(二兩),桂心(五寸),大棗(十枚)
上四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去滓分三服。適衣無令汗出。
桑白皮湯,治下痢後脾胃虛弱。不能制輸水氣。致身腫脹滿。(聖濟)
桑白皮,海藻,赤小豆,郁李仁,橘皮
上水煎。
射干麻黃湯,咳而上氣。喉中水雞聲主之。(金匱肺痿)
射干(十三枚一日三兩),麻黃(四兩),生薑(四兩),細辛,紫菀,款冬花(各三兩),五味子(半斤),大棗(七枚),半夏(大者洗八枚一法半斤)
上九味。以水一斗二升。先煮麻黃兩沸。去上沫。內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分溫三服。
射干兜鈴湯,治痧似傷風咳嗽者。(玉衡)
射干,桑白皮,兜鈴,桔梗,薄荷,玄參,天花粉,貝母,枳殼,甘菊,金銀花(各等分)
水二鍾。煎七合。稍冷服。咳甚加童便。
射干湯,療喉痹閉不通利而痛。不得飲食者。若閉喉並諸疾方。(外臺)
白話文:
桔梗甘草湯
用桔梗一兩、甘草二兩。將這兩味藥加三升水煮,煮到剩下一升,分兩次溫服。
桔梗散
治療心腹中氣不順,時常疼痛,吃了冷的食物會不舒服,而且厭惡喝水。
桔梗茯苓散
用桔梗、茯苓各八分,枳實(炙過)、人參、厚朴(炙過)、芍藥、橘皮各六分,桂心五分,檳榔八分,麥門冬(去心)八分。將這十味藥搗碎過篩成散劑,空腹時用薑棗湯沖服一勺,一天三次,可以逐漸增加到一勺半。服用期間不可以喝熱茶,會降低藥效。忌吃豬肉、酸的東西、生蔥、生冷食物、油膩食物、小豆、黏性食物、麵食、烤肉等。
荊防敗毒散
治療時疫初期,出現頭暈、怕冷、腮幫子和脖子腫痛,脈象浮的症狀。這個方子也適用於癰、疔等腫瘡,以及發背、乳癰,出現怕冷發熱,嚴重時會頭痛、肌肉拘急,症狀像傷寒的情況。
荊防敗毒散加減方
用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川芎、桔梗、荊芥、防風、茯苓、枳殼各一錢,甘草、人參各五分。加三片生薑,用水兩碗煎到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如果怕冷嚴重,可以加三段蔥白。這個方子原本沒有人參,而是有薄荷。
荊芥連翹湯
治療兩耳腫痛,這是腎經有風熱的表現。
荊芥連翹湯加減方
用荊芥、連翹、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柴胡、枳殼、黃芩、山梔子、白芷、桔梗各等份,甘草減半。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用一劑加水煎,飯後服用。兩耳流膿,也是腎經有風熱的表現。
荊芥湯
治療因痧病導致體內氣機鬱滯不通的情況。
荊芥湯加減方
用荊芥、防風各一錢,川芎三分,陳皮、青皮、連翹各八分。加兩碗水煎到剩七分,稍微放涼後服用。如果消化不良,可以加山楂、麥芽;如果心煩發熱,去掉川芎,加黑山梔子;如果有積食,加檳榔;如果痰多,加貝母、白芥子;如果氣機不順,加烏藥、香附;如果血瘀,加桃仁、紅花;如果鬱悶不舒暢,加細辛;如果食積,加三稜、蓬朮;如果大便不通,加枳實、大黃;如果中暑發熱,加香薷、紫蘇;如果小便不通,加木通、澤瀉;如果喉嚨痛,去掉川芎,加薄荷、射干、大力子;如果咳嗽,加桑白皮、兜鈴。
桑白皮湯
治療舌頭發苦、頭痛、想吐、心悶的情況。
桑白皮湯加減方
用桑根白皮半兩、乾薑二兩、桂心五寸、大棗十枚。將這四味藥材切碎,加入一斗水煮到剩三升,去掉藥渣,分三次服用。服用後注意保暖,不要讓身體出汗。
桑白皮湯
治療拉肚子後脾胃虛弱,無法控制體內水液運行,導致身體腫脹。
桑白皮湯加減方
用桑白皮、海藻、赤小豆、郁李仁、橘皮,用水煎煮服用。
射干麻黃湯
治療咳嗽氣喘,喉嚨裡有像水雞叫的聲音。
射干麻黃湯加減方
用射干(十三枚,一天用三兩)、麻黃(四兩)、生薑(四兩)、細辛、紫菀、款冬花(各三兩)、五味子(半斤)、大棗(七枚)、半夏(大個洗淨八枚,或用半斤)。先用十二升水煮麻黃,煮沸兩次後去掉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
射干兜鈴湯
治療像感冒引起的咳嗽。
射干兜鈴湯加減方
用射干、桑白皮、兜鈴、桔梗、薄荷、玄參、天花粉、貝母、枳殼、甘菊、金銀花各等分。加兩碗水煎到剩七分,稍微放涼後服用。如果咳嗽嚴重,可以加入童便。
射干湯
治療喉嚨腫痛堵塞,無法順利進食的情況。這個方子也適用於喉嚨堵塞以及其他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