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畫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十畫 (16)

1. 十畫

為散。每服三錢。先以水一盞煎沸入藥攪之。急出。食後和滓熱服。

消風百解散,治四時傷寒。頭疼項強。壯熱惡寒。身體煩疼。四肢倦怠。行步喘乏。及寒壅咳嗽。鼻塞聲重。涕唾稠黏。痰涎壅盛。氣急滿悶。並宜服之。(局方)

荊芥,陳皮(洗去白),白芷,蒼朮,麻黃(去節各四兩),甘草(炙二兩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大錢。水一大盞。姜三斤。烏梅一個。同煎七分。不拘時溫服。或用茶酒調下。仍欲發散風邪。入連發蔥白三寸同煎。

消風散,治風濕浸淫血脈。致生瘡疥。瘙癢不絕。及大人小兒。風熱癮疹。遍身云片。斑點乍有乍無。並效。(正宗)

當歸,生地,防風,蟬蛻,知母,苦參,胡麻,荊芥,蒼朮,牛蒡子,石膏(各一錢),甘草,木通(各五分)
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消疳飲,治小兒疳疾。身熱面黃。肚大青筋。瘦弱者。通治諸疳。(濟生方)

人參,白朮,茯苓,黃連,胡黃連,神麯,青皮,砂仁,甘草(炙)

水煎。傷食加山楂。有蟲加使君子。

硝礬散,黃家。日晡所發熱。而反惡寒。此為女勞得之。膀胱急。少腹滿。身盡黃。額上黑。足下熱。因作黑疸。其腹脹如水狀。大便必黑時溏。此女勞之病。非水也。腹滿者。難治主之。(金匱)

硝石,礬石(燒等分)

上二味。為散。以大麥粥汁。和服寸匕。日三服。病隨大小便去。小便正黃。大便正黑是候也。

消毒飲,治便毒。單生腫硬。大作痛者。服此方。(黴瘡)

歸尾,粉草,熟大黃,黑醜(搗研各三錢),殭蠶,貝母(各二錢)

用水酒各一大鐘。煎八分。空腹。滓煎七分服。

消渴口苦舌乾方。(外臺)

麥門冬(五兩去心),茅根(一升),栝蔞(三兩切),烏梅(十顆去核),小麥(三合),竹茹(一升切)

上六味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細細含咽。分為四五服。忌面炙肉。

桔梗白散,病在陽。應以汗解之。反以冷水潠之。若灌之其熱被卻。不得去。彌更益煩。肉上粟起。意欲飲水。反不渴者。服文蛤散。若不差者。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。無熱證者。與三物小白散。(傷寒太陽)治咳而胸滿。振寒脈數。咽乾不渴。時出濁唾腥臭。久久吐膿如米粥者。為肺癰。(金匱)

桔梗(三分),巴豆(一分去皮熬黑碎如脂),貝母(三分)

上三味。為散。內巴豆更於臼中杵之。以白飲和服。強人半錢匕。羸者減之。病在膈上必吐。在膈下必利。不利進熱粥一杯。利過不止。進冷粥一杯。身熱皮粟不解。欲引衣自覆。若以水潠之。洗之。益熱。卻不得出。當汗而不汗。則煩。假令汗已。腹中痛。與芍藥三兩。如上法。

桔梗湯,咳而胸滿。振寒脈數。咽乾不渴。時出濁唾腥臭。久久吐膜如粥者。為肺癰主之。亦治血痹。(金匱)少陰病。二三日。咽痛者。可與甘草湯。不差與此湯。(傷寒)

白話文:

十畫

這藥是散劑。每次服用三錢。先用一碗水煮沸,倒入藥粉攪拌均勻,立即倒出。飯後連藥渣一起趁熱服下。

消風百解散,治療各種季節的感冒,症狀包括頭痛、脖子僵硬、發高燒怕冷、身體煩疼、四肢疲倦無力、走路喘氣、咳嗽痰多、鼻塞聲音重、流濃稠鼻涕、痰液壅盛、氣喘胸悶。這些症狀都適合服用此藥。(出自《局方》)

藥材包括:荊芥、陳皮(洗去白色的部分)、白芷、蒼朮、麻黃(去除節的部分,各四兩)、甘草(烤過,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大錢,用一大碗水,加入生薑三片、烏梅一個,一同煎煮至剩七分。不拘時間,溫熱服用。也可以用茶或酒調和服用。如果想加強發散風邪的效果,可以加入連根的蔥白三寸一同煎煮。

消風散,治療風濕侵入血脈,導致產生瘡疥、搔癢不止,以及成人或小孩的風熱癮疹,全身出現像雲片一樣,忽有忽無的斑點。這些症狀都有效。(出自《正宗》)

藥材包括:當歸、生地、防風、蟬蛻、知母、苦參、胡麻、荊芥、蒼朮、牛蒡子、石膏(各一錢)、甘草、木通(各五分)。

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
消疳飲,治療小兒疳疾,症狀包括身體發熱、面色發黃、肚子大、青筋暴露、身體瘦弱。各種疳疾都適合服用。(出自《濟生方》)

藥材包括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黃連、胡黃連、神麯、青皮、砂仁、甘草(烤過)。

用水煎煮。如果是吃東西消化不良引起的,加入山楂;如果有寄生蟲,加入使君子。

硝礬散,治療黃疸病,病人會在下午發熱,卻反而感到怕冷。這是因為婦女過勞導致的疾病,會出現膀胱急迫、小腹脹滿、全身發黃、額頭發黑、腳底發熱,因此形成黑疸。腹部脹得像充滿水一樣,大便必然又黑又稀。這屬於婦女過勞引起的疾病,不是水腫。腹部脹滿的人,病情較難治癒。(出自《金匱》)

藥材包括:硝石、礬石(燒過,等份)。

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散劑,用大麥粥湯調和服用一寸匕的量,每天三次。病情會隨著大小便排出,小便呈現正常的黃色,大便呈現正常的黑色,就是好轉的徵兆。

消毒飲,治療生在身體表面的毒瘡,單獨腫大且堅硬,疼痛劇烈者,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黴瘡》)

藥材包括:歸尾、甘草粉、熟大黃、黑醜(搗碎研磨,各三錢)、殭蠶、貝母(各二錢)。

用水和酒各一大碗煎煮至剩八分,空腹服用。藥渣再煎煮至剩七分服用。

治療口渴、口苦、舌頭乾燥的藥方。(出自《外臺》)

藥材包括:麥門冬(五兩,去除心)、茅根(一升)、栝蔞(三兩,切開)、烏梅(十顆,去除核)、小麥(三合)、竹茹(一升,切開)。

將以上六味藥材,加入九升水煎煮至剩三升,去除藥渣,慢慢含在口中吞嚥,分四五次服用。忌吃麵食和烤肉。

桔梗白散,如果病邪在身體表面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解除。如果反而用冷水潑灑或灌洗,熱邪就會被阻擋,無法散發出去,反而更加煩躁,皮膚出現像小米粒一樣的疹子,想喝水卻又不覺得渴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服用文蛤散。如果沒有效果,再服用五苓散。如果是寒邪實證結在胸部,沒有發熱的症狀,則服用三物小白散。(出自《傷寒太陽》)此方也用來治療咳嗽胸悶、發冷發抖、脈搏跳動快、咽喉乾燥不渴,時常咳出濃稠腥臭的痰液,久而久之咳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,這就是肺癰。(出自《金匱》)

藥材包括:桔梗(三分)、巴豆(一分,去除外皮,熬黑成油脂狀)、貝母(三分)。

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散劑,其中巴豆需要在研缽中再次研磨。用白開水調和服用。體質強壯的人服用半錢匕的量,體質虛弱的人減少劑量。如果藥力在膈以上,會嘔吐;如果藥力在膈以下,會腹瀉。如果沒有腹瀉,可以喝一杯熱粥幫助藥效發揮。如果腹瀉不止,可以喝一杯冷粥止瀉。如果身體發熱、皮膚起疹子沒有消退,想用被子覆蓋身體,如果用冷水潑灑或清洗,會更加發熱,熱邪無法散出。本來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會感到煩躁。如果已經發汗,卻出現腹痛,可以服用芍藥三兩,方法如上。

桔梗湯,治療咳嗽胸悶、發冷發抖、脈搏跳動快、咽喉乾燥不渴,時常咳出濃稠腥臭的痰液,久而久之咳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,這是肺癰的主要症狀。此方也治療血痹。(出自《金匱》)少陰病發病二三天,如果出現咽喉疼痛,可以先服用甘草湯。如果沒有效果,再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傷寒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