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畫 (14)
十畫 (14)
1. 十畫
上都作一服。水三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食前熱服。忌同前。
秦艽鱉甲飲,治骨蒸壯熱。肌肉消瘦。唇紅頰赤。氣粗四肢倦。夜有盜汗。(衛生寶鑑)
柴胡,鱉甲(去裙醋炙九肋者),地骨皮(各一兩),秦艽,當歸,知母(各半兩)
上六味。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。青蒿五葉。烏梅一個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空心臨臥。各一服。
秦艽湯,治陰黃不欲聞人言。小便不利。(聖濟)
秦艽(去苗土一兩),旋覆花(半兩),赤茯苓(去赤皮半兩),甘草(炙銼半兩)
上四味。粗搗篩。每服四錢匕。以牛乳一盞。煎取六分。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桃仁承氣湯,發黃一證。胃實失下。表裡壅閉。鬱而為黃。熱更不泄。搏血為瘀。凡熱經氣不郁。不致發黃。熱不幹血分。不致畜血。同受其邪。故發黃而兼畜血。非畜血而致發黃。但畜血一行。熱隨血泄。黃因隨減。嘗見發熱者。原無瘀血。有瘀血者。厚不發黃。所以發黃。
當咎在經瘀熱。若專治瘀血誤也。胃移熱於下焦氣分。小便不利。熱結膀胱也。移熱於下焦血分。膀胱畜血也。小腹硬滿。疑其小便不利。今小便自利者。責之畜血也。小便不利。亦有畜血者。非小便自利。便為畜血也。胃實失下。至夜發熱者。熱留血分。更加失下。必致瘀血。
初則晝夜發熱。日晡益甚。既投承氣。晝日熱減。至夜獨熱者。瘀血未行也。宜此湯。(溫疫論)
大黃,芒硝,桃仁,當歸,芍藥,牡丹皮
照常煎服。
桃仁湯,熱到膀胱。小便赤色。邪到膀胱。干於氣分。小便膠濁。干於血分。溺血畜血。留邪欲出。小便急數。膀胱不約。小便自遺。膀胱熱結。小便閉塞。(溫疫)邪於血分者。宜之。熱到膀胱者。其邪在胃。胃熱灼於下焦。在膀胱。但有熱而無邪。惟令小便赤色而已。其治在胃。(同上)
桃仁(三錢研如泥),丹皮(一錢),當歸(一錢),赤芍(一錢),阿膠(二錢),滑石(五錢)
照常煎服。小腹痛。按之硬痛。小便自調。有畜血也。加大黃三錢。甚則抵當湯。藥分三等。隨其病輕重而施治。
桃核承氣湯,太陽病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。血自下。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。尚未可攻。當先解其外。外解已。但少腹急結者。乃可攻之。宜此方。(傷寒論太陽中)
桃仁(五十個去皮尖),桂枝(二兩去皮),大黃(四兩),芒硝(二兩),甘草(二兩炙)
上五味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半。去滓內芒硝。更上火。微沸下火。先食溫服五合。日三服。當微利。
桃花湯,少陰病。下利便膿血者。主之。(同上少陰)少陰病。二三日。至四五日。腹痛小便不利。下利不止。便膿血者。主之。(同上)不利便膿血者。主之。(金匱下利)
白話文:
將以上藥方都混合在一起,做成一劑。用水三碗,煎煮至剩下一碗。去除藥渣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禁忌事項與之前相同。
秦艽鱉甲飲,用來治療骨蒸潮熱,身體肌肉消瘦,嘴唇紅潤,臉頰赤紅,呼吸急促,四肢倦怠,夜間盜汗等症狀。(出自《衛生寶鑑》)
藥方組成:柴胡、鱉甲(去除邊緣,用醋炙烤過九次的)、地骨皮(各一兩),秦艽、當歸、知母(各半兩)。
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取五錢,加水一碗,青蒿五葉,烏梅一個,煎煮至剩七分。去除藥渣,溫熱空腹或睡前服用。
秦艽湯,用來治療陰黃病,患者不喜歡聽人說話,小便不暢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藥方組成:秦艽(去除莖和泥土,一兩),旋覆花(半兩),赤茯苓(去除外皮,半兩),甘草(炙烤後切碎,半兩)。
將以上四味藥材粗略搗碎過篩。每次取四錢,加入牛奶一碗,煎煮至剩六分。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,不拘時間。
桃仁承氣湯,用來治療黃疸,是由於胃部積實無法向下疏導,體表和內部阻塞,鬱積而化為黃疸,熱邪無法散發,導致血液瘀滯。通常熱邪如果不在經絡鬱積,不會導致黃疸;熱邪如果沒有深入到血液,不會導致血瘀。當熱邪和血分同時受到侵犯,就會既有黃疸又有瘀血。並非有了瘀血才導致黃疸。一旦血瘀消除,熱邪也隨之消散,黃疸也會減輕。常見發熱患者,原本沒有瘀血;有瘀血的,往往並不一定會出現黃疸。所以,黃疸的病因,主要歸咎於經絡的瘀熱。如果專門治療瘀血,就錯了方向。當胃部的熱邪向下傳導到下焦的氣分,會導致小便不暢;熱邪下移到下焦的血分,會導致膀胱積血,出現小腹脹滿的症狀。如果懷疑是小便不暢,但實際小便卻通暢,就應該考慮是膀胱積血。小便不暢也有可能是積血導致。小便通暢並不能完全排除積血的可能性。胃部積實而無法向下疏導,導致夜間發熱,是因為熱邪停留在血分。如果不及時疏導,必定會導致瘀血。
初期會白天和晚上都發熱,下午更加嚴重。服用承氣湯之後,白天熱度會有所減輕,但晚上依然發熱,說明是瘀血沒有完全排除,應該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溫疫論》)
藥方組成:大黃、芒硝、桃仁、當歸、芍藥、牡丹皮。
按照常規方法煎服。
桃仁湯,用來治療熱邪侵入膀胱,導致小便發紅;邪氣侵入膀胱,影響氣分,會導致小便混濁;如果影響到血分,會導致尿血或者膀胱積血。當邪氣想要排出,會導致小便頻繁且急迫,膀胱失去約束,甚至會小便失禁;膀胱熱結,會導致小便閉塞。(出自《溫疫論》)此方主要治療邪氣侵入血分的情況。如果只是熱邪侵入膀胱,實際上是胃部的熱邪下移到下焦所致,膀胱只有熱而沒有邪,僅僅表現為小便發紅。這種情況的治療重點在於胃。(出自《溫疫論》)
藥方組成:桃仁(三錢,研磨如泥)、丹皮(一錢)、當歸(一錢)、赤芍(一錢)、阿膠(二錢)、滑石(五錢)。
按照常規方法煎服。如果出現小腹疼痛,按壓時疼痛加重,且小便正常,說明有積血,應該加大黃三錢。嚴重時,可以考慮使用抵當湯。藥量的選擇應分為輕、中、重三等,根據病情輕重來決定用量。
桃核承氣湯,用來治療太陽病沒有治癒,熱邪結於膀胱,導致患者出現狂躁不安,甚至出現下血的症狀。如果下血後病情好轉,說明病邪已經排出。如果體表症狀沒有解除,說明病邪還沒有完全清除,應該先治療體表症狀。如果體表症狀解除後,仍然出現小腹急迫脹痛,才可以考慮使用此方。(出自《傷寒論·太陽中》)
藥方組成:桃仁(五十個,去皮尖)、桂枝(二兩,去皮)、大黃(四兩)、芒硝(二兩)、甘草(二兩,炙)。
將以上五味藥材,用水七升煎煮至剩二升半。去除藥渣,加入芒硝,再次加熱至微沸,然後熄火。先溫服五合,每天三次,應該會產生輕微的腹瀉。
桃花湯,用來治療少陰病,出現腹瀉,排出膿血便的情況。(出自《傷寒論·少陰篇》)少陰病,病程二三天甚至四五天,出現腹痛、小便不暢、持續腹瀉,並排出膿血便的情況,可以使用此方。(出自《傷寒論·少陰篇》)也可以治療小便不暢,並排出膿血便的情況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·下利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