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畫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十畫 (12)

1. 十畫

烏頭湯,治歷節。不可屈伸。疼痛者主之。(金匱中風)味酸則傷筋。筋傷則緩。名曰泄。咸則傷骨。骨傷則痿。名曰枯。枯泄相搏。名曰斷泄。榮氣不通。衛不獨行。榮衛俱微。三焦無所御。四屬斷絕。身體羸瘦。獨足腫大。黃汗出。脛冷。假令發熱。便為歷節。(同上)治寒疝。

腹中絞痛。賊風入攻。五藏拘急。不得轉側。發作有時。使人陰縮。手足厥逆。(同上)治腳氣。疼痛不可屈伸。(同上)

麻黃,芍藥,黃耆(各三兩),甘草(三兩炙),川烏(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)

上五味。㕮咀。四味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內蜜煎中。更煎之。服七合。不知。盡服之。

烏頭桂枝湯,寒疝腹中痛。逆冷手足不仁。若身疼痛炙刺。諸藥不能治。抵當用此湯。(金匱寒疝)

烏頭(五枚)

上一味。以蜜二斤。煎減半。去滓。以桂枝湯五合。解之得一升後。初服二合。不知。即服三合。又不知。復加至五合。其知者如醉狀。得吐者。為中病。

烏頭赤石脂丸,心頭徹背。背痛徹心。主之。(金匱胸痹)

蜀椒(一兩一法一分),烏頭(一分炮),附子(半兩炮一法二分),乾薑(一兩一法一分),赤石脂(一兩一法二分)

上五味。末之。蜜丸如梧子大。先食服一丸。日三服。不知。稍加服。

烏頭湯,治風冷腳痹。疼痛攣弱。不可屈伸方。(千金)

烏頭,細辛,蜀椒(各一兩),甘草,秦艽,附子,桂心,芍藥(各二兩),乾薑,茯苓,防風當歸(各三兩),獨活(四兩),大棗(二十枚)

上十四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二升。煮取四升。分五服。若熱毒多服亦佳。

烏梅丸,傷寒。脈微而厥至七八日。膚冷。其人躁。無暫安時者。此為藏厥。非蛔厥也。蛔厥者。其人當吐蛔。令病者靜而時煩者。此為藏寒。蛔上入胸膈。故煩。須臾復止。得食而嘔又煩者。蛔聞食臭出。其人當自吐蛔。蛔厥者主之。又主久利方。(傷寒論厥陰篇)

烏梅(三百枚),細辛(六兩),乾薑(十兩),黃連(十六兩),當歸(四兩),附子(六兩炮去皮),蜀椒(四兩出汁),桂枝(去皮六兩),人參(六兩),黃蘗(六兩)

上十味。異搗篩。合治之。以苦酒漬烏梅一宿。去核蒸之五斗米下。飯熟搗成泥。和藥令相得。內臼中。與蜜杵二千下。丸如梧桐子大。先服飲服十丸。日三服。稍加至二十丸。禁生冷。滑物。臭食等。

烏沉湯,治一切氣。除一切冷。調中補五藏益精。壯陽道。暖腰膝。去邪氣。治吐瀉。轉筋。症癖疼痛。風水毒腫。冷風麻痹。又中惡。心腹痛。蟲毒。疰忤鬼氣。宿食不消。天行瘴疫。膀胱腎間冷氣。攻衝背膂。俯仰不利。及婦人血氣攻擊。心腹刺痛。並宜服之。(局方)

白話文:

烏頭湯,主要治療關節疼痛,導致關節無法彎曲伸展的疾病。這種病症的疼痛,酸味會傷害筋脈,筋脈受損就會鬆弛無力,這種情況叫做「泄」;鹹味會傷害骨骼,骨骼受損就會痿軟無力,這種情況叫做「枯」。「枯」和「泄」相互作用,就叫做「斷泄」。導致體內營氣運行不暢,衛氣無法單獨運行,營氣和衛氣都衰弱,三焦失去調節功能,身體各部分功能斷絕,導致身體消瘦,單隻腳腫大,出現黃汗,小腿發冷。如果出現發熱,就會變成關節疼痛的疾病(歷節)。也可用於治療寒疝,也就是腹部絞痛,風邪侵入,導致五臟拘緊,無法轉動身體,疼痛發作時間不規律,使人陰部收縮,手腳冰冷。也用於治療腳氣,出現疼痛且無法彎曲伸展。

藥方組成:麻黃、芍藥、黃耆各12克,甘草12克(炙過),川烏5個(搗碎後,用500毫升蜂蜜煎煮,取250毫升,之後取出烏頭)。

使用方法:先將前四味藥搗碎,加600毫升水煮沸,取200毫升藥液,去除藥渣,加入前面煎好的蜂蜜烏頭汁,再次煎煮。服用約17毫升,如果沒有效果,就全部喝完。

烏頭桂枝湯,用於治療寒疝,出現腹痛,手腳冰冷麻木,如果身體疼痛,針灸和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癒,就應該使用這個藥方。

藥方組成:烏頭5個。

使用方法:用1000毫升蜂蜜煎煮,濃縮到一半,去除藥渣,然後用100毫升桂枝湯調和,最後總共約250毫升。初次服用約50毫升,如果沒效果,就服用約75毫升,如果還沒效果,就增加到125毫升。如果出現醉酒的狀況,並且嘔吐,就表示藥效已經發揮作用。

烏頭赤石脂丸,用於治療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的疾病。

藥方組成:蜀椒3.6克,烏頭3.6克(炮製過),附子6克(炮製過),乾薑3.6克,赤石脂3.6克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五味藥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飯前服用一丸,一天三次。如果沒有效果,就稍微增加用量。

烏頭湯,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腳部麻痹疼痛,肌肉攣縮無力,關節無法彎曲伸展。

藥方組成:烏頭、細辛、蜀椒各6克,甘草、秦艽、附子、桂心、芍藥各12克,乾薑、茯苓、防風、當歸各18克,獨活24克,大棗20枚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十四味藥搗碎,加2400毫升水煮沸,取800毫升藥液,分五次服用。如果體內熱毒較多,可以多服用一些。

烏梅丸,用於治療傷寒,出現脈搏微弱,手腳冰冷,持續七八天,身體躁動不安,無法安靜的病症。這種情況屬於臟厥,不是蛔蟲引起的厥症。如果是蛔蟲引起的厥症,病人會吐蛔蟲。如果病人安靜但時常煩躁,就屬於臟寒。因為蛔蟲向上鑽到胸膈,所以會煩躁,過一會又會停止。如果吃東西後又嘔吐又煩躁,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的氣味跑出來。病人應該自己吐出蛔蟲。也可用於治療長期的腹瀉。

藥方組成:烏梅300枚,細辛24克,乾薑40克,黃連64克,當歸16克,附子24克(炮製過,去皮),蜀椒16克(取出汁液),桂枝24克(去皮),人參24克,黃蘗24克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十味藥分別搗碎,然後混合在一起,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,去除果核後蒸煮,將烏梅放在五斗米飯下面一起蒸熟,搗成泥,和藥粉混合均勻,放在臼中,加入蜂蜜,搗杵兩千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先用溫水送服十丸,一天三次,可以逐漸增加到二十丸。服用期間,禁食生冷、油膩、有異味的食物。

烏沉湯,用於治療各種氣虛的疾病,去除各種寒症,調理脾胃,補益五臟,增強精氣,強壯陽氣,溫暖腰膝,去除邪氣,治療嘔吐腹瀉、筋脈抽搐、腹部腫塊疼痛、風水腫、寒冷麻痹,也可用於治療中邪、心腹疼痛、蟲毒、受到不祥之物影響、食物不消化、瘟疫等疾病,以及膀胱腎間寒冷之氣衝擊背部、俯仰不利,還有婦女血氣攻心腹刺痛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