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畫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十畫 (7)

1. 十畫

上十二味。以水八升。煮取四升。內大黃切。如棋子。更煮一兩沸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

柴胡清燥湯,溫疫下後。或數下。膜原尚有餘邪未盡。傳胃。邪熱與衛氣相併。故熱不能頓除。當寬緩兩日。俟餘邪入胃。再下之。宜此湯。緩劑調理方。(溫疫)

柴胡,黃芩,陳皮,甘草,花粉,知母

薑棗煎服。

柴胡養榮湯,表有餘熱。宜此湯。(同上)

柴胡,黃芩,陳皮,甘草,當歸,白芍,生地黃,知母,天花粉

薑棗煎服。里證未盡。宜承氣養榮湯。

柴胡湯,溫疫下後。續得盜汗者。表有微邪也。若邪甚。竟作自汗。伏邪中潰。則作戰汗矣。凡人目張。則衛氣行於陽。目瞑則衛氣行於陰。行陽謂升發於表。行陰謂斂降於內。今內有伏熱。而又遇衛氣。兩陽相搏。熱蒸於外。腠理開而盜汗出矣。若內伏之邪。一盡則盜自止。設不止者。宜此湯。(同上)

柴胡(三錢),黃芩(一錢),陳皮(一錢),甘草(一錢),生薑(一錢),大棗(二枚)

水煎溫服。古方用人參。半夏。今表裡實。故不用人參。無嘔吐。不加半夏。

柴胡丁香湯,治婦人年三十歲。臨經先腰臍痛甚。則腹中亦痛。經縮三兩日。(蘭室秘藏)

羌活,防風,當歸身(以上各一錢),生地黃(二兩),丁香(四兩),柴胡(一錢五分),全蠍(一個)

上件都作一服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食前稍熱服。

柴胡勝濕湯,治外腎冷。兩髀陰汗。前陰痿。陰囊濕癢臊氣。(蘭室秘藏)

柴胡,生甘草,酒黃蘗(以上各二錢),升麻,澤瀉(以上各一錢五分),當歸梢,羌活,麻黃根,漢防己,龍膽草,茯苓(以上各一錢),紅花(少許),五味子(二個)

銼如麻豆大。分作二服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食前稍熱服。忌酒濕。面。房事。又名清魂湯。

柴胡通塞湯,治下焦熱。大小便不通方。(千金方)

柴胡,羚羊角,黃芩,橘皮,澤瀉(各三兩),梔子仁(四兩),石膏(六兩),生地黃(一升),芒硝(三兩),香豉(一升)

上十味。切。以水一斗。煮九味。取三升。去滓。下芒硝。分三服。忌蕪荑。

柴胡厚朴湯,療心腹脹滿。(外臺)

柴胡,厚朴(炙各十分),茯苓,橘皮,紫蘇(八分),生薑(十二分),檳榔(五分末)

上七味。切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五合。絞去滓。分溫三服。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。進一服。微利。忌醋物。生冷。油膩。黏食。

柴胡清肝湯,治鬢疽初起未成者。毋論陰陽表裡。俱可服之。(正宗)

川芎,當歸,白芍,生地黃,柴胡,黃芩,山梔子,天花粉,防風,牛蒡子,連翹,甘草節(各一錢)
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柴胡鱉甲湯,治虛勞。夜多盜汗。面色痿黃。四肢無力。不思飲食。咳嗽不止方。(聖濟)

白話文:

[十畫]

將上述十二味藥材,加入八升水煮沸,取四升藥液。然後放入切成棋子大小的大黃,再煮沸一兩次即可。濾去藥渣,溫服一升。

柴胡清燥湯,適用於溫病發汗或多次瀉下後,體內仍有殘餘邪氣未完全清除,邪熱傳入胃部,與衛氣相結合,導致熱象無法立即消除的情況。此時應寬緩兩天,待殘餘邪氣進入胃部後再行瀉下。此方為緩劑,用於調理。(出自《溫疫論》)

藥方組成:柴胡、黃芩、陳皮、甘草、花粉、知母。

用生薑、大棗煎煮後服用。

柴胡養榮湯,適用於體表尚有餘熱的情況。(出自《溫疫論》)

藥方組成:柴胡、黃芩、陳皮、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黃、知母、天花粉。

用生薑、大棗煎煮後服用。如果體內裡證未除,則宜服用承氣養榮湯。

柴胡湯,適用於溫病發汗後,出現盜汗的狀況。這是因為體表仍有輕微邪氣。若邪氣較重,則會直接出現自汗,若體內伏邪潰散,則會出現戰汗。一般來說,眼睛睜開時,衛氣運行於陽,眼睛閉合時,衛氣運行於陰。運行於陽表示衛氣向體表升發,運行於陰表示衛氣向體內收斂。現在體內有伏熱,又與衛氣相遇,兩陽相搏,導致熱氣蒸發於外,毛孔打開而出現盜汗。若體內伏邪完全清除,盜汗自然停止。如果盜汗不止,則宜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溫疫論》)

藥方組成:柴胡(三錢)、黃芩(一錢)、陳皮(一錢)、甘草(一錢)、生薑(一錢)、大棗(二枚)。

用水煎煮後溫服。古方使用人參、半夏,但現在因為患者表裡皆實,所以不用人參;若無嘔吐,也不用半夏。

柴胡丁香湯,用於治療婦女三十歲左右,經期前腰部和肚臍周圍疼痛劇烈,連帶腹部也痛,經期縮短二至三天的情況。(出自《蘭室秘藏》)

藥方組成:羌活、防風、當歸身(各一錢)、生地黃(二兩)、丁香(四兩)、柴胡(一錢五分)、全蠍(一個)。

將以上藥材合為一服,加入兩碗水煎煮至一碗,濾去藥渣,飯前稍熱服用。

柴胡勝濕湯,用於治療外腎(睪丸)發冷,兩腿內側陰汗,陰莖萎軟,陰囊潮濕瘙癢,有臊臭味的情況。(出自《蘭室秘藏》)

藥方組成:柴胡、生甘草、酒黃蘗(各二錢)、升麻、澤瀉(各一錢五分)、當歸梢、羌活、麻黃根、漢防己、龍膽草、茯苓(各一錢)、紅花(少許)、五味子(二個)。

將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,分為兩次服用。每次加入兩碗水煎煮至一碗,濾去藥渣,飯前稍熱服用。忌飲酒,忌潮濕環境,忌食麵食,忌房事。此方又名清魂湯。

柴胡通塞湯,用於治療下焦有熱,導致大小便不通的情況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
藥方組成:柴胡、羚羊角、黃芩、橘皮、澤瀉(各三兩)、梔子仁(四兩)、石膏(六兩)、生地黃(一升)、芒硝(三兩)、香豉(一升)。

將以上十味藥材切好,先用水一斗煮前九味藥材,取三升藥液,濾去藥渣,再加入芒硝,分三次服用。忌食蕪荑。

柴胡厚朴湯,用於治療心腹脹滿的情況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
藥方組成:柴胡、厚朴(炙)(各十分)、茯苓、橘皮、紫蘇(八分)、生薑(十二分)、檳榔(五分末)。

將以上七味藥材切好,加入七升水煮取二升五合藥液,濾去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每次服藥間隔時間,大約為正常人行走六七里路程所用時間。服藥後可能出現輕微腹瀉。忌食醋、生冷、油膩、黏食等食物。

柴胡清肝湯,用於治療剛發作還未成形的鬢疽,無論病在陰陽表裡,都可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正宗外科全生集》)

藥方組成: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黃、柴胡、黃芩、山梔子、天花粉、防風、牛蒡子、連翹、甘草節(各一錢)。

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柴胡鱉甲湯,用於治療虛勞、夜間盜汗、面色萎黃、四肢無力、食慾不振、咳嗽不止的情況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