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十畫 (2)

1. 十畫

清便自調者。急當救表。宜此湯發汗。(同上)下利腹脹滿。身體疼痛者。先溫其里。乃攻其表。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此湯。(同上厥陰),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。當消息和解其外。宜此湯小和之。(同上霍亂),師曰。婦人得平脈。陰脈小弱。其人渴。不能食。無塞熱。名妊娠。

主之。於法六十日。當有此症。設有醫治逆者。卻一月。加吐下者。則絕之。(金匱妊娠),產後中風。續之數十日不解。頭微痛。惡寒。時時有熱。心下悶。乾嘔。汗出雖久陽。旦證續在耳。可陽旦湯。(同上雜篇)

桂枝(三兩去皮),芍藥(三兩),甘草(炙二兩),生薑(三兩切),大棗(十二枚擘)

上五味。㕮咀。三味以水七升。微火煮取三升。去滓適寒溫。服一升。服已須臾歠熱粥一升余。以助藥力。溫覆令一時許。遍身漐漐。微似有汗者益佳。不可令如水流離。病必不除。若一服汗出。病差停後服。不必盡劑。若不汗更服。依前法。又不汗。後服小促。其間半日許。

令三服盡。若病重者。一日一夜服。周時觀之服一劑盡。病證猶在者。更作服。若汗不出。乃服之二三劑。禁生冷。黏滑。肉面。五辛。酒酪。臭惡等。

桂枝加桂枝湯,燒針令其汗。針處被寒。核起而赤者。必發奔豚。氣從少腹上衝心者。灸其核上各一壯。與此湯。更加桂二兩也。(傷寒太陽)

本曰桂枝湯。今加桂滿五兩。所以加桂者。以能泄奔豚氣也。

桂枝加芍藥湯,本太陽病。醫下之。因爾腹滿時痛者。屬太陰也。此湯主之。(同上太陰),太陰為病。脈弱。其人續自便利。設當行大黃芍藥者。宜減之。以其人胃氣弱。易動故也。下利者。先煎芍藥三沸。(同上)

本曰桂枝湯。今加芍藥三兩。

桂枝去芍藥湯,太陽病。下之後脈促。胸滿者主之。(同上太陽)

本曰桂枝湯。今去芍藥。將息如前法。

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,服前方。若微惡寒者。宜此湯。(同上)

本曰桂枝湯。今去芍藥。加附子一枚。將息如前法。

桂枝加附子湯,太陽病。發汗遂漏不止。其人惡風。小便難。四肢微急。難以屈伸者主之。(同上)

本曰桂枝湯。今加附子一枚。將息如前法。

桂枝附子湯,傷寒八九日。風濕相搏。身體疼煩。不能自轉側。不嘔不渴。脈浮虛而澀者。主之。(金匱)

桂枝(二兩去皮),附子(三枚炮去皮破),生薑(三兩切),大棗(十二枚擘),甘草(三兩炙)

上五味。以水六升。煮取二升。去滓。分溫三服。

桂枝加大黃湯,大實痛者主之。(傷寒太陽)

桂枝(三兩去皮),大黃(二兩),芍藥(六兩),生薑(三兩切),甘草(一兩炙),大棗(十二枚擘)

上六味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大便正常順暢,這時應該趕快處理表證,適合用這個湯藥發汗。(和上面提到的一樣) 如果腹瀉、腹脹滿、身體疼痛,要先溫暖身體內部,再處理表證。溫裡適合用四逆湯,處理表證適合用這個湯藥。(和上面厥陰篇提到的一樣) 如果嘔吐和腹瀉停止,但身體疼痛仍然持續,應該考慮用和解的方法來調和身體內外,適合用這個湯藥稍微調和一下。(和上面霍亂篇提到的一樣) 醫生說,婦女如果脈象平和,但陰脈微弱,而且口渴、吃不下東西、沒有發熱的現象,就代表她懷孕了。按照規律,六十天左右會出現這些症狀。如果有醫生治療錯誤,反而提前一個月出現嘔吐或腹瀉,那就會有生命危險。(金匱要略 妊娠篇)

產後中風,持續數十天沒有好轉,頭微微疼痛、怕冷、時而發熱、胸口悶、想乾嘔、即使出汗很久了,但早上的症狀還是存在,可以用陽旦湯。(和上面雜篇提到的一樣)

桂枝(三兩,去皮),芍藥(三兩),甘草(炙過,二兩),生薑(三兩,切片),大棗(十二枚,掰開)

以上五種藥材,切碎後,加入七升水,用小火煮到剩下三升,去除藥渣,放涼到適當的溫度,每次喝一升。喝完藥後,要立即喝一升左右的熱粥,幫助藥力發揮。然後蓋好被子,讓身體微微出汗,但不要像水流一樣大量出汗,否則病不會好。如果喝一次藥就出汗,病就好了,就不用再喝。如果沒出汗,再按照之前的方法喝一次。如果還是沒出汗,可以稍微縮短喝藥的間隔時間,大約半天左右。

總共要喝完三服藥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一天一夜喝完。觀察服藥一劑後,如果病症還在,就再服一劑。如果一直不出汗,可以喝二到三劑。服藥期間要禁食生冷、黏膩、肉類、麵食、五辛(蔥、蒜、韭、薤、興渠)、酒、乳酪、腥臭等食物。

桂枝加桂枝湯,用燒針的方法讓他出汗,如果針刺的地方受寒,形成一個紅腫的硬塊,一定會引起奔豚,也就是氣從下腹部往上衝到心臟。這時要用艾灸在這個硬塊上灸幾壯,同時服用這個湯藥,還要多加二兩桂枝。(傷寒論 太陽篇)

原本這個方子叫桂枝湯,現在加到五兩桂枝,加桂枝的原因是要疏散奔豚之氣。

桂枝加芍藥湯,原本是太陽病的,醫生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導致腹部脹滿、時而疼痛,這是屬於太陰病。這個湯藥可以治療。(和上面太陰篇提到的一樣) 太陰病的症狀是脈弱,而且持續腹瀉。如果需要使用大黃芍藥這類藥物,劑量要減少,因為病人的胃氣虛弱,容易受到藥物的影響。如果腹瀉,要先煎煮芍藥三次。(和上面提到的一樣)

原本這個方子叫桂枝湯,現在加三兩芍藥。

桂枝去芍藥湯,太陽病,瀉下之後,脈搏加快,胸口脹滿,適合用這個湯藥。(和上面太陽篇提到的一樣)

原本這個方子叫桂枝湯,現在去掉芍藥,服用方法和之前一樣。

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,如果服用前面的藥方後,感覺稍微怕冷,適合用這個湯藥。(和上面提到的一樣)

原本這個方子叫桂枝湯,現在去掉芍藥,加一枚附子,服用方法和之前一樣。

桂枝加附子湯,太陽病,發汗後汗液止不住,病人怕風、小便困難、四肢輕微僵硬、難以彎曲伸展,適合用這個湯藥。(和上面提到的一樣)

原本這個方子叫桂枝湯,現在加一枚附子,服用方法和之前一樣。

桂枝附子湯,傷寒八九天,風濕相互搏擊,身體疼痛難受,無法自己翻身,不嘔吐、不口渴,脈象浮虛而澀,適合用這個湯藥。(金匱要略)

桂枝(二兩,去皮),附子(三枚,炮製過,去皮,破開),生薑(三兩,切片),大棗(十二枚,掰開),甘草(三兩,炙過)

以上五種藥材,加入六升水,煮到剩下二升,去除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

桂枝加大黃湯,適合治療腹部脹痛嚴重的情況。(傷寒論 太陽篇)

桂枝(三兩,去皮),大黃(二兩),芍藥(六兩),生薑(三兩,切片),甘草(一兩,炙過),大棗(十二枚,掰開)

以上六種藥材,加入七升水,煮到剩下三升,去除藥渣,每次溫服一升,一天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