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九畫 (4)

回本書目錄

九畫 (4)

1. 九畫

前胡(三兩),黃耆,芍藥,當歸,茯苓,桂心(各二兩),甘草(一兩),生薑(八兩),白糖(六兩),人參,半夏(各六兩)

上十一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二升。煮取四升。去滓內糖。分四服。

前胡牡丹湯,治婦人盛實。有熱在腹。月經瘀閉不通。及勞熱。熱病後。或因月經未得。熱不通方。(同上)

前胡,牡丹,玄參,桃仁,黃芩,射干,甘草,旋覆花,栝蔞根(各二兩),芍藥,茯苓,大黃,枳實(各三兩)

上十三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分為三服。

風疹遍身主之方。(外臺)

麻黃(去節),生薑(各三兩),防風(二兩),芎藭,芍藥,當歸,蒺藜子,甘草(炙),獨活,烏喙,人參(各一兩)

上十一味。切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二升八合。絞去滓。分溫三分訖。進粥食三日。慎生冷。醋滑。豬肉。冷水。海藻。菘菜。

風痰飲氣逆滿。噁心不能食方。(同上)

人參(二兩),枳實(炙),白朮(各三兩),生薑(四兩),桂心(一兩半)

上五味。切。以水五升。煮取一升五合。分溫三分。忌桃李。雀肉。生蔥。

風引湯,治除熱癰癇。(金匱中風),治大人風引。少小驚癇瘈瘲。日數十發。醫所不療。除熱方。巢氏云。腳氣宜風引湯。(同上)

大黃,乾薑,龍骨(各四兩),桂枝(三兩),甘草,牡蠣(各二兩),寒水石,滑石,赤石脂,白石脂,紫英石,石膏(各六兩)

上十二味。杵粗篩。以葦囊盛之。取三指撮。井花水三升。煮三沸。溫服一升。

風引獨活方,治腳氣兼補方。(千金)

獨活(四兩),茯苓(三兩),甘草(炙三兩),升麻(一兩半),人參(二兩),桂心(一兩),防風(二兩),芍藥(二兩),當歸(二兩),黃耆,乾薑(各二兩),附子(一兩炮),大豆(二升)

上十三味。㕮咀。以水九升。清酒三升。合煮取三升半。去滓分四服。相去二十里久。更進服。

風緩湯,治腳弱舉。體痹不仁。熱毒氣入藏。胸中滿塞不通。即嘔吐方。(千金方)

獨活,麻黃,犀角(各三兩一方用羚羊角),半夏(一升),大棗,烏梅(各十二枚),桂心,鱉甲,升麻,橘皮,枳實,甘草,吳茱萸,大黃(各二兩),生薑,石膏(各六兩),貝母(七枚)

上十七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四升。煮取四升。分五服。日三夜二。不差。至三劑必差。

活血湯,治死血痛。並治血結痛。(回春)

歸尾,赤芍,桃仁(去皮),烏藥,牡丹皮,玄胡索,香附子(別磨各五錢),川芎(七分),甘草(二分)

上銼一劑。姜一片。水煎服。

活血散瘀湯,治臀癰初起。紅赤腫痛。墜重如石。及大便秘澀。(正宗)

川芎,當歸,防風,芍藥,蘇木,連翹,天花粉,皂角針,紅花,黃芩,枳實(各一錢),大黃(二錢)

白話文:

九畫

這個方子包含前胡三兩,黃耆、芍藥、當歸、茯苓、桂心各二兩,甘草一兩,生薑八兩,白糖六兩,人參、半夏各六兩。

以上十一味藥材,稍微搗碎。加水一斗二升,煮到剩四升,去除藥渣後加入白糖,分成四次服用。

前胡牡丹湯,用來治療婦女體質強盛且有熱邪積聚在腹部,導致月經瘀塞不通,以及勞累發熱、熱病後、或因月經未來而熱邪鬱積不通等情況。(使用方法同上)

這個方子包含前胡、牡丹、玄參、桃仁、黃芩、射干、甘草、旋覆花、栝蔞根各二兩,芍藥、茯苓、大黃、枳實各三兩。

以上十三味藥材,稍微搗碎。加水一斗,煮到剩三升,分成三次服用。

風疹遍身的治療方子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
這個方子包含麻黃(去除節)和生薑各三兩,防風二兩,芎藭、芍藥、當歸、蒺藜子、炙甘草、獨活、烏喙、人參各一兩。

以上十一味藥材,切碎。加水九升,煮到剩二升八合,濾去藥渣。分成三次溫服。服藥後三天要吃粥,避開生冷、酸滑、豬肉、冷水、海藻、菘菜等食物。

風痰飲氣逆滿,噁心不能食的治療方子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
這個方子包含人參二兩,炙枳實、白朮各三兩,生薑四兩,桂心一兩半。

以上五味藥材,切碎。加水五升,煮到剩一升五合,分成三次溫服。忌食桃李、雀肉、生蔥等食物。

風引湯,用來治療發熱引起的癰瘡、癲癇等疾病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·中風篇》)也用於治療成人因風邪引起的抽搐,以及小孩的驚風、癲癇等,發作頻繁,多次治療無效。此方可用於退熱。巢元方認為,腳氣也適合用風引湯治療。(使用方法同上)

這個方子包含大黃、乾薑、龍骨各四兩,桂枝三兩,甘草、牡蠣各二兩,寒水石、滑石、赤石脂、白石脂、紫英石、石膏各六兩。

以上十二味藥材,搗碎過篩。用葦草編的袋子裝起來。每次取三指撮的藥粉,用井水三升煮三次,溫服一升。

風引獨活方,用於治療腳氣並兼具補益作用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這個方子包含獨活四兩,茯苓三兩,炙甘草三兩,升麻一兩半,人參二兩,桂心一兩,防風二兩,芍藥二兩,當歸二兩,黃耆二兩,乾薑二兩,炮附子一兩,大豆二升。

以上十三味藥材,稍微搗碎。加水九升和清酒三升一同煮到剩三升半,濾去藥渣,分成四次服用。每次服藥後,需間隔約二十里的路程後再服下一次。

風緩湯,用來治療腳軟無力、身體麻木不仁、熱毒之氣侵入臟腑,導致胸悶不通、嘔吐等症狀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
這個方子包含獨活、麻黃、犀角(或用羚羊角)各三兩,半夏一升,大棗、烏梅各十二枚,桂心、鱉甲、升麻、橘皮、枳實、甘草、吳茱萸、大黃各二兩,生薑、石膏各六兩,貝母七枚。

以上十七味藥材,稍微搗碎。加水一斗四升,煮到剩四升,分成五次服用,白天三次,晚上兩次。如果沒有好轉,服用三劑藥一定會有效。

活血湯,用來治療因死血瘀阻引起的疼痛,以及血瘀結塊造成的疼痛。(出自《回春》)

這個方子包含歸尾、赤芍、桃仁(去皮)、烏藥、牡丹皮、玄胡索、香附子(另外研磨)各五錢,川芎七分,甘草二分。

以上藥材,混合切碎,加入生薑一片,用水煎煮服用。

活血散瘀湯,用來治療臀部癰腫初期,出現紅腫疼痛,腫脹下墜如石頭一般,以及大便乾澀不通等症狀。(出自《正宗》)

這個方子包含川芎、當歸、防風、芍藥、蘇木、連翹、天花粉、皂角針、紅花、黃芩、枳實各一錢,大黃二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