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九畫 (3)

回本書目錄

九畫 (3)

1. 九畫

姜三片。棗二枚。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禹餘糧丸,治腸胃虛寒。滑泄不禁。(濟生方)

禹餘糧(煆),赤石脂(煆),龍骨,蓽茇,訶子(煆),乾薑(炮),肉豆蔻(煆),附子(炮)

上等分。為細末。醋糊丸。梧子大。每七十丸。米飲送下。食前。

栝蔞桂枝湯,太陽症。其證備。身體強𠘧𠘧然。脈反沉遲。此為痙。主之。(金匱痙濕)

栝蔞根(二兩),桂枝(三兩),芍藥(三兩),甘草(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

上六味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三升。分溫服。取微汗。汗不出。食頃。啜熱粥發之。

栝蔞薤白白酒湯,胸脾之病。喘息咳唾。胸背痛。短氣。寸口脈沉而遲。關上小緊數。主之。(金匱胸痹)

栝蔞實(一枚搗),薤白(半斤),白酒(六升)

上三味。同煎。煮取二升。分溫再服。

栝蔞薤白半夏湯,胸痹不得臥。心痛徹背者。主之。(同上)

薤白(去白),半夏(半斤),白酒(一升),栝蔞根(一枚)

上四味。同煮取四升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
栝蔞瞿麥丸,小便不利者。有水氣。其人若渴。主之。(同上小便)

栝蔞根(二兩),茯苓,薯蕷(各三兩),附子(一枚炮之),瞿麥(一兩)

上五味。末之。煉蜜丸。梧子大。飲服三丸。日三服。不知。增至七丸。以小便利。腹中溫為知。

栝蔞牡蠣散,百合病。渴不差者。主之。(同上百合)

栝蔞根,牡蠣(熬等分)

上為細末。飲方寸匕。日三服。

栝蔞枳實湯,治痰結。咯吐不出。胸膈作痛。不能轉側。或痰結。胸膈滿悶。作寒熱氣急。並痰逆心竅。不能言語者。並皆治之。(回春)

栝蔞(去殼),枳實(麩炒),桔梗(去蘆),茯苓(去皮),貝母(去心),陳皮,片芩(去朽),山梔(各一錢),當歸(六分),砂仁,木香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

上銼一劑。生薑煎。入竹瀝薑汁少許。同服。

前胡瀉肝除熱湯,療肝勞虛熱。面目為赤。閉塞不開。煩悶宛轉。熱勢竄胸。(同上)

前胡,乾薑,大青,細辛,秦皮,決明子,梔子仁,子芩(各一兩),淡竹葉(切一升),車前子(切一升),石膏(八兩碎綿裹)

上十一味。切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平旦分為三服。須利加芒硝三兩。忌生菜。

前胡湯,療天行壯熱。咳嗽。頭痛。心悶方。(同上)

前胡,升麻(各八分),貝母,紫菀(各六分),石膏(十二分碎綿裹),麥門冬(八分去心),杏仁(三十枚去皮尖兩仁),竹葉(切一升),甘草(二分炙)

上九味。切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二升五合。絞去滓。分溫三服。相去如人行六七里。進一服。不吐利差。忌海藻。菘菜。油膩豬魚等。

前胡建中湯,治大勞虛弱。寒熱嘔逆。下焦虛熱。小便赤痛。客熱上熏頭目。及骨肉疼痛口乾方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[九畫]

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,用水兩杯,煎煮至剩八分,在吃飯後服用。

禹餘糧丸,治療腸胃虛寒,導致腹瀉不止。(出自《濟生方》)

藥材包括:煅燒過的禹餘糧、煅燒過的赤石脂、龍骨、蓽茇、煅燒過的訶子、炮製過的乾薑、煅燒過的肉豆蔻、炮製過的附子。

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細末,用醋調製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米湯送服,在飯前服用。

栝蔞桂枝湯,治療太陽症,當各種症狀都出現,身體僵硬,脈搏反而沉緩時,這屬於痙攣,可以用此方治療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·痙濕暍病脈證治》)

藥材包括:栝蔞根二兩、桂枝三兩、芍藥三兩、甘草二兩、生薑三兩、大棗十二枚。

將以上六味藥材,用水九杯煎煮至三杯,分溫服用,目的是微微出汗。如果不出汗,就等一會兒,喝些熱粥來幫助發汗。

栝蔞薤白白酒湯,治療胸部和脾臟的疾病,症狀有喘息咳嗽、胸背疼痛、呼吸短促,脈象寸口沉而遲,關部稍微緊張或脈搏較快。可以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》)

藥材包括:搗碎的栝蔞實一枚、薤白半斤、白酒六杯。

將以上三味藥材一同煎煮,煮至剩兩杯,分兩次溫服。

栝蔞薤白半夏湯,治療胸痹,導致無法躺臥,心痛直透背部者。可以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》)

藥材包括:去除白色部分的薤白、半夏半斤、白酒一杯、栝蔞根一枚。

將以上四味藥材一同煎煮至剩四杯,每次溫服一杯,一天服用三次。

栝蔞瞿麥丸,治療小便不利,體內有水氣,患者感到口渴。可以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》)

藥材包括:栝蔞根二兩、茯苓、薯蕷各三兩、炮製過的附子一枚、瞿麥一兩。

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每次飲服三丸,一天三次。如果效果不顯著,可以增加到七丸。以小便順暢,腹中溫暖為判斷有效。

栝蔞牡蠣散,治療百合病,伴隨口渴但情況沒有好轉者,可以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·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》)

藥材包括:栝蔞根、熬過的牡蠣,等份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用一小匙,用開水服用,一天三次。

栝蔞枳實湯,治療痰液凝結,導致難以咳出,胸膈疼痛,不能翻身,或者痰液凝結,胸膈滿悶,出現寒熱、呼吸急促,甚至痰液逆流心竅,導致無法言語等症狀。都可以用此方治療。(出自《回春》)

藥材包括:去除外殼的栝蔞、麩炒過的枳實、去除蘆頭的桔梗、去除外皮的茯苓、去除心部的貝母、陳皮、去除腐朽部分的片芩、山梔子各一錢,當歸六分,砂仁、木香各五分,甘草三分。

將以上藥材混合切碎,每次取一份,用生薑煎煮,加入少許竹瀝和薑汁一起服用。

前胡瀉肝除熱湯,治療肝臟勞損引起的虛熱,症狀為面部和眼睛發紅,閉塞不通,煩悶不安,熱感在胸部竄動。(出自《回春》)

藥材包括:前胡、乾薑、大青、細辛、秦皮、決明子、梔子仁、子芩各一兩,切碎的淡竹葉一升,切碎的車前子一升,用棉布包裹的碎石膏八兩。

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,用水十杯煎煮至三杯,去除藥渣。在早上分三次服用。如果需要通便,可以加入芒硝三兩。忌食生菜。

前胡湯,治療時行熱病,症狀有咳嗽、頭痛、心悶。(出自《回春》)

藥材包括:前胡、升麻各八分,貝母、紫菀各六分,用棉布包裹的碎石膏十二分,去除心部的麥門冬八分,去除外皮和尖端的杏仁三十枚,切碎的竹葉一升,炙甘草二分。

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,用水八杯煎煮至二杯半,絞去藥渣,分三次溫服,每次服用間隔大約像人行走六七里的距離。如果沒有出現嘔吐或腹瀉,病症就會好轉。忌食海藻、菘菜、油膩的豬肉和魚等食物。

前胡建中湯,治療勞累過度導致的虛弱,症狀有寒熱、嘔吐、下焦虛熱、小便赤痛、虛熱向上影響頭部和眼睛,以及骨肉疼痛、口乾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