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九畫 (2)

回本書目錄

九畫 (2)

1. 九畫

上銼一劑。水煎空中溫服。以利為度。不可再服。腹痛甚加木香五分。

枳縮二陳湯,治涎在心膈上。攻走腰背。嘔噦大痛。(同上)

枳實(麩炒),砂仁,半夏(薑汁炒),陳皮,香附(各一錢),木香,草蔻,乾薑(各五分),厚朴(薑汁炒),茴香(酒炒),延胡(各八分),甘草(二分)

上銼一劑。姜三片。入竹瀝磨木香。同服。

香附子湯,治血崩不止。永嘉陳旡擇用此方。妙甚。勿謂藥粗賤而輕之。合時當以斤計大劑服之。方見奇效。(事證方)

香附子(不拘多少去毛並黑皮炒深。色焦不妨)

上為細末。入鹽少許。沸湯點服。不拘時候。

香蘇散,治四時溫疫傷寒。(局方)

陳皮(二兩不去白),香附子(炒香去毛),紫蘇葉(各四兩),甘草(炙一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煎七分。去滓。熱服。不拘時候。日三服。若作細末。只服二錢。(一本作三錢)入鹽點服。得效方。有蒼朮二兩。又云。加沉香。名沉香飲子。治四時傷寒。傷風。傷濕。傷食。大人小兒皆可服。又加川芎白芷各二兩。名芎芷香蘇散。引管見大全良方。

香薷散,治臟腑冷熱不調。飲食不節。或食腥膾生冷過度。或起居不節。或露臥濕地。或當風取涼。或風冷之氣。歸於三焦。傳於脾胃。得冷不能消化水穀。致令真邪相干。腸胃虛弱。因飲食變亂於腸胃之間。便致吐利。心腹疼痛。霍亂氣逆。有心痛而先吐者。有腹痛而先利者。

有吐利俱發者。有發熱頭痛體疼而復吐利虛煩者。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。或轉筋拘急疼痛。或但嘔而無物出。或四肢逆冷。而脈欲絕。或煩悶昏塞而死者。此藥悉能主之。(同上)

香薷(去土一斤),白豆蔻(微炒),厚朴(去粗皮。薑汁塗炙。令黃。各半斤。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入酒一分。至煎至七分去滓。水中沉冷。連吃二服。立有神效。隨病不拘時候。活人書方。不用白扁豆。加黃連四兩。銼碎以生薑汁同研勻炒。令黃色。名曰黃連香薷散。

香砂養胃湯,治脾胃不和。不思飲食。口不知味。痞悶不舒。(回春)

香附(炒),砂仁,蒼朮(米泔制炒),厚朴(薑汁炒),陳皮(各八分),人參(五分),白朮,茯苓(去皮各八分),木香(五分),白豆蔻(去殼七分),甘草(炙五分)

上銼。薑棗煎服。

香砂平胃散,治傷食。(同上)

香附(炒一錢),砂仁(七分),蒼朮(米泔制炒一錢),陳皮(一錢),甘草(五分),枳實(麩炒八分),木香(五分),藿香(八分)

上銼一劑。姜一片。水煎服。

香砂六君子湯,治脾胃虛弱。噁心嘔吐。或飲食不思等症。(正宗)

人參,白朮,茯苓,陳皮,半夏(各一錢),甘草,藿香,砂仁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[九畫]

  • 第一帖藥方: 將藥材磨碎成粉末,用水煎煮後,待藥液溫度適中時服用。以排便順暢為度,不可再次服用。如果腹痛嚴重,可加入木香五分。

  • 枳縮二陳湯: 治療痰涎停留在心口膈膜之上,導致腰背痠痛,嘔吐、噁心、大痛的狀況。(與前述藥方類似用法)

  • 枳縮二陳湯藥方組成: 枳實(用麩皮炒過)、砂仁、半夏(用薑汁炒過)、陳皮、香附(各一錢)、木香、草蔻、乾薑(各五分)、厚朴(用薑汁炒過)、茴香(用酒炒過)、延胡索(各八分)、甘草(二分)。

  • 第二帖藥方: 將藥材磨碎成粉末,用生薑三片,加入竹瀝和磨碎的木香一起服用。

  • 香附子湯: 治療婦女血崩不止的狀況。永嘉陳旡擇使用此方,效果極佳。不要因為藥材普通就輕視它,應根據情況大量使用,按斤計算服用,效果會很顯著。(實際案例驗證的藥方)

  • 香附子湯藥方組成: 香附子(不論多少,去除毛和黑色外皮,炒至深色,稍焦也無妨)。

  • 服用方法: 將香附子磨成細末,加入少許鹽,用沸水沖泡後服用,不拘時間。

  • 香蘇散: 治療四季流行的溫病和傷寒。(藥局方)

  • 香蘇散藥方組成: 陳皮(二兩,不去白膜)、香附子(炒香,去毛)、紫蘇葉(各四兩)、甘草(炙過,一兩)。

  • 服用方法: 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,不拘時間,每日三次。若磨成細末,則每次服用二錢(一說三錢),加入鹽沖服,效果更好。有一說此方加入蒼朮二兩,又說加入沉香,名為沉香飲子,可治療四季傷寒、傷風、傷濕、傷食,大人小孩皆可服用。若再加入川芎、白芷各二兩,則名為芎芷香蘇散,出自《管見大全良方》。

  • 香薷散: 治療臟腑陰陽失調、飲食不節制,或者食用過多腥味、生冷食物,或者起居不規律,或者露宿潮濕之地,或者當風取涼,或者風寒之邪侵入三焦,傳入脾胃,導致脾胃虛弱,無法消化水穀,以致正邪相搏。腸胃虛弱,因飲食不當導致腸胃功能紊亂,引發嘔吐、腹瀉、心腹疼痛、霍亂、氣逆。症狀表現為有先心痛後嘔吐的,有先腹痛後腹瀉的,也有嘔吐腹瀉同時發作的,有發熱頭痛、身體疼痛又兼有嘔吐腹瀉、虛煩的,或單純嘔吐腹瀉、心腹刺痛,或轉筋拘急疼痛,或單純嘔吐卻無物吐出,或四肢冰冷、脈搏微弱欲絕,或煩悶昏迷等危急症狀。此藥方皆可主治。(同上)

  • 香薷散藥方組成: 香薷(去泥土,一斤)、白豆蔻(微炒)、厚朴(去除粗皮,用薑汁塗抹後炙黃,各半斤)。

  • 服用方法: 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加入少量酒,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放涼,連續服用兩次,效果顯著。可根據病情不拘時間服用,出自《活人書》的藥方。此方不用白扁豆。如果加入黃連四兩,磨碎後與生薑汁一起研勻炒黃,則稱為黃連香薷散。

  • 香砂養胃湯: 治療脾胃不和、食慾不振、口中無味、胸悶不適的狀況。(《回春》)

  • 香砂養胃湯藥方組成: 香附(炒過)、砂仁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)、厚朴(用薑汁炒過)、陳皮(各八分)、人參(五分)、白朮、茯苓(去皮,各八分)、木香(五分)、白豆蔻(去殼,七分)、甘草(炙過,五分)。

  • 服用方法: 將藥材磨碎,用生薑、紅棗煎水服用。

  • 香砂平胃散: 治療因飲食不當導致的消化不良。(同上)

  • 香砂平胃散藥方組成: 香附(炒過,一錢)、砂仁(七分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,一錢)、陳皮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、枳實(用麩皮炒過,八分)、木香(五分)、藿香(八分)。

  • 服用方法: 將藥材磨碎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劑,加入生薑一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  • 香砂六君子湯: 治療脾胃虛弱、噁心嘔吐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(《正宗》)

  • 香砂六君子湯藥方組成: 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(各一錢)、甘草、藿香、砂仁(各五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