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七畫 (5)
七畫 (5)
1. 七畫
赤茯苓(去黑皮),柴胡(去苗),枳殼(去穰麩炒),白朮,檳榔(銼各一兩),杏仁(湯浸去皮尖),半夏(湯浸七遍去滑各三分),人參,旋覆花(各半兩)
上九味。粗搗篩。每服五錢匕。以水一盞半。入生薑半分。拍碎。煎至一盞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牡丹散,治婦人虛羸瘦。血塊走疰。心腹痛。不思飲食。(良方)
牡丹皮,桂心,當歸,延胡索(各一兩),莪朮,牛膝,赤芍藥(各二兩),荊三稜(一兩半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酒半盞。煎七分溫服。
牡丹丸,治心疝心腹痛。(聖惠方)
牡丹,桂心,川烏,木香(各一兩),吳茱(二兩),檳榔(一兩)
上六味。為末。蜜丸綠豆大。每服溫酒服十丸。外臺牡丹丸。無木香。吳茱萸。檳榔子。
牡丹丸,治寒疝心腹刺痛。休作無時。及婦人月病。血刺痛疼。(三因方。直指方。百一選方。名消堅丸。酒糊丸。溫酒下。外臺秘要方。牡丹丸無桃仁。)
烏頭(炮),牡丹(四兩),桂心,桃仁(炒各五兩別研)
上末。蜜丸梧子大。每五十丸。溫酒下。婦人醋湯下。
牡丹五等散,療㿗疝。陰卵偏大。有氣上下脹大。行走腫大。服之良驗方。(外臺)
牡丹皮,防風,黃蘗(炙),桂枝(各一分),桃仁(二分去皮尖研)
上五味。搗為散。以酒服一刀圭。二十日愈。少小㿗疝最良。小兒以乳汁和。如一大豆與之。忌如常法。
牡蠣澤瀉散,大病瘥後。從腰以下有水氣者主之。(傷寒)
牡蠣(熬),澤瀉,蜀漆(暖水洗去腥),葶藶子(熬),商陸根(熬),海藻(洗去咸),枯蔞根(各等分)
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。更於臼中治之。白飲和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小便利。止後服。
牡蠣湯,治牡瘧。(金匱)
牡蠣(四兩熬),麻黃(四兩去節),甘草(二兩),蜀漆(三兩)
上四味。以水八升。先煮蜀漆麻黃。去上沫。得六升。內諸藥。煮取二升。溫服一升。若吐則勿更服。
芍藥湯,虛弱人初痢。宜清之。(回春)
芍藥(二錢),木香(一錢),當歸,枳殼(去穰),檳榔(各一錢),黃芩,黃連(各二錢),甘草(五分)
上銼一劑。水煎溫服。
芍藥湯,戰汗後。復下後。越二三日。反腹痛不止者。欲作滯下也。無論已見積。未見積。此湯主之。(溫疫)
厚朴,芍藥,當歸(各一錢),檳榔(二錢),甘草(七分)
水姜煎服。裡急後重。加大黃三錢。紅積倍芍藥。白積倍檳榔煎服。
芍藥甘草湯,脛尚微拘急主之。(傷寒太陽)
白芍藥,甘草(各四兩炙)
上二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五合。去滓。分溫再服。
芍藥甘草附子湯,發汗病不解。反惡寒者。虛故也。主之方。(同上)
芍藥,甘草(各三兩炙),附子(一枚炮去皮破八片)
白話文:
七畫
赤茯苓柴胡散
赤茯苓(去掉黑皮),柴胡(去掉苗),枳殼(去掉裡面的白色瓤,炒過),白朮,檳榔(切成片各一兩),杏仁(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),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去掉黏滑的部分各三分),人參,旋覆花(各半兩)
以上九味藥材,粗略搗碎過篩。每次服用五錢匕(約現代的2-3克)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半分,拍碎,煎煮至一碗,去除藥渣。不拘時間,溫服。
牡丹散
治療婦女身體虛弱消瘦,血塊遊走不定,心腹疼痛,食慾不振。
牡丹皮,桂心,當歸,延胡索(各一兩),莪朮,牛膝,赤芍藥(各二兩),荊三稜(一兩半)
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(約現代的3-5克),用水一碗,酒半碗,煎煮至七分,溫服。
牡丹丸
治療心疝導致的心腹疼痛。
牡丹,桂心,川烏,木香(各一兩),吳茱萸(二兩),檳榔(一兩)
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調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用溫酒服用十丸。另有一種外臺牡丹丸配方,沒有木香、吳茱萸和檳榔子。
牡丹丸
治療寒疝引起的心腹刺痛,發作時間不固定,以及婦女的月經病,血刺痛。此方又名消堅丸,用酒調和藥糊做成藥丸,用溫酒送服。外臺秘要方的牡丹丸中沒有桃仁。
烏頭(炮製過),牡丹(四兩),桂心,桃仁(炒過,各五兩,另外研磨)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溫酒送服。婦女用醋湯送服。
牡丹五等散
治療疝氣,陰囊腫大,有氣上下竄動脹痛,行走時腫脹明顯。服用此方效果很好。
牡丹皮,防風,黃檗(炙過),桂枝(各一分),桃仁(二分,去皮尖研磨)
以上五味藥材搗成散劑。用酒服用一刀圭(約現代的1-2克)。服用二十天可以治癒。對於年幼的兒童的疝氣效果最好。幼兒可以用乳汁調和,服用像一大豆大小的量。忌口和常規一樣。
牡蠣澤瀉散
治療大病痊癒後,腰部以下出現水腫的情況。
牡蠣(熬過),澤瀉,蜀漆(用溫水洗去腥味),葶藶子(熬過),商陸根(熬過),海藻(洗去鹹味),枯蔞根(各等份)
以上七味藥材分別搗碎,過篩成散劑,然後再混合到一起處理。用白水調服方寸匕(約現代的1-2克),每日三次。小便通暢後停止服用。
牡蠣湯
治療瘧疾。
牡蠣(四兩,熬過),麻黃(四兩,去掉莖節),甘草(二兩),蜀漆(三兩)
以上四味藥材,用水八升,先煮蜀漆和麻黃,去除浮沫,得到六升藥液。加入其他藥材,煮至兩升。溫服一升。如果出現嘔吐,就不要再服用。
芍藥湯
體虛的人初患痢疾,適合用此方清熱。
芍藥(二錢),木香(一錢),當歸,枳殼(去掉內瓤),檳榔(各一錢),黃芩,黃連(各二錢),甘草(五分)
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芍藥湯
人在大汗後,或者腹瀉後,經過兩三天,反而腹痛不止,將要發展成痢疾。無論是否已經看到痢疾的症狀,都可用此方。
厚朴,芍藥,當歸(各一錢),檳榔(二錢),甘草(七分)
用水和生薑煎煮服用。如果出現裡急後重(想排便但排不出來的感覺),加入大黃三錢。如果是紅色血便,芍藥加倍;如果是白色黏液便,檳榔加倍煎服。
芍藥甘草湯
治療小腿輕微拘攣、抽筋的情況。
白芍藥,甘草(各四兩,炙過)
以上二味藥材,用水三升,煮至一升五合,去除藥渣,分兩次溫服。
芍藥甘草附子湯
發汗後,病情沒有緩解,反而畏寒,這是虛弱的表現,可以用此方。
芍藥,甘草(各三兩,炙過),附子(一枚,炮製過,去掉皮,切成八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