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七畫 (4)
七畫 (4)
1. 七畫
上十四味。切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一升六合。分三服微汗。忌生冷。油膩。豬牛肉。面。海藻。菘菜。生蔥。生菜。酢物。
延年療兩肋脹急。痃滿不能食。兼頭痛壯熱。身體痛方。
枳實(三兩炙),桔梗,鱉甲(炙),前胡,桂心(各二兩),檳榔(七枚),生薑(四兩),人參(二兩)
上八味。切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二升五合。去滓。分溫三服。如人行七八里久。再服。禁生蔥莧菜。
延年人參丸,主痃癖氣。不能食。(同上)
人參(八分),白朮,枳實(各六分炙),橘皮(四分),桂心(七分),甘草(炙),桔梗(各五分)
上七味。搗篩蜜和為丸。如梧子大。一服十五丸。酒下。二服加至二三十丸。
赤小豆湯,治水氣腫脹。(本綱赤小豆附方)
赤小豆(五合),大蒜(一顆),生薑(五錢),商陸根(一條)
上並碎破。同水煮爛去藥。空心食豆。旋旋啜汁令盡。腫立消也。
赤小豆湯,治年少血氣俱熱。遂生瘡疥。變為腫滿。或煩或渴。小便不利。(濟生方)
赤小豆(炒),當歸(炒),商陸,牛膝,連翹,赤芍藥,漢防己,豬苓(去皮),桑白皮(炙),澤漆(以上各半兩)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熱甚者。加犀角二錢半。
赤小豆當歸散,病者脈數無熱。微煩但欲臥。汗出。初得之三四日。目赤如鳩眼。七八日。目四眥(一本有黃字)黑。若能食者。膿已成也。主之。(金匱)下血先血後便。此近血也主之。(同上)
赤小豆(三升浸令芽出曝乾),當歸(十兩)
上二味。杵為散。漿水服方寸匕。
赤丸,腹中寒氣。雷鳴切痛。胸脅逆滿嘔吐。附子粳米湯主之。寒氣厥逆。此丸主之。(金匱)
茯苓(四兩),半夏(四兩洗一方用桂),烏頭(二兩炮),細辛(一兩千金作人參)
上四味。末之。內真朱為色。煉蜜丸。如麻子大。先食酒飲下三丸。日再夜一服。不知稍增之。以知為度。
赤石脂禹餘糧湯,傷寒服湯藥。下利不止。心下痞硬。服瀉心湯已。復以他藥下之。利不止。醫以理中與之。利益甚。理中者。理中焦。此利在下焦。此湯主之。復不止者。當利其小便。(傷寒太陽下篇)
赤石脂(一升碎),太一禹餘糧(一斤碎)
上二味。以水六升。煮取二升。去滓。分溫三服。
赤石脂湯,下焦熱。或痢下膿血。煩悶恍惚。(外臺)
赤石脂(八兩),烏梅肉(二三枚),梔子仁(十四枚),白朮(三兩),乾薑(二兩),廩米(一升),升麻(三兩)
上七味。切。以水一斗。煮米取熟去米。取七升。下諸藥。煮取二升五合。去滓。分三服。忌李季雀肉等。
赤茯苓湯,治膈間留飲。嘔逆頭眩。短氣多渴方。(聖濟)
白話文:
[七畫]
這個藥方共有十四味藥材,將它們切碎後,加入九升水煮,煮到剩下一升六合的藥汁。分三次服用,服用後身體會微微出汗。服藥期間要忌吃生冷、油膩的食物,以及豬肉、牛肉、麵食、海藻、白菜、生蔥、生菜和醋。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兩肋脹痛、腹部脹滿無法進食,同時伴隨頭痛、發燒、身體疼痛的症狀。
藥方組成:枳實(炙過,三兩)、桔梗、鱉甲(炙過)、前胡、桂心(各二兩)、檳榔(七枚)、生薑(四兩)、人參(二兩)。
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後,加入九升水煮,煮到剩下二升五合的藥汁,濾去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服藥後,如果走路七八里路的時間後沒有什麼反應,可以再服用一次。服藥期間要忌吃生蔥和莧菜。
這個名為「延年人參丸」的藥方,主要治療腹內結塊、氣滯不通、不能進食的症狀。(配方組成和上面相同)
藥方組成:人參(八分)、白朮、枳實(炙過,各六分)、橘皮(四分)、桂心(七分)、甘草(炙過)、桔梗(各五分)。
以上七味藥材搗碎篩過後,用蜂蜜調和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酒送服。第二次服用可以增加到二三十丸。
「赤小豆湯」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水腫。
藥方組成:赤小豆(五合)、大蒜(一顆)、生薑(五錢)、商陸根(一條)。
以上藥材都弄碎,一起用水煮爛,然後去除藥材,空腹吃豆子,慢慢喝完藥汁,這樣腫脹就會立即消退。
「赤小豆湯」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年輕人因血氣過於旺盛導致的瘡疥,這些瘡疥可能會轉變成腫脹,並伴有煩躁、口渴、小便不順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赤小豆(炒過)、當歸(炒過)、商陸、牛膝、連翹、赤芍藥、漢防己、豬苓(去皮)、桑白皮(炙過)、澤漆(以上各半兩)。
以上藥材弄碎後,每次取四錢,加入一盞半水,以及生薑五片,煎煮至剩八分,濾去藥渣後溫服,不拘時間服用。如果發熱嚴重,可以加入犀角二錢半。
「赤小豆當歸散」這個藥方,主要治療病人脈搏快而沒有發熱,感到輕微煩躁只想躺著,容易出汗。剛發病的三四天,眼睛會紅得像鴿子眼,七八天後,眼眶四個角落會變黑(有版本寫黃色)。如果病人能吃東西,就表示膿已經形成,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。此外,這個藥方也治療大便出血,如果先出血後大便,表示出血靠近肛門,也可以使用這個藥方治療。
藥方組成:赤小豆(三升,泡水發芽後曬乾)、當歸(十兩)。
以上兩味藥材搗成粉末,用米漿水送服一勺。
「赤丸」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腹中寒氣導致的雷鳴般疼痛,以及胸脅部脹滿、噁心嘔吐等症狀。附子粳米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,而如果寒氣導致手腳冰冷,就要用赤丸治療。
藥方組成:茯苓(四兩)、半夏(四兩,洗過,另一版本用桂枝)、烏頭(二兩,炮製過)、細辛(一兩,千金方中用人參)。
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朱砂上色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像麻子。先吃飯後,用酒送服三丸,早晚各一次。如果沒效果,可以稍微增加劑量,直到有效為止。
「赤石脂禹餘糧湯」這個藥方,主要治療傷寒病人服用湯藥後,腹瀉不止,且心下痞硬。如果服用瀉心湯後,又用其他藥物導瀉,導致腹瀉不停,醫生又用理中湯治療,但腹瀉更嚴重。理中湯主要調理中焦,而此時腹瀉是在下焦,因此要用這個藥方治療。如果腹瀉還不停,就應該利小便。
藥方組成:赤石脂(一升,搗碎)、太一禹餘糧(一斤,搗碎)。
以上兩味藥材,加入六升水煮,煮到剩下二升,濾去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
「赤石脂湯」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下焦有熱,或者痢疾,大便有膿血,同時伴有煩悶、恍惚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赤石脂(八兩)、烏梅肉(二三枚)、梔子仁(十四枚)、白朮(三兩)、乾薑(二兩)、秈米(一升)、升麻(三兩)。
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後,加入一斗水煮,先煮米到熟,然後撈出米,取七升湯水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下二升五合,濾去藥渣,分三次服用。服藥期間要忌吃李子、麻雀肉等。
「赤茯苓湯」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膈間有痰飲停留導致的噁心嘔吐、頭暈、氣短、口渴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