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六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六畫 (3)

1. 六畫

上八味。㕮咀。以水四升。合竹瀝。煮取二升半。分三服。兩日服一劑。常用加獨活三兩最佳。此方神良。頻進三劑。若手足冷者。加生薑五兩。白朮二兩。若未除。更進後方。

竹瀝湯第四方。(同上)

竹瀝(一升),甘草(一本作根二兩),人參,芎藭,獨活,升麻(各一兩),防風,麻黃,芍藥(各一兩半),生薑,羚羊角,石膏,防己,桂心,黃芩,附子(一作杏仁),白朮(各二兩)

上十七味。㕮咀。以水八升。煮減半。內瀝煮。取二升半。分三服。相去如人行十里久。更服。若有氣者。加橘皮。牛膝。五加皮。各一兩。

百合知母湯,百合病。發汗後者。主之。(金匱)

百合(七枚擘),知母(三兩切)

上先以水洗百合。漬一宿。當白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水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別以泉水二升。煮知母取一升。去滓後合和。煎取一升五合。分溫服。

百合雞子湯,百合病。吐之後者主之。(同上)

百合(七枚擘),雞子黃(一枚)

上先以水洗百合。漬一宿。當白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水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內雞子黃。攪勻煎五分溫服。

百合地黃湯,百合病。不經吐下。發汗病形如初者。主之。(同上)

百合(七枚擘),生地黃汁(一升)

上以水洗百合。漬一宿。當白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水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內地黃汁。煎取一升五合。分溫再服。中病勿更服。大便當如漆。

百合洗方,百合病。一月不解。變成渴者。主之。(同上)

百合(一升)

上以水一斗漬之。一宿以洗身。洗已食。煮餅。勿以鹽豉也。

百合滑石湯,百合病。變發熱(一本作發寒熱)者。主之。(同上)

百合(一兩炙),滑石(三兩)

上為散飲。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當微利者。止服。熱則除。

安中散,治遠年近日。脾疼翻胃。口吐酸水。寒邪之氣。留滯於內。停滯不消。胸膈脹滿。攻刺腹脅。噁心嘔逆。面黃肌瘦。四肢倦怠。又治婦人血氣刺痛。小腹連腰。攻注重痛。並能治之。(局方)

甘草(一十兩炒),玄胡索(去皮),良薑(炒),乾薑(炮),茴香(炒),肉桂(各五錢),牡蠣(四兩炒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熱酒調下。婦人淡醋湯調服。如不飲者。用鹽湯點下。並不拘時。

安心養血湯,若誤用承氣及寒涼剝削之劑。變證蜂起。卒至殞命。宜服此湯。(溫疫)

茯神,酸棗仁,當歸,遠志,桔梗,芍藥,地黃,陳皮,甘草

加龍眼肉。水煎服。

安石榴湯,廩丘公云。吾患痢三十餘年。諸療無效。唯服比方得愈也。療大疰痢。及白滯。困篤欲死。腸已滑。醫所不能療方。(外臺)

乾薑(二兩生薑倍之),黃蘗(一兩細切),石榴(一枚小者二枚),阿膠(二兩別研漬之)

白話文:

[六畫]

第一方: 將上述八味藥材稍微搗碎,加入四升水和竹瀝一起煮,煮到剩二升半。分成三次服用,兩天服完一劑。如果加入獨活三兩效果會更好。這個方子效果很好,可以連續服用三劑。如果手腳冰冷,可以加入生薑五兩和白朮二兩。如果症狀沒有改善,就再服用下方的藥方。

第二方: 竹瀝一升,甘草(或用甘草根二兩),人參、川芎、獨活、升麻各一兩,防風、麻黃、芍藥各一兩半,生薑、羚羊角、石膏、防己、桂心、黃芩、附子(或用杏仁)和白朮各二兩。將以上十七味藥材稍微搗碎,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一半,再加入竹瀝一起煮,煮到剩二升半。分成三次服用,每次間隔約為一般人步行十里的時間。如果感覺有氣喘,可以加入橘皮、牛膝、五加皮各一兩。

百合知母湯: 這個方子是治療百合病的,如果發汗後出現這種病症,就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 百合七枚(掰開),知母三兩(切片)。先用水洗淨百合,浸泡一個晚上,等到出現白色泡沫後,倒掉浸泡的水。再用兩升泉水煎煮百合,煮到剩一升時,去除藥渣。另外用兩升泉水煮知母,煮到剩一升時,去除藥渣。最後將兩份藥液混合一起煎煮,煮到剩一升五合。分溫服。

百合雞子湯: 這個方子是治療百合病的,如果吐過之後出現這種病症,就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 百合七枚(掰開),雞蛋黃一枚。先用水洗淨百合,浸泡一個晚上,等到出現白色泡沫後,倒掉浸泡的水。再用兩升泉水煎煮百合,煮到剩一升時,去除藥渣。然後加入雞蛋黃,攪拌均勻,再煎煮片刻,溫服。

百合地黃湯: 這個方子是治療百合病的,如果沒有吐也沒有拉,只是發汗後病情又和最初一樣,就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 百合七枚(掰開),生地黃汁一升。先用水洗淨百合,浸泡一個晚上,等到出現白色泡沫後,倒掉浸泡的水。再用兩升泉水煎煮百合,煮到剩一升時,去除藥渣。然後加入生地黃汁,再煎煮到剩一升五合。分溫再服,症狀緩解後就不要再服用了。大便應該會像漆一樣黑。

百合洗方: 這個方子是治療百合病的,如果一個月都沒有好,還出現口渴,就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 百合一升。用一斗水浸泡一個晚上,用此水洗澡,洗完後可以吃煮熟的餅,但是不要加鹽或豆豉。

百合滑石湯: 這個方子是治療百合病的,如果出現發熱(或寒熱)就用此方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 炙百合一兩,滑石三兩。將這兩味藥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小匙(約方寸匕),一天三次。應該會出現輕微的腹瀉,如果出現腹瀉就停止服藥,發熱症狀就會消除。

安中散: 這個方子治療多年或近期的脾胃疼痛,胃酸逆流,口吐酸水,寒邪之氣停留在體內,無法消化,導致胸膈脹滿,腹部和脅肋部疼痛,噁心嘔吐,面黃肌瘦,四肢無力。也治療婦女血氣刺痛,小腹連腰疼痛。 甘草(炒)十兩,玄胡索(去皮),良薑(炒),乾薑(炮製過),茴香(炒),肉桂各五錢,牡蠣(炒)四兩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熱酒送服。婦女可以用淡醋湯調服。如果不喝酒,可以用鹽水送服,服用時間不限。

安心養血湯: 如果錯誤使用了攻下或寒涼的藥物,導致病情變化,甚至危及生命,就應該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溫疫論》) 茯神、酸棗仁、當歸、遠志、桔梗、芍藥、地黃、陳皮、甘草。加入龍眼肉,用水煎服。

安石榴湯: 據說廩丘公患痢疾三十多年,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效果,只有服用這個方子才治好。這個方子治療嚴重的痢疾,以及白痢,病情嚴重到快要死,腸道已經很滑脫,連醫生都束手無策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 乾薑二兩,生薑加倍,黃蘗一兩(切細),石榴一枚(如果小就用兩枚),阿膠二兩(另外研磨後浸泡在藥液中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