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六畫 (2)
六畫 (2)
1. 六畫
上九味。切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去滓分為三服。忌海藻。菘菜。蕪荑。
竹葉湯,療煩躁而渴不止。惡寒仍熱盛者。此湯常用亦佳。不徒療天行。凡虛羸久病。及瘧後。胸上痰熱者。服之妙方。(同上)
甘草(三兩炙),大棗(十五枚擘),半夏(一兩洗),芍藥(三兩),前胡(一兩),黃芩(一兩),小麥(五合),人參(二兩),粳米(一升),知母(三兩),麥門冬(四合去心),栝蔞根(一兩),生薑(四兩),竹葉(一把須以竹條飲代水煮湯小用其葉)
上十四味。切。以竹條飲一斗五升。煮取五升。分三服。若非天行而虛羸久病。胸生痰熱。亦可服之。加黃耆二兩。除黃芩。減知母一兩。除栝蔞。用之效。忌羊肉。海藻。菘菜。餳。
竹葉湯,療霍亂吐利。已服理中。及四順湯。不解者。(同上)
竹葉(一虎口),小麥(一升),生薑(十兩),甘草(一兩炙),人參(一兩),附子(一兩炮),肉桂(二兩),芍藥(一兩),白朮(三兩),橘皮(二兩),當歸(二兩)
上十一味。以水一斗半。先煮小麥。竹葉。取八升汁。去滓。內諸藥。煮取二升半。分三服。吐利後。腹滿加厚朴二兩。炙上氣加吳茱萸半升差。理中四順則大熱。熱毒霍亂。宜竹葉湯。忌生蔥。海藻。菘菜。豬肉。桃李。麻雀肉等。
竹葉湯,治脾癉煩悶。口甘咽乾煩渴。(聖濟)
淡竹葉(切四兩),柴胡(去苗二兩),犀角(鎊屑),芍藥(各一兩半),黃芩(去黑心),大黃(銼炒各半兩),山梔子(七枚)
上七味。粗搗篩。每服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滓。下朴硝半錢匕。溫服。
竹葉飲,療骨蒸。唇乾口燥。欲飲水止渴。(外臺秘要)
竹葉(一握),麥門冬(一升去心),大棗(二十枚擘),甘草(三兩炙),半夏(一升湯洗令滑盡),粳米(五合),生薑(三兩)
上七味。切。以水五升。煮取二升半。分溫服。忌羊肉。餳。海藻。菘菜。
竹瀝湯第一方,治四肢不收。心神恍惚。不知人。不能言。(千金方)
竹瀝(二升),生葛汁(一升),生薑汁(三合)
上三味。相和。溫暖。分三服。平旦日晡夜各一服。服訖。覺四體有異。似好。次進後湯方。
竹瀝湯第二方。(同上)
竹瀝(一升),生葛汁(五合),芎藭,防己,附子,人參,芍藥,黃芩,甘草,桂心(各一兩),生薑(四兩),羚羊角(三兩),石膏(六兩),杏仁(四十枚),麻黃,防風(各一兩半)
上十六味。㕮咀。以水七升。煮減半。內瀝煮取二升五合。分三服取汗。間五日更服一劑。頻與三劑。漸覺少損。仍進後方。
竹瀝湯第三方。(同上)
竹瀝(三升),防風,升麻,羚羊角,防己,桂心,芎藭(各二兩),麻黃(三兩)
白話文:
六畫
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,加入一斗水煮沸,取三升藥汁,去除藥渣後分三次服用。服藥期間忌食海藻、白菜和蕪荑。
竹葉湯,可以治療煩躁口渴不止的症狀。對於既怕冷又發熱的人,這個湯也很適合常用。不只可以用來治療流行疾病,對於體虛久病、或瘧疾之後,胸口有痰熱的人,也是很好的藥方。(和上面說的藥方相同)
甘草(炙過三兩)、大棗(去核掰開十五枚)、半夏(洗過一兩)、芍藥(三兩)、前胡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小麥(五合)、人參(二兩)、粳米(一升)、知母(三兩)、麥門冬(去心四合)、栝蔞根(一兩)、生薑(四兩)、竹葉(一把,必須用竹條煮水替代水熬湯,少量使用竹葉)
將以上十四味藥材切碎,加入一斗五升竹條煮的水,煮沸取五升藥汁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不是因為流行疾病,而是體虛久病、胸口生痰發熱,也可以服用這個藥方。可以加入黃耆二兩,去除黃芩,減少知母一兩,去除栝蔞,使用後會有效果。服藥期間忌食羊肉、海藻、白菜和麥芽糖。
竹葉湯,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,對於服用過理中湯和四順湯但沒有效果的人。(和上面說的藥方相同)
竹葉(一把)、小麥(一升)、生薑(十兩)、甘草(炙過一兩)、人參(一兩)、附子(炮製過一兩)、肉桂(二兩)、芍藥(一兩)、白朮(三兩)、橘皮(二兩)、當歸(二兩)
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加入一斗半水,先煮小麥和竹葉,取八升藥汁,去除藥渣後,加入其他藥材煮沸,取二升半藥汁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嘔吐腹瀉後腹脹,可以加入厚朴二兩。如果覺得氣往上衝,可以加入吳茱萸半升,效果會好。理中湯和四順湯藥性較熱,對於熱毒引起的霍亂,適合使用竹葉湯。服藥期間忌食生蔥、海藻、白菜、豬肉、桃子李子和麻雀肉等。
竹葉湯,可以治療脾熱引起的煩悶、口中發甜、咽喉乾燥和口渴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淡竹葉(切碎四兩)、柴胡(去除莖苗二兩)、犀角(磨成粉)、芍藥(各一兩半)、黃芩(去除黑心)、大黃(銼碎炒過各半兩)、山梔子(七枚)
將以上七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過,每次服用五錢匕,加入一碗半水,煮沸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加入半錢匕朴硝,溫服。
竹葉飲,可以治療骨蒸(類似低燒)引起的嘴唇乾燥、口乾舌燥、想喝水解渴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竹葉(一把)、麥門冬(去心一升)、大棗(去核掰開二十枚)、甘草(炙過三兩)、半夏(用熱水洗過使之滑潤一升)、粳米(五合)、生薑(三兩)
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,加入五升水煮沸,取二升半藥汁,分次溫服。服藥期間忌食羊肉、麥芽糖、海藻和白菜。
竹瀝湯第一方,可以治療四肢無力、精神恍惚、認不出人、不能說話的症狀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竹瀝(二升)、生葛汁(一升)、生薑汁(三合)
將以上三味混合,加熱,分三次服用。早、下午和晚上各服一次。服藥後如果感覺身體有些好轉,可以接著服用後面的藥方。
竹瀝湯第二方。(和上面說的藥方出自同一本書)
竹瀝(一升)、生葛汁(五合)、芎藭、防己、附子、人參、芍藥、黃芩、甘草、桂心(各一兩)、生薑(四兩)、羚羊角(三兩)、石膏(六兩)、杏仁(四十枚)、麻黃、防風(各一兩半)
將以上十六味藥材磨碎,加入七升水煮沸至水量減半,然後加入竹瀝煮沸,取二升五合藥汁,分三次服用,以達到發汗的效果。間隔五天再服用一劑,連續服用三劑,如果感覺病情稍有減輕,可以接著服用後面的藥方。
竹瀝湯第三方。(和上面說的藥方出自同一本書)
竹瀝(三升)、防風、升麻、羚羊角、防己、桂心、芎藭(各二兩)、麻黃(三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