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五畫 (5)

回本書目錄

五畫 (5)

1. 五畫

半夏(半升洗),黃芩(三兩擘),人參,甘草(炙),乾薑(各三兩),黃連(一兩),大棗(十二枚)

上七味。以水一斗。煮取六升。滓再煎三升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痰厥頭痛。眼黑頭旋。噁心煩悶。氣短促上喘無力。與言心神顛倒。目不敢開。如在風雲之中。頭苦痛如裂。身如山。四肢厥冷。不得安臥。此乃胃氣虛損。停痰而致也。(回春)

半夏(薑汁製),白朮(米泔浸),陳皮(去白),麥芽(各七分半),茯苓(去皮),黃耆(炒),人參,澤瀉,蒼朮,天麻(各三分半),神麯(炒五分),黃蘗(酒炒),乾薑(炒各二分)

上銼一劑。生薑三片。水煎。食前熱服。

半夏乾薑散,乾嘔吐逆。吐涎沫方。(金匱反胃)

半夏,乾薑(各等分)

上二味。杵為散。取方寸匕。漿水一升半。煎取七合。頓服之。

半夏散及湯,少陰病。咽中痛者。主之。(傷寒)

半夏(洗),桂枝(去皮),甘草(炙)

上三味等分。各別搗篩。已合治之。白飲和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若不能散服者。以水一升。煎七沸。內散一兩。方寸匕。更煎三沸。下火令小冷。少少咽之。(半夏有毒。不當散服。)

半夏麻黃丸,心下悸者主之。(金匱)

半夏,麻黃(各等分)

上二味。末之。煉蜜和丸。小豆大。飲服三丸。日三服。

半夏厚朴湯,婦人咽中如有炙臠主之。(金匱)胸滿心下堅。咽中帖帖如有炙肉。吐之不出。吞之不下。(千金)

半夏(一斤),厚朴(三兩),茯苓(二兩),生薑(五兩),干蘇葉(二兩)

上五味。以水七升。煮取四升。分溫四服。日三夜一服。

半夏藿香湯,疫邪留於心胸。胃口熱甚。皆令嘔不止。下之。嘔當去。今反嘔者。此屬胃氣虛寒。主之。(溫疫論)

半夏(一錢五分),真藿香(一錢),乾薑(炒一錢),白茯苓(一錢),廣陳皮(一錢),白朮(炒一錢),甘草(五分)

水姜煎服。

半夏飲,治反胃不食。食即吐逆。羸瘦少力。(聖濟)

半夏(湯洗七遍去滑盡焙二兩),厚朴(去粗皮生薑汁炙一兩半),糯米(二合),橘皮(湯洗去白焙一兩),生薑(切片一兩半)

上五味。粗搗篩。每服三錢匕。棗二枚擘破。水一盞去滓。空腹溫服。如人行五里再服。

半夏湯,治胸中客熱。心中煩滿氣上。大小便難方。(千金)

半夏(一升),生薑(八兩),前胡(四兩),茯苓,白朮(各五兩),甘草(一兩),黃芩,人參(各二兩),杏仁,枳實(各二兩)

上十味。㕮咀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胸中大熱者。沉冷服之。(一方用梔子仁二兩為十一味)

半夏湯,治脾勞實。四肢不用。五臟乖反。脹滿肩息。氣急不安。承氣泄實熱方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五畫

半夏黃芩湯: 將半夏(洗淨半升)、黃芩(三兩,切開)、人參、炙甘草、乾薑(各三兩)、黃連(一兩)、大棗(十二枚)這七味藥材,加水一斗(古代容量單位)煮到剩六升,濾掉藥渣後,再將藥渣加水煎煮到剩三升。將藥液溫熱服用,每次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: 此方治療因痰引起的頭痛、頭暈眼花、噁心煩悶、呼吸急促、上氣不接下氣、身體無力,以及精神恍惚、不敢睜眼,感覺像身處風雲之中,頭痛欲裂,身體沉重如山,四肢冰冷,無法安穩睡覺等症狀。這些都是因為胃氣虛弱、痰液積滯所致。 藥材包含:半夏(用薑汁炮製)、白朮(用米泔水浸泡)、陳皮(去白瓤)、麥芽(各七分半)、茯苓(去皮)、炒黃耆、人參、澤瀉、蒼朮、天麻(各三分半)、炒神麯(五分)、酒炒黃蘗、炒乾薑(各二分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

半夏乾薑散: 此方治療乾嘔、吐逆、吐口水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半夏、乾薑(等量)。 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一小撮(約一指甲蓋大小),用一升半的米漿水煎煮至七合,一次性喝完。

半夏散及湯: 此方治療少陰病,症狀為咽喉疼痛。 藥材包含:半夏(洗淨)、桂枝(去皮)、炙甘草(等量)。 將以上三味藥材分別搗碎篩成粉末後混合。每次取一小撮,用白開水沖服,一天三次。如果無法直接服用粉末,可以用一升水煮開後,加入一兩藥粉,再煮沸三次,放涼後慢慢吞服。(提醒:半夏有毒性,不宜直接服用粉末。)

半夏麻黃丸: 此方治療心悸。 藥材包含:半夏、麻黃(等量)。 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,用溫水送服,一天三次。

半夏厚朴湯: 此方治療婦女咽喉有異物感,像有烤肉在喉嚨裡一樣,吐不出也嚥不下。也適用於胸部脹滿、心下(胃部)有硬塊、喉嚨感覺有東西黏住,吐不出也嚥不下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半夏(一斤)、厚朴(三兩)、茯苓(二兩)、生薑(五兩)、乾蘇葉(二兩)。 將以上五味藥材,加七升水煮到剩四升,分四次溫服。白天服用三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

半夏藿香湯: 此方治療疫病邪氣停留在心胸部位,導致胃部發熱,嘔吐不止。如果使用瀉下藥後反而嘔吐,表示是胃氣虛寒,適合服用此方。 藥材包含:半夏(一錢五分)、真藿香(一錢)、炒乾薑(一錢)、白茯苓(一錢)、廣陳皮(一錢)、炒白朮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 用水加生薑煎煮後服用。

半夏飲: 此方治療反胃、吃不下東西,吃下就吐,身體虛弱無力。 藥材包含:半夏(洗淨七次去除滑膩部分後烘乾二兩)、厚朴(去粗皮,用生薑汁炙過一兩半)、糯米(二合)、橘皮(洗淨去白瓤後烘乾一兩)、生薑(切片一兩半)。 將以上五味藥材粗略搗碎篩過,每次服用三錢(古代量詞),加入兩枚擘開的棗子,用水煎煮後去渣,在空腹時溫服。如果走五里路後,可以再次服用。

半夏湯: 此方治療胸中感到有熱氣,心中煩躁不安,氣往上衝,大小便困難。 藥材包含:半夏(一升)、生薑(八兩)、前胡(四兩)、茯苓、白朮(各五兩)、甘草(一兩)、黃芩、人參(各二兩)、杏仁、枳實(各二兩)。 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,加水九升煮到剩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胸中感覺非常熱,可以放涼後服用。(另一個藥方會加入二兩梔子仁,變成十一味藥材)

半夏湯: 此方治療因脾臟勞損導致四肢無力、五臟功能失調、腹脹、呼吸急促、焦躁不安,需要使用承氣湯來宣洩實熱。 藥材與上一個半夏湯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