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五畫 (3)

回本書目錄

五畫 (3)

1. 五畫

熟乾地黃(淨洗酒灑蒸焙),白芍藥,當歸(去蘆酒浸微炒),川芎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。去滓熱服。空心食前。若妊娠胎動不安。下血不止者。加艾十葉。阿膠一片。同煎如前方。或血藏虛冷。崩中去血過多。亦加膠艾煎。

四逆湯,傷寒。若重發汗。復加燒針者。此湯主之。(傷寒太陽上篇),傷寒。醫下之。續得下利。清穀不止。身疼痛者。急當救里。後身疼痛。清便自調者。當救表。救里宜此湯。救表宜桂枝湯。(同上中篇)病發熱頭痛。脈反沉。若不差。身體疼痛。當救其里。宜此湯。

(同上)脈浮而遲。表熱裡寒。下利清穀者。宜此湯。若胃中虛冷。不能食者。飲水噦。(同上陽明)自利不渴者。屬太陰。以其藏者寒故也。當溫之。宜服四逆輩。(同上太陽)少陰病。脈沉者。急溫之。溫之宜此湯。(同上少陰)少陰病。飲食入口則吐。心中溫溫欲吐。

復不能吐。始得之手足寒。脈弦遲者。此胸中實。不可下也。當可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飲。乾嘔不可吐也。當溫之。宜此湯。(同上少陰)大汗出。熱不去。內拘急。四肢痛。又下利厥逆。而惡寒者。主之。(同上厥陰)大汗。若大下利。而厥冷者主之。(同上)夫六府氣絕於外者。

手足寒。上氣腳縮。五藏氣絕於內者。利不禁。下甚者。手足不仁。(全匱嘔吐)嘔吐脈弱。小便複利。身有微熱。見厥者。難治。主之。(同上)下利。腹脹滿身體疼痛者。先溫其里。乃攻其表。溫里宜此湯。攻表宜桂枝湯。(傷寒厥陰)吐利汗出。發熱惡寒。四肢拘急。

手足厥冷者。主之。(同上霍亂)既吐且利。小便複利。而大汗出。下利清穀內寒外熱。脈微欲絕者。主之。(同上)

甘草(二兩炙),乾薑(一兩半),附子(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)

上三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二合。去滓分溫再服。強人可大附子一枚。乾薑三兩。

四逆加人參湯,惡寒脈微而複利。利止亡血也。主之。(傷寒霍亂)

附子(一枚生去皮破八片),乾薑(一兩半),人參(一兩),甘草(三兩炙)

上四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二合。去滓分溫再服。

四逆散,少陰病。四逆。其人或咳。或悸。或小便不利。或腹中痛。或泄利下重者。主之。(傷寒)

甘草(炙),枳實(破水漬炙乾),柴胡,芍藥

上四味。各十分。搗篩。白飲和服。方寸匕。日三服。咳者。加五味子。乾薑。各五分。並主下利。悸者。加桂枝五分。小便不利者。加茯苓五分。腹中痛者。加附子一枚。炮令折。泄利下重者。先以水五升。煮薤白三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以散三方寸匕。內湯中。煮取一升半。分溫再服。

四君子湯,治榮衛氣虛。藏腑怯弱。心腹脹滿。全不思食。腸鳴泄瀉。嘔噦吐逆。大宜服之。(局方)

白話文:

[五畫]

熟地黃、白芍藥、當歸、川芎

將熟地黃洗淨後用酒灑過並蒸熟烘乾,白芍藥,當歸去除根部後用酒浸泡稍微炒過,川芎,這四味藥等量混合在一起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半水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。最好在空腹、飯前服用。如果懷孕期間出現胎動不安、持續出血不止的情況,可以加入艾葉十片和阿膠一片,一同煎煮服用,方法同上。如果屬於血虛體寒,導致崩漏出血過多,也可以加入阿膠和艾葉一同煎煮服用。

四逆湯

治療因傷寒導致發汗過度,又使用燒針治療,而出現的病症。 (出自《傷寒論》太陽篇)。 傷寒,醫生用瀉下藥治療後,病人持續腹瀉,拉出未消化食物,身體疼痛,這時候要趕快治療裏證。如果之後身體不疼了,排便也正常了,就要治療表證。治療裏證應該用四逆湯,治療表證應該用桂枝湯。 (出自《傷寒論》中篇)。 生病發熱頭痛,脈象反而沉,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而且身體疼痛,這時候應該治療裏證,適合使用四逆湯。

(出自《傷寒論》)脈象浮而遲緩,表現為外熱內寒,腹瀉拉出未消化食物,適合使用四逆湯。 如果胃裡虛寒,不能吃東西,喝水會想吐,(出自《傷寒論》陽明篇),自己拉肚子但不覺得口渴,這是屬於太陰病,因為內臟虛寒所致,應該用溫熱藥治療,適合服用四逆湯這類藥方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太陽篇)少陰病,脈象沉,要趕緊用溫熱藥治療,適合使用四逆湯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少陰篇)。少陰病,吃東西就吐,心裡覺得溫熱想吐,卻又吐不出來,剛開始的時候手腳冰涼,脈象弦而且遲緩,這是胸腔有實邪,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應該用催吐的方法。如果是有寒飲停留在膈膜,導致乾嘔但吐不出來,應該用溫熱藥治療,適合使用四逆湯。 (出自《傷寒論》少陰篇) 大量出汗後,熱沒有退去,反而感覺內裡拘緊,四肢疼痛,又出現腹瀉、四肢厥冷,並且怕冷,這時適合使用四逆湯。 (出自《傷寒論》厥陰篇)。 大量出汗或者大量腹瀉後,出現四肢厥冷的情況,適合使用四逆湯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。 六腑的氣息衰竭在外的表現是手腳冰冷,氣息上逆、腿腳蜷縮。五臟的氣息衰竭在內的表現是止不住腹瀉,嚴重時手腳麻木。 (出自《全匱嘔吐》)。 嘔吐、脈象虛弱,小便增多,身體微微發熱,出現四肢厥冷的情況,屬於難治的病症,可以使用四逆湯來治療。(出自《全匱嘔吐》)。 腹瀉、肚子脹滿、身體疼痛,應該先用溫熱藥治療裏證,再治療表證。治療裏證適合用四逆湯,治療表證適合用桂枝湯。 (出自《傷寒論》厥陰篇) 吐、瀉、出汗,發熱怕冷,四肢拘攣,手腳冰冷,適合使用四逆湯治療。 (出自《傷寒論》霍亂)。 既有嘔吐又有腹瀉,小便也增多,並且大量出汗,腹瀉拉出未消化食物,身體內寒外熱,脈搏微弱到快要摸不到,適合使用四逆湯治療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。

四逆湯的組成:

炙甘草二兩,乾薑一兩半,生附子一枚(去皮,切成八片)。

以上三味藥,加三升水煎煮,煮至剩下一升二合,去除藥渣後,分兩次溫服。體質強壯的人可以加大附子的用量到一枚,乾薑用到三兩。

四逆加人參湯

治療怕冷、脈象微弱且再次腹瀉,這是因為腹瀉停止後導致亡血。適合使用四逆加人參湯。 (出自《傷寒論》霍亂)

四逆加人參湯的組成:

生附子一枚(去皮,切成八片),乾薑一兩半,人參一兩,炙甘草三兩。

以上四味藥,加三升水煎煮,煮至剩下一升二合,去除藥渣後,分兩次溫服。

四逆散

治療少陰病,出現四肢厥冷,病人可能會有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利、腹痛、腹瀉且有裡急後重感。 (出自《傷寒論》)

四逆散的組成:

炙甘草、枳實(打碎後用水浸泡,再炙乾)、柴胡、芍藥,以上四味藥各十分。 將藥材搗碎過篩,用白開水送服,每次服用一小勺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咳嗽,加入五味子和乾薑各五分,可以同時治療腹瀉。如果心悸,加入桂枝五分。如果小便不利,加入茯苓五分。如果腹痛,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枚(搗碎)。如果腹瀉且有裡急後重感,先用五升水煎煮三升薤白,煮至三升後去除藥渣,再把藥散加入到藥湯中三小勺,煮至一升半後,分兩次溫服。

四君子湯

治療營衛之氣虛弱,內臟虛弱,心腹脹滿,完全沒有食慾,腸鳴腹瀉,嘔吐和噁心等症狀,非常適合服用此藥方。(出自《局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