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五畫 (2)

回本書目錄

五畫 (2)

1. 五畫

上四味。以水六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初服得微汗則解。能食汗止。復煩者。將服五合。恐一升多者。宜服六七合為始。

甘草麻黃湯,里水主之。(金匱水氣)

甘草(二兩),麻黃(四兩)

上二味。以水五升。先煮麻黃。去上沫。內甘草煮。取三升。溫服一升。重覆令汗出。不汗再服。慎風寒。

甘草乾姜茯苓白朮湯,腎著之病。其人身體重。腰中冷。如坐水中。形如水狀。反不渴。小便自利。飲食如故。病屬下焦。身勞汗出。衣里冷濕。久久得之。腰以下冷痛。腰重如帶五千錢者。主之。(金匱風寒)

甘草,白朮(各二兩),乾薑,茯苓(各西兩)

上四味。以水五升。煮取三升。分溫三服。腰中即溫。

甘桔湯,治麻疹咽痛。口舌生瘡。(醫通)

甘草,桔梗,山豆根,黑玄參,鼠黏子,荊芥(等分),麥門冬(倍用)

上水煎。溫服。

甘連湯,小兒初生。先須此方(幼幼新書)

甘草(五分),黃連(三分),辰砂(少許)

上水煎。一方加茯苓。

甘麥大棗湯,婦人藏躁。喜悲傷哭。象如神靈所作。數欠伸。此湯主之。亦補脾氣。(金匱產後)

甘草(三兩),小麥(一升),大麥(十枚)

上三味。以水六升。煮取三升。分溫再服。

甘露飲,治丈夫。婦人。小兒胃中客熱。牙宣口氣。齒齦腫爛。時出膿血。目瞼垂重。常欲合閉。或即飢煩。不欲飲食。及赤目腫痛。不任涼藥。口舌生瘡。咽喉腫痛。瘡疹已發未發。皆可服之。又療脾胃受濕。瘀熱在裡。或醉飽房勞。濕熱相搏。致生疸病。身面皆黃。肢體微腫。胸滿氣短。大便不調。小便黃澀。或時身熱。並宜服之。(局方)

熟乾地黃,麥門冬(去心焙),枳谷(去穰麩焙),甘草(炙),山茵陳(去梗),枇杷葉(刷去毛淨),石斛(去蘆),黃芩,生乾地黃,天門冬(去心焙)

上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煎七分。去滓。食後臨臥溫服。小兒一服。分兩服。仍量歲數。加減與之。

甘露丸,治大人小兒風壅痰熱。心膈煩躁。夜臥不安。譫語狂妄。目赤鼻衄。口燥咽乾。療中暑。解熱毒。(同上)

鉛白露,龍腦(各三分),甘草(炙一兩),牙硝(枯過三兩),寒水石粉(三十二兩)

上為細末。用糯米糊丸。如彈子大。每服用生薑蜜水磨下半丸。新汲水亦得。小兒一丸分五服。食後服。

甘遂半夏湯,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。利反快。雖利心下續堅滿。此為留飲。欲去故也。主之。(同上痰飲)

甘遂(大者三枚),半夏(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),芍藥(五枚),甘草(如指大一枚炙)

上四味。以水二升。煮。取半升。去滓。以蜜半升。和藥汁煎取八合。頓服之。

四物湯,調益榮衛。滋養氣血。治衝任虛損。月水不調。臍腹㽲痛。崩中漏下。血瘕。塊硬。發歇疼痛。妊娠宿冷。將理失宜。胎動不安。血下不止。及產後乘虛。風寒內搏。惡露不下。結生瘕聚。少腹堅痛。時作寒熱。(局方)

白話文:

五畫

甘草麻黃湯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體內有水濕停滯的病症。

藥材:甘草(二兩),麻黃(四兩)

做法:將以上兩味藥材,加入五升水,先煮麻黃,撈去浮沫,再放入甘草一起煮,煮到剩下三升。

用法:溫服一升,讓身體再次出汗。如果沒出汗,再服一次。服用後要注意避風寒。

甘草乾姜茯苓白朮湯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「腎著」這種疾病,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,腰部發冷,像坐在水里一樣,但又不覺得口渴,小便正常,飲食也正常。這種病屬於下焦的問題,多因勞累出汗後,衣服被汗濕冷造成的,久而久之會導致腰部以下冷痛,感覺腰部像繫了五千錢那麼重的東西。

藥材:甘草、白朮(各二兩),乾薑、茯苓(各四兩)

做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,加入五升水,煮到剩下三升。

用法:分三次溫服,腰部會感到溫暖。

甘桔湯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麻疹引起的咽喉疼痛,以及口舌生瘡。

藥材:甘草、桔梗、山豆根、黑玄參、鼠黏子、荊芥(等量),麥門冬(加倍使用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。

用法:溫服。

甘連湯

這個方子是給新生兒使用的。

藥材:甘草(五分),黃連(三分),辰砂(少量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。

用法:一方還會加入茯苓。

甘麥大棗湯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婦女「臟躁症」,這種病症表現為容易悲傷哭泣,像神經失常一樣,常常打哈欠伸懶腰,也具有補脾氣的作用。

藥材:甘草(三兩),小麥(一升),大棗(十枚)

做法:將以上三味藥材,加入六升水,煮到剩下三升。

用法:分兩次溫服。

甘露飲
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成年人、婦女和兒童的胃部有虛熱,出現牙齦出血、口臭、牙齦腫爛、眼睛下垂、總想閉眼、容易飢餓煩躁、不想吃飯、眼睛紅腫疼痛、不適合用涼藥、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、麻疹已經發作或將要發作等情況。此外,也能治療脾胃受濕熱,或因醉酒、飽食、房事過度等原因導致的黃疸病,表現為全身發黃、肢體輕微腫脹、胸悶氣短、大便不正常、小便黃而澀、有時發熱等。

藥材:熟地黃、麥門冬(去心炒)、枳殼(去瓤麩炒)、甘草(炙)、山茵陳(去梗)、枇杷葉(刷去毛)、石斛(去根)、黃芩、生地黃、天門冬(去心炒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,每次取二錢,加入一碗水,煎煮到剩下七分,去渣。

用法:飯後睡前溫服。兒童的用量要根據年齡酌情減少。

甘露丸
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成人和兒童因風邪壅塞、痰熱內盛引起的胸膈煩躁、夜間睡眠不安、說胡話、胡言亂語、眼睛紅、流鼻血、口乾咽燥等症狀。也可以治療中暑、解熱毒。

藥材:鉛白露、龍腦(各三分),甘草(炙一兩),牙硝(燒過三兩),寒水石粉(三十二兩)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糯米糊做成丸子,像彈子那麼大。

用法:每次用生薑蜜水磨服半丸,也可以用新打的水送服。兒童一丸分成五次服用,飯後服用。

甘遂半夏湯

這個方子用於治療脈象沉伏,病人想排便卻又感到舒服,雖然腹瀉後,心下卻持續感到堅硬脹滿,這是因為體內有停留的痰飲,需要將其排出。

藥材:甘遂(大的三枚),半夏(十二枚,用水一升煮到剩半升,去渣),芍藥(五枚),甘草(像手指頭那麼大,炙過)

做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,加入二升水,煮到剩下半升,去渣。再加入半升蜂蜜,混合藥汁煎到剩八合。

用法:一次性頓服。

四物湯

這個方子是用來調理營衛,滋養氣血,治療衝任二脈虛損,月經不調,臍腹疼痛,崩漏,血瘕,疼痛反覆發作,妊娠期間因寒冷導致胎動不安、出血不止,以及產後虛弱、風寒侵入導致惡露不下、形成包塊、少腹堅硬疼痛、時有寒熱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