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三畫 (12)
三畫 (12)
1. 三畫
大豬膽(一枚)
瀉汁和少許。法醋以灌穀道內。如一食頃。當大便出宿食惡物。甚效。
大便出血。及口鼻皆血出。血上心胸氣急。此勞熱所致之方。(千金方)
生地(八兩),蒲黃(一升),地骨(五兩),黃芩,芍藥,生竹茹(各三兩)
上六味。㕮咀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二升七合。分溫三服。
大烏頭煎,腹痛脈弦而緊。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。緊則不飲食。邪正相搏。即為寒疝。繞臍痛。若發則自汗出。手足厥冷。其脈沉弦者主之。(金匱寒疝)
烏頭(大者五枚熬去皮不㕮咀)
上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。去滓內蜜二升煎。令水氣盡。取二升。強人服七合。弱人五合。不瘥明日更服。不可一日再服。
小柴胡湯,傷寒。五六日。中風往來寒熱。胸脅苦滿。嘿嘿不欲飲食。心煩喜嘔。或胸中煩而不嘔。或渴或腹中痛。或脅下痞硬。或心下悸。小便不利。或不渴。身有微熱。或咳者主之。(傷寒論太陽中)血弱氣盡。腠理開。邪氣因入之。與正氣相搏。結於胸下。正邪分爭。
往來寒熱。休作有時。嘿嘿不欲飲食。臟腑相連。其痛心下。邪高痛下。故便嘔也。此湯主之。服此湯已。渴者。屬陽明以法治之。(同上)太陽病。十日以去。脈浮細而嗜臥。外已解也。設胸滿。脅痛者。與此湯。(同上)得病六七日。脈遲浮弱。惡風寒。手足溫。醫二三下之。
不能食而脅下滿痛。面目及身黃。頸項強。小便黃者。與此湯。後必下重。本渴飲水而嘔。此湯不中與也。食谷者噦。(同上)傷寒四五日。身熱惡風。頸項強。脅下滿。手足溫而渴者主之。(同上)傷寒。陽脈澀。陰脈弦。法當腹中急痛。先與小建中湯。不瘥者。此湯主之。
(同上)傷寒中風有柴胡證。但見一證。便是。不必悉具。凡服此湯病證而下之。若此湯證不罷者。復與此湯。蒸蒸而振。卻發熱。汗出而解。(同上)太陽病。過經必十餘日。反二三下之後。四五日。此湯證仍在者。先與此湯。嘔不止。心下急。鬱郁微煩者。為未解也。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。
(同上)傷寒十三日不解。胸脅滿。而嘔。日晡所發潮熱。已而微利。此本此湯證。下之以不得利。今反利者。知醫以丸藥下之。此非其治也。潮熱者。實也。先宜服此湯以解外。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。(同上)婦人中風。七八日。續得寒熱。發作有時。經水適斷者。此為熱入血室。
其血必結。故使如瘧狀。發作有時。此湯主之。(同太陽下)傷寒。五六日。頭汗出。微惡寒。手足冷。心下滿。口不欲食。大便硬。脈細者。此為陽微結。必有表復有里也。脈沉亦在裡也。汗出為陽微。假令純陰結。得復有外證。悉入在裡。此為半在裡。半在外也。脈雖沉緊。
白話文:
大豬膽
取一個大豬膽,擠出膽汁,混入少許醋,灌入肛門內。大約過一頓飯的時間,就會排出積存在腸道內的陳舊穢物,效果很好。
大便出血及口鼻出血
如果出現大便出血,或者口鼻都出血,血往上衝到心胸,導致呼吸急促,這是由於勞累過度、體內燥熱引起的。這個方子是《千金方》記載的。
藥方組成:生地黃(八兩)、蒲黃(一升)、地骨皮(五兩)、黃芩、芍藥、生竹茹(各三兩)。
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,用水八升煎煮,煮到剩下二升七合,分三次溫服。
大烏頭煎
腹痛,脈象呈現弦而緊的狀態,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暢,會怕冷;緊脈表示不能進食。這是邪氣和正氣互相搏鬥,導致寒疝,引起繞著肚臍的疼痛。如果發作時會自己出汗,手腳冰冷,脈象沉而弦的,適合用這個方子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的寒疝篇)
藥方組成:大烏頭(五枚,要經過炮製去除外皮,不用切碎)。
用水三升煎煮,煮到剩下一升,去除藥渣,加入二升蜂蜜,繼續煎煮到水氣完全消失,剩下二升。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七合,身體虛弱的人服用五合。如果沒有好轉,第二天再服用,但是一天不能服用兩次。
小柴胡湯
傷寒病,發病五六天,或者中風後出現時冷時熱,胸脅部脹滿不適,默默地不想吃東西,心煩、想吐,或者胸中煩悶但不嘔吐,或者口渴,或者肚子痛,或者脅下有硬塊,或者心悸,小便不順暢,或者不口渴,身體有輕微發熱,或者咳嗽,這些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太陽篇)
當身體的血液和氣都虛弱時,皮膚毛孔會張開,邪氣就會趁虛而入,與正氣搏鬥,結聚在胸部下方,導致正氣和邪氣相互爭鬥。
時冷時熱,發作時間有規律,默默地不想吃東西,因為臟腑相連,所以疼痛在心下部位。邪氣在高處,所以痛在下方,因此會想吐。這種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治療。服藥後,如果口渴,屬於陽明病,要用治療陽明病的方法來治療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太陽病,發病十天以上,脈象浮細而喜歡睡覺,表示外感已經解除。如果胸部脹滿、脅肋疼痛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患病六七天,脈象遲緩、浮而無力,怕風怕冷,手腳溫熱,醫生卻用了兩三次攻下的方法,導致不能進食,脅下脹滿疼痛,臉色和身體都發黃,脖子僵硬,小便發黃,這種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。之後一定會出現排便困難,本來口渴想喝水但又嘔吐,這種情況不適合用小柴胡湯,如果進食則會打嗝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傷寒病四五天,身體發熱、怕風,脖子僵硬,脅下脹滿,手腳溫熱並且口渴,適合用小柴胡湯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傷寒病,陽脈澀滯,陰脈弦緊,按照病情應該是腹部急痛,先用小建中湯治療,如果沒有好轉,就用小柴胡湯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傷寒或中風,只要有小柴胡湯的證候,哪怕只有其中一個症狀,就可以使用。服用小柴胡湯後,如果病症減輕,就繼續服用。如果病症沒有消失,可以再次服用。身體發熱、發抖,然後出汗而病癒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太陽病,經過一段時間,通常是十幾天,反而經過兩三次攻下,四五天後,小柴胡湯的證候仍然存在,可以先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嘔吐不止,心下急迫、悶悶不樂、稍微煩躁,表示還沒有痊癒,可以用大柴胡湯攻下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傷寒病十三天沒有好轉,胸脅部脹滿,嘔吐,在午後會出現潮熱,之後稍微腹瀉。這原本是適合小柴胡湯的證候,但是用攻下的方法治療,反而導致腹瀉,這說明醫生用丸藥來攻下,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潮熱是實證,應該先服用小柴胡湯來解除外感,之後再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婦女中風,七八天後,持續出現時冷時熱,發作時間有規律,而且月經剛好停止,這是熱邪侵入血室,導致血液凝結,才會像瘧疾一樣發作。這種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治療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太陽篇下)
傷寒病五六天,頭部出汗,稍微怕冷,手腳冰冷,心下脹滿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燥,脈象細微,這是陽氣虛弱,體內有結聚,既有表證又有里證。脈象沉也表示病在里。出汗表示陽氣虛弱,假設是純粹的陰結,如果有外感症狀,也會全部進入體內,這是一種病在半表半里的情況,脈象雖然沉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