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三畫 (11)
三畫 (11)
1. 三畫
人參(二錢),防風,白朮,附子,當歸,白芍,川芎,杜仲,黃耆,羌活,牛膝,甘草,熟地黃(各一錢)
水二鍾。姜三片。煎八分食前服。
大犀角湯,療腳氣。毒衝心。變成水。身體遍腫。悶絕死者。(外臺)
犀角(二兩),旋覆花(二兩崔氏無),白朮(二兩),桂枝(二兩),防己(二兩),黃芩(三兩),生薑(一兩),香豉(一升),橘皮(三兩),茯苓(三兩),前胡(四兩),桑根白皮(四兩),紫蘇莖(一握),大棗(十枚擘)
上十四味。切。以水九升。浸一宿。煮取二升七合。或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。以下氣。利小便為度。若得氣下小便利。腳腫即消。能食。若服湯訖。不下氣急不定。仍服後湯。忌桃李。雀肉。生蔥。醋物。
大溫脾湯,療脾胃中冷。不得食。又谷不消。向向脹滿。時若下痢方。(外臺)
黃芩,人參,芍藥,附子(炮各一兩),甘草(炙),乾薑,大黃,厚朴(炙各二兩)
上八味。切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二升八合。分為二服。亦可四服。得下佳。不下須更復服。甚良。忌豬肉。海藻。菘菜。
大青湯,治傷寒熱病不解。下利因篤。(聖劑)
大青,阿膠(銼炒燥各一兩),山梔子,赤石脂,甘草(炙銼各半兩)
上五味。粗搗篩。每服五錢匕。水一錢半。豉一百粒。薤白五寸。切。同煎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大七氣湯,治積聚癥瘕。隨氣上下。心腹㽲痛。上氣窒塞。小腹脹滿。大小便不利。(準繩)治六聚狀。如癥瘕。隨氣上下。發作有時。心腹㽲痛。攻刺腰脅上氣。窒塞喘咳滿悶。小腹䐜脹。大小便不通。或復泄瀉。淋瀝無度。(濟生方)
京三稜,蓬莪朮,青皮,陳皮(各去白),桔梗,藿香葉,肉桂(不見火),益知仁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七錢半),香附(炒去毛一兩半)
上㕮咀。為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食前溫服。
大保元湯,治項陷。根窠雖紅而皮軟。且薄。血有餘而氣不足也。(保赤全書)
黃耆(三錢),人參(一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,川芎(一錢),官桂(一分),白朮(炒一錢)
上加薑棗。水煎服。如氣不行。去桂加木香。若不食。加人乳半鍾。又方加白何首烏。黑豆水煮。
大三五七湯,治頭風。口喎目斜。耳聾方。(千金方)
天雄,細辛(各三兩),山茱萸,乾薑(各五兩),薯蕷,防風(各七兩)
上六味。治下篩。清酒服五分匕。日再。不知稍加。千金翼云。又治面骨痛疼。
大豬膽汁方,陽明病。自汗出。若發汗。小便自利者。此為津液內竭。雖硬不可攻之。當須自欲大便。宜蜜煎而通之。若土瓜根。及此方皆可導。(傷寒)
白話文:
人參防風湯
人參(二錢)、防風、白朮、附子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杜仲、黃耆、羌活、牛膝、甘草、熟地黃(各一錢)。
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大犀角湯
此方用於治療腳氣病,毒氣上衝心臟,導致全身浮腫,甚至悶絕身亡的情況。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)
犀角(二兩)、旋覆花(二兩,崔氏方無此藥)、白朮(二兩)、桂枝(二兩)、防己(二兩)、黃芩(三兩)、生薑(一兩)、香豉(一升)、橘皮(三兩)、茯苓(三兩)、前胡(四兩)、桑根白皮(四兩)、紫蘇莖(一把)、大棗(十枚,掰開)。
以上十四味藥材,切碎後,用九升水浸泡一晚,煮至剩二升七合,或用一斗水煮至剩三升。分三次服用,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約為步行十里的時間。以達到降氣、利小便為標準。如果服藥後能降氣、小便順暢,腳腫就會消退,並且能進食。如果服藥後沒有降氣,且病情危急不穩,則繼續服用後續的藥湯。服藥期間忌食桃子、李子、麻雀肉、生蔥及醋製品。
大溫脾湯
此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寒,導致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脹滿,有時還會腹瀉的情況。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)
黃芩、人參、芍藥、炮附子(各一兩)、炙甘草、乾薑、大黃、炙厚朴(各二兩)。
以上八味藥材,切碎後,用水八升煮至剩二升八合,分兩次或四次服用。如果服藥後能排便為佳,如果沒有排便,需要繼續服用,效果很好。服藥期間忌食豬肉、海藻、菘菜。
大青湯
此方用於治療傷寒發熱不退,因病勢嚴重而腹瀉的情況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
大青、阿膠(切碎炒乾各一兩)、山梔子、赤石脂、炙甘草(切碎各半兩)。
以上五味藥材,粗略搗碎過篩。每次服用五錢匕,用水一碗半,加入豆豉一百粒、切碎的薤白五寸,一同煎煮至剩八分,去渣溫服。不拘時間服用。
大七氣湯
此方用於治療積聚、癥瘕等腹內腫塊,這些腫塊會隨著氣機上下移動,導致心腹絞痛,呼吸困難,小腹脹滿,大小便不暢。(出自《醫宗準繩》) 也用於治療六聚等症狀,如癥瘕般,會隨著氣機上下移動,發作時間不固定,導致心腹絞痛,牽連腰脅疼痛,呼吸困難、喘咳、胸悶,小腹脹滿,大小便不通,或者腹瀉不止、淋漓不盡的情況。(出自《濟生方》)
京三稜、蓬莪朮、青皮、陳皮(去白)、桔梗、藿香葉、肉桂(不見火)、益智仁(各一兩半)、炙甘草(七錢半)、炒香附(去毛,一兩半)。
以上藥材搗碎後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一碗,飯前溫服。
大保元湯
此方用於治療嬰兒頭頸部凹陷,根部雖然發紅,但皮膚柔軟且薄,屬於血有餘而氣不足的情況。(出自《保赤全書》)
黃耆(三錢)、人參(一錢五分)、甘草(一錢)、川芎(一錢)、官桂(一分)、炒白朮(一錢)。
以上藥材加生薑、大棗用水煎服。如果氣機不暢,則去掉官桂,加入木香。如果食慾不振,則加入半碗人乳。另有方劑可加入白何首烏、用黑豆水煮。
大三五七湯
此方用於治療頭風、口眼歪斜、耳聾等症狀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天雄、細辛(各三兩)、山茱萸、乾薑(各五兩)、薯蕷、防風(各七兩)。
以上六味藥材,研磨過篩。用清酒服用五分匕,每日兩次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適當增加劑量。《千金翼》記載,此方還可治療面部骨骼疼痛。
大豬膽汁方
陽明病出現自汗,如果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,會導致小便自利,這是由於體內津液耗竭所致。此時,雖然大便乾燥,也不可以攻下,應等待患者自然想大便時,用蜂蜜煎煮導引排便。土瓜根或此方皆可作為導引的方法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