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八畫 (2)
十八畫 (2)
1. 十八畫
黃蓍,人參,白朮,茯苓,酸棗(炒),龍眼(各二錢),當歸,遠志(各一錢),甘草(炙),木香(各五分)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棗子一枚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本方無當歸遠志。薛立齋加之。又加柴胡。梔子仁。名加味歸脾湯。前症兼熱者主之。
歸靈湯,治楊梅瘡。不問新久。但元氣虛弱者。宜此藥。(正宗)
川芎,當歸,白芍,熟地,米仁,木瓜,防己,天花粉,金銀花,白蘚皮,人參,白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威靈仙(六分),土茯苓(二兩),牛膝(下部加五分)
水三鍾。煎二鍾。二次。量病上下。食前後服之。渣再煎八分服。
雞舌香散,治男子女人。陰陽不和。藏府虛弱。中膈氣滯。宿寒留飲。停積不消。胸膈脹滿。心脾引痛。攻刺腹脅。有妨飲食。又治中酒。吐酒。停飲。浸漬。嘔逆噁心。噫氣吞酸。並皆治之。(局方)
天台烏(去木),肉桂(去粗皮不見火),香附子(炮去毛),赤芍藥,高良薑(去蘆頭用麻油炒各四兩一本作一兩),甘草(炙半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入鹽少許。用沸湯點服。不拘時候。按此方。諸書考之少丁香耳。此無丁香。雞舌者。恐其諸功用同於丁香。仍如犀角消毒之例也。
雞屎白散,轉筋之為病。其人臂腳直。脈上下行。微弦。轉筋入腹者主之。(金匱)
雞屎白
上一味。為散。取方寸匕。以水六合。和溫服。
藍葉散,治小兒月內,發一切丹。(聖惠方)
藍葉(一兩),黃芩,犀角,大黃(炒),柴胡,柏子(各一兩),升麻,石膏(各一分半),甘草(半分炙)
上每一錢。水一小盞。煎五分。去滓。下竹瀝半合。更煎三四沸。溫服。
轉胞不得小便主之方。(外臺)
雀矢(半合),車前子,滑石(各四兩),通草,芍藥(各二兩)
上五味。切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三升。服五合。日三。先食服。立愈。
斷利湯,治心胸下伏水方。(千金)
半夏(一升),生薑(五兩),茯苓,甘草,龍骨(各二兩),附子(一兩),人參,黃連(各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
上九味。㕮咀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
鯉魚湯,治妊娠腹大。胎間有水氣方。(千金)
鯉魚(一頭二斤),白朮,生薑(各五兩),芍藥,當歸(各三兩),茯苓(四兩)
上六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二升。先煮鯉魚澄清。取八升。內藥煎取三升。分五服。
檳芍順氣湯,下痢膿血。更加發熱而渴。心腹痞滿。嘔而不食。此疫痢兼證。最為危急。夫疫者。胃家事也。蓋疫邪傳胃。十常八九。既傳入胃。必從下解。疫邪不能自出。必借大腸之氣傳送而下。而疫方愈。夫痢者。大腸內事也。大腸既病。失其傳送之職。故正糞不行。純乎下痢膿血而已。
白話文:
加味歸脾湯
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炒酸棗仁、龍眼肉(各八克),當歸、遠志(各四克),炙甘草、木香(各二克)。
將上述藥材稍微搗碎。每次服用十六克,加入約三百毫升的水,放入生薑五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約一半的量。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拘泥於特定時間。原來的歸脾湯方子沒有當歸和遠志,是薛立齋加入的。若再加入柴胡和梔子仁,就稱為加味歸脾湯,主要用於治療上述症狀且兼有發熱的患者。
歸靈湯
此方用於治療梅毒,無論病程新舊,只要是元氣虛弱的患者都適合服用。(出自《正宗》)
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、薏苡仁、木瓜、防己、天花粉、金銀花、白鮮皮、人參、白朮(各四克),甘草(二克),威靈仙(二點四克),土茯苓(八十克),牛膝(若是下身病症則再加二克)。
將上述藥材加入約七百毫升的水煎煮,煎至約四百毫升,分兩次服用。根據病情輕重和病位上下,可在飯前或飯後服用。藥渣可以再加水煎煮至約一百六十毫升服用。
雞舌香散
此方用於治療男女因陰陽失調、臟腑虛弱、胸膈氣滯、體內有舊寒或停滯不消的飲水,導致胸膈脹滿、心脾牽引疼痛、腹脅刺痛、影響食慾;也可用於治療酒醉、嘔吐、因停滯不消的飲水而造成的浸漬、嘔吐、噁心、打嗝、吞酸等症狀。(出自《局方》)
天台烏藥(去除木心)、肉桂(去除粗皮,避免火烤)、香附子(炮製後去除毛)、赤芍藥、高良薑(去除根部,用麻油炒,各十六克,或有版本為四克),炙甘草(二克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八克,加入少量鹽,用沸水沖泡後服用。不拘泥於特定時間。查閱其他書籍,此方少了丁香。這裡沒有使用丁香,是因為雞舌香的功效可能與丁香相同,如同犀角消毒的道理一樣。
雞屎白散
此方用於治療轉筋病,症狀表現為手臂和腿僵直、脈搏上下運行、略帶弦象,轉筋延伸至腹部者。(出自《金匱》)
雞屎白(雞糞中最白的部分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約八克,用約三百毫升的溫水調和服用。
藍葉散
此方用於治療嬰幼兒滿月內發生的各種丹毒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藍葉(四十克),黃芩、犀角、炒大黃、柴胡、柏子仁(各四十克),升麻、石膏(各六克),炙甘草(二克)。
每次用四克,加入約一百毫升的水煎煮至約二十毫升。去除藥渣後,加入約二十毫升的竹瀝,再次煎煮數次,溫服。
治療轉胞導致小便不出的方劑
此方用於治療轉胞導致小便不出的症狀。(出自《外臺》)
麻雀糞便(約二十毫升),車前子、滑石(各十六克),通草、芍藥(各八克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。加入約一千六百毫升的水煎煮至約六百毫升。每次服用一百毫升,每日三次,飯前服用,通常立即見效。
斷利湯
此方用於治療胸部和腹部下潛伏有積水的病症。(出自《千金》)
半夏(一百毫升),生薑(二百毫升),茯苓、甘草、龍骨(各八十毫升),附子(四十毫升),人參、黃連(各一百二十毫升),大棗(十二枚)。
將上述藥材稍稍搗碎,加入約一千九百毫升的水煎煮至約六百毫升,分三次服用。
鯉魚湯
此方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腹部腫大,且胎兒周圍有積水的病症。(出自《千金》)
鯉魚(約一公斤)、白朮、生薑(各兩百毫升),芍藥、當歸(各一百二十毫升),茯苓(一百六十毫升)。
將上述藥材稍稍搗碎,加入約二千八百毫升的水,先煮鯉魚至湯液澄清,取約一千九百毫升的湯液,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約七百毫升,分五次服用。
檳芍順氣湯
此方用於治療痢疾導致的膿血便,同時伴有發熱口渴、心腹脹悶、嘔吐且食慾不振等症狀。這種疫痢兼發的情況非常危急。疫病通常與胃有關,疫邪侵犯胃部很常見。既然侵入胃部,必然會從下方排出。疫邪無法自行排出,必須借助大腸的氣機傳送而下,這樣疫病才能痊癒。而痢疾是大腸內的問題,大腸功能失常,無法正常傳導,導致糞便無法排出,僅僅下痢膿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