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八畫 (3)
十八畫 (3)
1. 十八畫
所以向來穀食。停積在胃。直須大腸邪氣退而胃氣通行。正糞自此而下。今大腸失職。正糞尚不自行。又何能與胃載毒而出。毒既不前。羈留在胃。最能敗壞真氣。在胃一日。有一日之害。一時有一時之害。耗氣搏血。神脫氣盡而死。凡遇疫痢兼證者。在痢尤為吃緊。疫痢俱急者。
宜此方。誠為一舉兩得。此方專治下痢頻數。裡急後重。兼舌胎黃。得疫之重症者。
檳榔,芍藥,枳實,厚朴,大黃
生薑煎服。
檳榔散,治脾寒飲食不消。勞倦氣脹。噫滿憂恚不樂方。(千金方)
檳榔(八枚皮子兼用),人參,茯苓,神麯,厚朴,麥蘗,吳茱萸,白朮(各二兩)
上八味。治下篩。食後酒服方寸匕。日再。一方用橘皮一兩半。
檳榔湯,治肝虛寒。脅下痛。脹滿氣急。目昏濁。視目不明。(同上)
檳榔(十四枚),附子(七枚),母姜(七兩),茯苓,橘皮,桂心(各三兩),桔梗,白朮(各四兩),吳茱萸(五兩)
上九味。㕮咀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溫服。每服一升。若氣喘者。加芎藭三兩。半夏四兩。甘草二兩。
檳榔散,治水腫。(準繩)
檳榔(半兩另研末),商陸,生薑(各一兩),桑白皮(一兩半),甘草(炙二錢半)
上除檳榔外。水二大盞。煎至一大盞。去滓。五更初作二服。每服調檳榔二錢半服。至平明當利。如未利再服。
檳榔湯,治一切腳痛。順氣防壅。(濟生方)
檳榔,香附,橘皮,紫蘇,木瓜,甘草(炙各一兩)
上每四錢。水一盞半。姜五片。煎八分。溫服。婦人腳氣。多由血虛。加當歸半兩。室女腳氣多由血實。加芍藥一兩半。如大便結。虛弱者。加枳實。壯盛者。加大黃。
永類鈐方。無五加皮。俱六味。名檳蘇散。同治。
檳榔湯,療心頭冷哽。結痛下氣。(外臺)
檳榔(十顆),生薑,青木香(各三兩),橘皮,枳實(炙),甘草(炙),大黃(各二兩)
上七味。切。以水六升。煮取二升半。絞去滓。分溫三服。服別人行四五里。進一服。取微利。忌生菜。熱面。炙肉。海藻。菘菜等。
白話文:
所以,人平常吃的穀物,如果停滯在胃裡,就必須要讓大腸的邪氣消退,胃氣才能順暢運行,正常的糞便才能順利排出。現在大腸失去了排便的功能,正常的糞便都無法自行排出,又怎麼能幫助胃把毒素帶出去呢?毒素既然無法排出,就滯留在胃裡,最容易損壞身體的真氣。毒素在胃裡停留一天,就有一天的危害;停留一時,就有一時的危害。它會耗損氣血,導致精神衰弱、氣力耗盡而死亡。凡是遇到流行病或痢疾同時發作的患者,痢疾的情況會更加危急。如果流行病和痢疾都非常嚴重,
就適合使用這個藥方。這確實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方法。這個藥方專門治療腹瀉頻繁、裡急後重(想排便卻又排不出來的感覺)、舌苔發黃,以及感染流行病等重症。
藥方:檳榔、芍藥、枳實、厚朴、大黃,用生薑煎服。
檳榔散,用來治療脾胃虛寒、飲食不消化、勞累引起的腹脹、打嗝、憂愁不樂等症狀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藥方:檳榔(八枚,連皮帶子一起用),人參,茯苓,神麯,厚朴,麥芽,吳茱萸,白朮(各二兩)
以上八味藥材,可以治療因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腹瀉。飯後用酒沖服一勺藥粉,一天服用兩次。另一個方子,可以用橘皮一兩半代替。
檳榔湯,用來治療肝虛寒、脅肋下疼痛、腹脹、呼吸急促、眼睛昏花、視力模糊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藥方:檳榔(十四枚),附子(七枚),老薑(七兩),茯苓,橘皮,桂心(各三兩),桔梗,白朮(各四兩),吳茱萸(五兩)
以上九味藥材,切碎後,用水九升煮至三升,去除藥渣後溫服,每次服用一升。如果出現氣喘,可以加川芎三兩、半夏四兩、甘草二兩。
檳榔散,用來治療水腫。(出自《準繩》)
藥方:檳榔(半兩,另外研磨成粉),商陸,生薑(各一兩),桑白皮(一兩半),炙甘草(二錢半)
以上藥材,除了檳榔之外,用水兩大碗煎至剩下一大碗,去除藥渣後,在凌晨五更時分分兩次服用,每次服用時調入檳榔粉二錢半。如果服藥後到了天亮還沒有腹瀉,可以再次服用。
檳榔湯,用來治療各種腳痛,可以疏通氣機,防止氣機壅塞。(出自《濟生方》)
藥方:檳榔、香附、橘皮、紫蘇、木瓜、炙甘草(各一兩)
以上藥材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碗半,生薑五片,煎煮至八分,溫服。婦女腳氣多因血虛,可以加入當歸半兩;未婚女子腳氣多因血實,可以加入芍藥一兩半。如果大便乾燥,身體虛弱的,可以加入枳實;身體強壯的,可以加入大黃。
《永類鈐方》的藥方中,沒有五加皮,其他六味藥材相同,稱為「檳蘇散」,也是治療同樣的病症。
檳榔湯,用來治療心口發冷、阻塞疼痛、氣機不暢。(出自《外臺》)
藥方:檳榔(十顆),生薑,青木香(各三兩),橘皮,枳實(炙過),炙甘草,大黃(各二兩)
以上七味藥材,切碎後,用水六升煮至二升半,過濾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每次服藥後,可以稍微行走四五里,再服用下一劑,達到輕微腹瀉的效果。服藥期間,忌食生冷蔬菜、熱麵、烤肉、海藻、白菜等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