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三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十三畫 (1)

1. 十三畫

不食,溫疫初起。先憎寒。而後發熱。日後但熱而無憎寒也。初得之二三日。其脈不浮不沉而數。晝夜發熱。日晡益甚。頭痛身痛。其時在挾脊之前。腸胃之後雖有頭疼身痛。此邪熱浮越於經。不可認為傷寒表證。輒用麻黃桂枝之類。強發其汗。此邪不在經。汗之徒傷表氣。熱亦不減。又不可下。此邪不在裡。下之徒傷胃氣。其渴愈甚。宜此方。(溫疫)

檳榔(二錢),草果仁(五分),厚朴(一錢),知母(一錢),芍藥(一錢),黃芩(二錢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當你感到不舒服,開始有畏寒的症狀,然後逐漸發燒,這可能是溫疫的初期表現。發病初期的幾天內,脈象可能呈現不浮不沈、跳動快速的情況,白天和夜晚都持續發熱,尤其在下午到傍晚時段會更加嚴重。同時會伴有頭痛和身體疼痛的症狀,這些症狀通常集中在背部和腹部的夾脊部位。即使有頭痛和身體疼痛,也不能誤以為是傷寒的表徵,隨意使用如麻黃、桂枝等發汗藥物。因為這種病症的病因不在經絡,強力發汗反而會損傷皮膚和肌肉的氣血,並不能降低體溫。

這種情況下,不宜使用下藥,因為如果病因不在腸胃之內,胡亂使用下藥則會傷害腸胃的功能,使得口渴的情況更加嚴重。應當按照以下配方進行治療:

  • 檸檬草(二錢)
  • 草果仁(五分)
  • 厚朴(一錢)
  • 知母(一錢)
  • 白芍(一錢)
  • 黃芩(二錢)
  • 甘草(五分)

上用水二鍾。煎八分。午後溫服。

當歸建中湯,治婦人產後。虛羸不足。腹中刺痛不止。吸吸少氣。或苦少腹中急。掣痛引腰背。不能食飲。產後一月。日得四五劑為善。令人強壯。宜此方。(金匱婦人)

當歸(四兩),桂枝(三兩),芍藥(六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甘草(二兩)

上六味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分溫三服。一日令盡。若大虛加飴糖六兩。湯成內之。於火上暖令飴消。若去血過多。崩傷內衄不止。加地黃六兩。阿膠二兩。合八味。湯成內阿膠。若無當歸以芎藭代之。若無生薑。以乾薑代之。

白話文:

上用水兩杯,煎至剩下八分,午後溫熱服用。

【當歸建中湯】,適用於產後婦女,用於治療身體虛弱、不足,腹部刺痛不停,呼吸短促,或者感到小腹緊繃、疼痛延伸至腰部和背部,無法進食飲物。產後一個月內,每天服用四到五劑,可以使人變得強壯。此方適合產後婦女使用。(出自《金匱婦人》)

【當歸】(四兩)、【桂枝】(三兩)、【芍藥】(六兩)、【生薑】(三兩)、【大棗】(十二枚)、【甘草】(二兩)。

以上六種材料,用水一斗煮沸,取三升,分三次溫熱服用,一天內全部喝完。如果體虛嚴重,可增加【飴糖】(六兩)。在湯中加入飴糖,並在火上加熱直到飴糖融化。如果出血過多,出現崩漏或內出血不止的情況,可增加【地黃】(六兩)、【阿膠】(二兩),與原有的八種材料一同煮湯。若沒有【當歸】,可用【芎藭】代替;若無【生薑】,可用【乾薑】代替。

當歸生薑羊肉湯,寒疝腹中痛。及脅痛裡急者。宜此方。(金匱寒疝),產後腹㽲痛主之。並治腹中寒疝。虛勞不足。(同上產後)

當歸(三兩),生薑(五兩),羊肉(一斤)

上三味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溫服七合。日三服。若寒多者加生薑。成一斤。痛多而嘔者。加橘皮二兩。白朮一兩。加生薑者。亦加水五升。煮取三升二合服之。

當歸芍藥散,婦人懷妊。腹中㽲痛主之。(同上)婦人腹中諸疾痛主之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【當歸生薑羊肉湯】 這是一種治療腹部寒冷和疼痛的食療方法,特別是對於因懷孕引起的腹部疼痛有著很好的效果。它還可以補充體內的虛弱和不足。

材料:

  • 當歸(三兩)
  • 生薑(五兩)
  • 羊肉(一斤)

做法:

  1. 將以上三種材料加水八升,煮至剩三升。
  2. 溫熱後分三次服用。
  3. 若寒氣較重,可增加生薑到一斤。
  4. 如果疼痛較重且伴有噁心,可添加橘皮(二兩)和白朮(一兩)。
  • 增加生薑時,也需增加五升水一起煮沸。

【當歸芍藥散】 這是一種針對懷孕婦女的中藥散,專門用於緩解懷孕期間腹部的緊張或疼痛。同時,對於所有婦女的腹部各類疼痛問題都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
當歸(三兩),芍藥(一斤),白朮(四兩),茯苓(四兩),澤瀉(半斤),芎藭(半斤)

上六味。杵為散。取方寸匕。酒和日三服。

當歸四逆湯,手足厥寒。脈細欲絕者主之。(傷寒厥陰)

當歸(三兩),桂枝(三兩去皮),芍藥(三兩),細辛(三兩),甘草(二兩炙),通草(二兩),大棗(十二枚擘)

上七味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
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,若其人內有久寒者。主之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  1. 這組方子包含以下六味草藥:當歸、芍藥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和芎藭。這些草藥要先研磨成粉末,接著每次取一小匙,用酒調和後每日服用三次。

  2. 此方為「當歸四逆湯」,適用於治療手腳發冷、脈搏微弱或接近消失的症狀。這是根據《傷寒論》中的厥陰篇來使用的。

  3. 這個配方包含以下七種草藥:當歸、桂枝、芍藥、細辛、甘草、通草和大棗。將這些草藥放入八杯水中煮沸,然後取出汁液,分成三份,每天一次,每次服用一杯。

  4. 「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」,如果病人體內存在長期的寒氣,則可以使用此方。同樣的,這也是根據《傷寒論》中的厥陰篇來使用的。

當歸,芍藥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炙),通草(二兩),桂枝(二兩去皮),細辛(三兩),生薑(半斤切),吳茱萸(二斤),大棗(二十五枚擘)

上九味。水六升。清酒六升。和煮取五升。去滓溫分五服。一方水酒各四升。

當歸散,婦人妊娠。宜常服之。妊娠常服。即易產。胎無疾苦。產後百病。悉主之。(金匱妊娠)

當歸,黃芩,芍藥,芎藭(各一斤),白朮(半斤)

上五味。杵為散。飲服方寸匕。日再服。

當歸鶴蝨散,九種心痛。蛔蟲冷氣。先從兩肋胸背撮痛。欲變吐方。(外臺)

白話文:

  1. 這組藥物包含:當歸、芍藥(各三兩)、甘草(二兩炙)、通草(二兩)、桂枝(二兩去皮)、細辛(三兩)、生薑(半斤切)、吳茱萸(二斤)、大棗(二十五枚擘)。所有藥物加水六升,清酒六升,一起煮沸,然後過濾,分成五份,每次溫熱服用一份。有一個配方是水和酒各四升。

  2. 婦女懷孕時,應經常服用當歸散,這樣可以讓生產更容易,胎兒不會有痛苦,生產後可以治癒各種疾病。

  3. 此外,還有一個當歸鶴蝨散配方,可治療九種心痛、蛔蟲病和冷氣病。初期會感到兩側胸部疼痛,接著可能想要嘔吐。
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專業醫療建議。對於使用任何草藥或中醫治療前,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。

當歸(八分),鶴蝨(八分),橘皮(六分),人參(六分),檳榔(十二分),枳實(六分炙),芍藥(六分),桂心(五分)

上八味。搗篩為散。空腹煮薑棗飲服。方寸匕。日二服。漸漸加之。一匕半。不利。忌生蔥。生冷物。油膩。黏食。

當歸湯,療卒心腹痛。氣脹滿。不下食。欲得瀉三兩行佳。(同上)

當歸,茯苓,橘皮,桔梗,高良薑,檳榔(各八分),生薑(八分)

白話文:

「當歸、鶴蝦、橘皮、人參、檳榔、枳實、芍藥、桂心,這八味藥材,要先研磨混合,成為散粉。在空腹時,用煮好的薑和棗的湯來服用,用量是一小匙,每天服用兩次,可以逐漸增加份量。如果服用後沒有排便,應避免食用生蔥、生冷食物、油膩或粘稠的食物。

當歸湯,用於治療突然出現的心腹疼痛、氣體積聚、消化不良,若想要達到通便效果,可以每日排便兩三次。

當歸、茯苓、橘皮、桔梗、高良薑、檳榔,以及生薑,這七味藥材,同樣需要研磨混合,成為散粉,在空腹時,用煮好的薑湯來服用,用量是一小匙,每天服用兩次。」

上七味。細切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三合。絞去滓。分溫三服。服別相去。如人行六七里。服訖。利三兩行。宜停後服。忌豬肉。酢物。生冷。油膩。魚蒜。黏食。小豆。

當歸湯,療心痛冷痛。腹滿如錐刺。及蟲齧心痛方。(同上)

當歸(三兩),桔梗(二兩),吳茱萸(三兩),桂心(三兩),芍藥(二兩),大黃(二兩)

上六味。切。以水六升。煮取三升三合。去滓內鶴蝨一兩。攪溫一沸。分三服。空腹服之。微利度。忌豬肉生蔥。

當歸湯,冷氣脅下往來。胸膈痛引背脅悶。(同上)

白話文:

以上七種草藥,需細切,以七升水煮至剩下二升三合,然後過濾掉渣,分成三份熱服,每服之間相隔如人步行六七里遠。服後若出現三次排便,則應暫停其他藥物。忌食豬肉、酸性食物、生冷食物、油膩食物、魚類、大蒜以及粘稠食物。小豆也是禁忌之一。

這是一種治療心痛,尤其是寒涼引起的疼痛,以及腹部飽滿如尖銳物刺入,或是被蟲子咬傷引起的心痛的方子。

成分如下:當歸(三兩)、桔梗(二兩)、吳茱萸(三兩)、桂心(三兩)、芍藥(二兩)、大黃(二兩)。

以上六種草藥需切碎,以六升水煮至剩下三升三合,再過濾掉渣,加入一兩鶴蝦,攪拌至溫熱,分三次熱服。在空腹時服用,服後若有輕微的排便反應,則可繼續。同樣忌食豬肉、生蔥。

這是一種用於治療腹部寒冷導致的疼痛,以及腹脹、胸部疼痛連帶背部脹悶的方子。

當歸,芍藥,吳茱萸,桂心,人參,大黃,甘草(各二兩),茯苓,枳實(各一兩),乾薑(三兩)

上十味。細切。以水八升。煎取二升半。一服八合。日三服。治屍疰亦佳。忌海藻。菘菜。生蔥。酢物等。

當歸湯,主心腹攪結痛不止。似有蛔蟲者。(同上)

當歸,橘皮,細辛,甘草(炙),生薑(各四分),大黃(八分別漬),鶴蝨(二分)

上七味。切。以水六升。煮取二升。分溫三服。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。不利未差。三日更服之。忌海藻。菘菜。生菜。

當歸散,凡小兒夜啼者。藏寒而腹痛。面色青手冷。不吐乳是也。此方服之妙。(準繩)

白話文:

  1. 藥方:當歸、芍藥、吳茱萸、桂心、人參、大黃、甘草(各二兩)、茯苓、枳實(各一兩)、乾薑(三兩)

這是一個由十種藥材組成的方子,每種藥材各使用二兩(約為現在的60公克)。使用八升的水來煎煮,最後得到的藥液量為二升半。每次服用量為八合(約為現在的240毫升),每天服用三次。此方對於治療屍疰(一種疾病)效果不錯。需忌口海藻、菘菜、生蔥和酸性食物等。

  1. 當歸湯,主要治療心腹絞痛,且疑似有寄生蟲。

  2. 藥方:當歸、橘皮、細辛、甘草(炙),生薑(各四分),大黃(八分別漬),鶴蝨(二分)

這是一個由七種藥材組成的方子,每種藥材的使用量分別為:當歸、橘皮、細辛、甘草、生薑各四分(約為現在的12公克),大黃八分別漬(約為現在的24公克),鶴蝨二分(約為現在的6公克)。所有藥材均需切片,然後用六升的水來煎煮,得到的藥液量為二升。每次服用量為分成三份,每次約為80毫升,每走四到五里地後再服用一次。如果沒有改善,則在第三天再次服用。同樣需忌口海藻、菘菜、生菜等。

  1. 當歸散,主要適用於小孩夜間啼哭,這可能是由於體內有寒氣導致的腹部疼痛,面色發青、手腳冰涼,不吐奶的症狀。此方對小孩的狀況有很好的改善效果。

當歸(去蘆頭),芍藥,人參(各一錢),甘草(炙),桔梗,陳皮(各一錢)

上㕮咀。煎五合。時時少服愈。

當歸湯,療妊娠五月。舉動驚愕。動胎不安。下在少腹。痛引腰胳。(腋下)小便瘀。下血安胎方。(外臺)

當歸,阿膠(炙),芎藭,人參(各一兩),大棗(十二枚擘),艾(一虎口)

上六味。以酒水各三升。合煮取三升。去滓內膠令烊。分三服。腹中當小。便緩差也。

當歸養血湯,年老之人。陰血枯槁。痰火氣結。升而不降。飲食不下者。及成膈噎之病也。(回春)

白話文:

  1. 當歸湯,用於治療孕婦在五個月妊娠期時,因爲突然的動作或驚嚇導致胎動不安,疼痛向下延伸到腰部和腋下,以及小便帶血的情況。

  2. 當歸湯,適合於老年人,他們的陰血枯竭,痰火氣結,導致食物難以消化,形成膈噎病的情況。

以上配方都包括當歸,以及其它藥材,需按照指示進行熬煮服用。請注意,這些藥方應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指導使用,不適用於所有人,並且可能有副作用或相互作用的風險。

當歸,白芍(煨),熟地,茯苓(去皮各一錢),貝母(去心),瓜蔞(去殼),枳實(麩炒),陳皮,厚朴(薑汁炙),香附,撫芎,蘇子(炒各七分),沉香(五分),黃連(用吳茱萸同炒。去萸不用。用連八分。)

上銼一劑。姜一片。棗二枚。水煎。竹瀝磨沉香調服。

當歸飲子,治心血凝滯。內蘊風熱。發見皮膚。遍身瘡疥。或癢或膿水浸淫。或發赤疹㾦癗。(濟生方)

白話文:

藥物組合包括:

  • 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  • 白芍(煨):緩和酸性,調節女性生理週期。
  • 熟地:滋補腎陰,補血養顏。
  • 茯苓(去皮):利尿除濕,健脾安神。
  • 貝母(去心):清肺化痰,消炎止咳。
  • 瓜蔞(去殼):利腸通便,消食化積。
  • 枳實(麩炒):行氣散結,消脹止痛。
  • 陳皮:理氣和胃,助消化。
  • 厚朴(薑汁炙):燥溼健脾,消食化滯。
  • 香附:疏肝解鬱,理氣止痛。
  • 拈芎:活血止痛,調經。
  • 蘇子(炒):潤腸通便,止咳平喘。
  • 沈香(五分):理氣止痛,調和脾胃。
  • 黃連(用吳茱萸同炒。去萸不用。用連八分):清熱解毒,涼血止痢。

藥方總計一劑,需生薑一片,大棗兩枚,加水煮沸,再加入經過竹瀝磨碎的沈香調和服用。

此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心血凝滯,內蘊風熱,導致皮膚出現全身性的瘡疥,伴有瘙癢、膿水外溢、紅疹等症狀。

當歸(去蘆),白芍,川芎,生地黃(洗),白蒺藜(炒去尖),防風(去蘆),荊芥穗(各一兩),何首烏(各一錢),黃耆(去蘆),甘草(半兩)
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姜五片。煎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
便秘,主盜汗。聖藥也。(蘭室秘藏)

當歸,黃耆(各一錢),黃蘗,黃芩,黃連,生熟地黃(各七分)

白話文:

「當歸(去掉根節)、白芍、川芎、生地黃(先用水清洗)、白蒺藜(炒熟後去掉尖端)、防風(去掉根節)、荊芥穗(各一兩)、何首烏(各一錢)、黃耆(去掉根節)、甘草(半兩)」,以上材料全部切碎。每次服用四錢。用半升半的水加五片薑塊煮沸,再降低火候煮到剩下一匙半的量,然後過濾掉渣,溫熱後飲用,無需特定飲用時間。

此方對於治療便祕和自汗有很好的效果,是一種神妙的藥物(出自《蘭室祕藏》)。

「當歸、黃耆(各一錢)、黃蘗、黃芩、黃連、生熟地黃(各七分)」,這些材料組成的方劑,對應著不同的功效和用途。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食前服。小兒減半服之。

當歸連翹湯,治痔漏。(回春)

當歸,連翹,防風,黃芩,荊芥,白芷,芍藥,生地黃,山梔,白朮,人參,阿膠,地榆(各等分),甘草

上銼一劑。烏梅一個。棗一枚。同煎。食前服。

當歸郁李湯,治痔大便結燥。大腸下墜出血。苦痛不能忍者。(正宗)

當歸,郁李仁,澤瀉,生地黃,大黃,枳實,蒼朮,秦艽(各一錢),麻子仁(研一錢五分),皂角(一錢)

白話文:

  1. 每次服用五錢,用兩杯水煮沸後,減至一杯,於餐前服用。小孩的份量應減半。

  2. 當歸連翹湯,用於治療痔瘡。

藥物包括:當歸、連翹、防風、黃芩、荊芥、白芷、芍藥、生地黃、山梔、白朮、人參、阿膠、地榆(以上各取相同量),甘草。

將所有藥物混合成一份藥劑。加入一個烏梅和一顆棗一同煎煮,於餐前服用。

  1. 當歸郁李湯,用於治療痔瘡導致的大便乾結、大腸下垂出血、痛苦難忍的症狀。

藥物包括:當歸、郁李仁、澤瀉、生地黃、大黃、枳實、蒼朮、秦艽(各取一分錢),麻子仁(研磨後取一分五釐),皁角(取一分錢)。
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空心服。

當歸拈痛湯,治濕熱下注。腿腳生瘡。赤腫作痛。或腰腳痠痛。或四肢遍身腫痛。或下部頑麻作癢。或成血風。(正宗)

羌活,當歸,防風,茵陳,蒼朮(各一錢),苦參,升麻,白朮(各七分),葛根,甘草,黃芩,知母,豬苓,人參(各五分),黃蘗(三分準繩無),澤瀉(五分)
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前服。

當歸導氣湯,治膿血痢無度。小便不通。腹中痛。(準繩)

白話文:

【水二鍾,煎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當歸拈痛湯,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引起的腿腳生瘡、紅腫疼痛,或腰腳痠痛,四肢或下部出現腫痛、麻木、癢癢感,以及血風症狀。藥材組合包括:羌活、當歸、防風、茵陳、蒼朮(各一錢)、苦參、升麻、白朮(各七分)、葛根、甘草、黃芩、知母、豬苓、人參(各五分)、黃蘗(三分)以及澤瀉(五分)。】

【水二鍾,煎至八分,飯前服用。當歸導氣湯,用於治療過量膿血痢疾、小便不通、腹痛。】

甘草(一錢半),當歸,芍藥(各一錢),木香,青皮,槐花(炒各七分),澤瀉(五分),生地黃(一錢半酒浸),檳榔(三錢)

上共為末。用水煎。食前溫服。如小便利。去澤瀉。

當歸四逆湯,治十年患疝。形容枯槁。左脅有形。其大如臂。以熱手握之。瀝瀝有聲。甚至上攻於心。悶絕者久之。熱醋熏炙方蘇。(醫宗必讀)

當歸(七分),附子(炮),肉桂,茴香(炒各五分),芍藥(四分),延胡索,茯苓(三兩),澤瀉(二分),柴胡(五分),川楝子(三分)

白話文:

甘草、當歸、芍藥、木香、青皮、槐花、澤瀉、生地黃、檳榔等藥材,按照各自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。用適量的水煮沸後,濾出藥汁,在飯前溫服。若尿頻,可去掉澤瀉。

治療多年疝氣病,該方法適用於長期病痛的患者,其外觀和體態都顯得消瘦。左側腹部有一明顯的腫塊,大小類似手臂,用熱手握住時,會聽到滲滲的聲音,甚至影響到心臟,使患者感到窒息,久久無法恢復。

使用當歸、附子、肉桂、茴香、芍藥、延胡索、茯苓、澤瀉、柴胡、川楝子等藥材,按照特定比例混合,製成當歸四逆湯,對症治療疝氣病。

上藥研為粗末。都作一服。水煎空心服。(宣明方有山楂子無茴香)

當歸芍藥湯,治產後虛損。逆害飲食方。(千金方)

當歸(一兩半),芍藥,人參,桂心,生薑,乾地黃,甘草(各一兩),大棗(二十枚)

上八味。㕮咀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分三服。日三。

補中益氣湯,治中氣不足。或誤服克伐藥。四肢倦怠。口乾發熱。飲食無味。或飲食失節。勞倦身熱。脈洪大而無力。或頭痛惡寒自汗。或氣高而喘。身熱而煩。脈微細軟弱。自汗體倦。或中氣虛弱。而不能攝血。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等症。(回春)經云。勞者溫之。損者益之。

白話文:

上藥研磨成粗粉,每種藥材都準備一份,合併成一劑,用水煎煮,於清晨空腹服用。

「當歸芍藥湯」,此方專治產後虛弱、食慾不振的症狀。其配方如下:

  • 當歸:一兩半
  • 白芍:一兩
  • 人參:一兩
  • 桂枝:一兩
  • 生薑:一兩
  • 乾地黃:一兩
  • 甘草:一兩
  • 大棗:二十枚

以上八味藥材,先切碎,用七升水煮沸,熬至剩餘三升,然後過濾掉渣,分成三份,每天三次服用。

「補中益氣湯」,此方適合治療中氣不足,或因誤服具有克伐作用的藥物所導致的疲倦、口乾、發熱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以及因飲食失節、勞累導致的體熱、脈搏強大但力量不足,或是頭痛、畏寒、出汗、呼吸困難、體熱且煩躁、脈搏微弱、多汗、疲倦,或者中氣虛弱、無法控制出血,以及飲食勞累所引發的瘧疾和痢疾等症狀。

根據古籍《回春》記載,勞累時應以溫和的方法進行調理,損傷時則需補充營養。

又云。甘溫能除大熱。大忌苦寒藥。損其脾胃之氣。始得則熱中。今立治始得之證。(脾胃論)

當歸(一錢),陳皮(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二分),黃耆,白朮,人參,甘草(炙各一錢半)

上件藥。㕮咀。作一服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量氣弱氣盛。臨病斟酌水盞大小。去楂。食遠稍熱服。如傷寒之重者。不過二服愈。若病久者。以權立加減法治之。正宗。有麥門冬六分。五味子五分。

補肝湯,治肝氣不足。兩脅下滿。筋急不得大息。四肢厥冷。發搶心腹痛。目不明瞭。及婦人心痛。乳癰膝熱。渴。爪甲枯。口面青者方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古人曾說,甘甜溫和的藥物能夠消除嚴重的熱症,大忌使用苦寒的藥物,因為這會損害脾胃的氣力。如果疾病剛開始時出現熱症,現在我們要制定治療剛開始的病症策略。

配方如下:

  • 當歸 (一錢)
  • 陳皮 (五分)
  • 升麻
  • 柴胡 (各二分)
  • 黃耆
  • 白朮
  • 人參
  • 甘草(炙,各一錢半)

上述所有藥材,需研磨成粉末,做成一劑藥。用兩碗水,煮至一碗。根據病人的氣力強弱,調整煮藥的水量。去掉藥渣,病人在空腹時稍微加熱後服用。對於病情嚴重的,通常只需服用兩次即可痊癒。如果疾病持續時間較長,則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調整藥量。

此外,還有一個名爲「麥門冬」(六分) 和「五味子」(五分) 的配方。

「補肝湯」(主治肝氣不足,兩側肋骨下方感到滿脹,肌肉緊張,無法深呼吸,四肢冰冷,頭痛心悸,視力模糊,以及婦女心痛、乳腺炎、膝部發熱、口渴、指甲乾枯、面色發青等症狀。)

山茱(翼作烏頭),甘草,桂心(各三兩),桃仁(翼作蕤人),柏子仁,細辛,防風,茯苓(各二兩),大棗(二十四枚)

上九味。㕮咀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五升。去滓分三服。

補肝散,治肝風內障。不痛不癢。眼見花。發黃白黑赤。或一物二形難辨方。(準繩)

羚羊角,防風(各三兩),人參,茯苓(各二兩),玄參,細辛,車前,黃芩(炒),羌活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「山茱萸、烏頭、甘草、肉桂、桃仁、柏子仁、細辛、防風、茯苓、大棗(各取3兩);羚羊角、防風(各取3兩)、人參、茯苓(各取2兩)、玄參、細辛、車前子、黃芩(炒後)、羌活(各取1兩)。

以上九種藥材,先研磨成粉末。然後,用9升水來煎煮,直至剩下5升濃汁。再將煎煮過的藥液濾除渣滓,分成三次服用。

這是一個補益肝臟、治理肝風內障的方子。對於這種病狀,患者通常不會感到疼痛或癢感,只是眼睛會看到模糊的影像,顏色可能呈現黃、白、黑、紅等多種不同的情況,或者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兩種不同的顏色,讓人分辨不清。」

上為末。食後米飲調服一錢。

補肺湯,治肺氣不足。逆滿上氣。咽中悶塞。短氣。寒從背起。口中如含霜雪。言語失聲。甚者吐血方。(千金)

五味子(三兩),乾薑,桂心,款冬花(各二兩),麥門冬(一升),大棗(一百枚),粳米(二合),桑根白皮(一升)

上八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先煮桑白皮五沸。下藥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

補肺湯,專治肺氣不足。咳嗽上氣。牽繩而坐。吐沫唾血。不能飲食方。(千金)

白話文:

上為末。食後米飲調服一錢。 - 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,在飯後用米湯調和服用一錢。

補肺湯,治肺氣不足。逆滿上氣。咽中悶塞。短氣。寒從背起。口中如含霜雪。言語失聲。甚者吐血方。(千金) - 補肺湯專門治療肺氣不足所引起的逆氣、上氣、咽喉阻塞、呼吸困難、背部發寒、口中有如含霜雪般感覺、語音失常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吐血的情況。

五味子(三兩),乾薑,桂心,款冬花(各二兩),麥門冬(一升),大棗(一百枚),粳米(二合),桑根白皮(一升)

上八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先煮桑白皮五沸。下藥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 - 使用上述八種材料,先將桑白皮煮至五沸,再加入其他材料煮至三升,然後分成三次服用。

補肺湯,專治肺氣不足。咳嗽上氣。牽繩而坐。吐沫唾血。不能飲食方。(千金) - 補肺湯專門用於治療肺氣不足引致的咳嗽、上氣、坐立不安、咳出泡沫和血塊、無法正常進食的病症。

蘇子(一升),桑白皮(五兩),半夏(六兩),紫菀,人參,甘草,五味子,杏仁(各二兩),款冬花,射干(各半兩),麻黃,乾薑,桂心(各三兩),細辛(一兩半)

上十四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二升。煮取三升半。分五服。日三夜二。

補肺人參湯,治肺藏氣虛。咳嗽少力。言語聲嘶。吃食減少。日漸羸瘦方。(聖濟)

人參(一兩),紫菀(去苗土半兩),黃耆,鹿角膠(搗研炒黃),桂皮(去粗皮各一兩),白朮,紫蘇莖葉(各三分),五味子,乾薑(炮各半兩),乾地黃(一兩),杏仁(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)

白話文:

「蘇子一升,桑白皮五兩,半夏六兩,紫菀、人參、甘草、五味子、杏仁(各二兩),款冬花、射乾(各半兩),麻黃、乾薑、桂心(各三兩),細辛一兩半。以上十四種藥物,都需切碎。用一斗二升水,煮沸後提取出三升半的藥液。分成五份服用,一天三次,晚上兩次。」

「補肺人參湯,適用於肺臟氣血虛弱,出現咳嗽乏力,聲音嘶啞,食量減少,逐漸消瘦的情況。」

「人參一兩,紫菀去根土半兩,黃耆、鹿角膠(研磨後炒至金黃色)、桂皮(去除粗皮)各一兩,白朮、紫蘇莖葉(各三分),五味子、乾薑(炮製後)各半兩,乾地黃一兩,杏仁(浸泡去皮、尖和雙仁後炒制半兩)。」

上一十一味。粗搗篩。每服二錢匕。水一盞。棗三枚。擘破同煎。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服。

葛根湯,太陽病。項背強𠘧𠘧。無汗。惡風者主之。(太陽中篇)太陽與陽明合病者。必自下利主之。(同上)太陽病。無汗而小便反少。氣上衝胸。口噤不得語。欲作剛痙者主之。(金匱痙病)

葛根(四兩),麻黃(三兩去節),桂枝(二兩去皮),生薑(三兩切),大棗(十二枚擘),芍藥(二兩),甘草(二兩炙)

上七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先煮麻黃葛根。減二升去上沫。內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去滓溫服一升。覆取微似汗。不須啜粥。如桂枝法將息。及禁忌。諸湯皆仿此。

白話文:

「上一十一味。粗搗篩。每服二錢匕。水一盞。棗三枚。擘破同煎。至六分。去滓。不計時候服。」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製備藥方的步驟。意思是說,要準備好11種草藥,然後粗細研磨並過篩,每次服用2錢匕(相當於約6克)的量。使用一杯水,加上3顆棗果,並將棗果切開後一起煎煮,直至剩下六分之一的濃度。然後去掉藥渣,不分時間點服用。

「葛根湯,太陽病。項背強𠘧𠘧。無汗。惡風者主之。(太陽中篇)太陽與陽明合病者。必自下利主之。(同上)太陽病。無汗而小便反少。氣上衝胸。口噤不得語。欲作剛痙者主之。(金匱痙病)」

這些文字描述了不同情況下使用葛根湯的用途。第一句表示對於太陽病導致的背部僵硬、無汗和怕風的情況,可以使用葛根湯治療。第二句提到當太陽病與陽明病合併時,必須使用葛根湯來處理消化道問題。第三句則指出,如果太陽病患者出現無汗但小便減少,呼吸困難,口緊閉無法說話,且有癲癇傾向的症狀時,可使用葛根湯進行治療。

「葛根(四兩),麻黃(三兩去節),桂枝(二兩去皮),生薑(三兩切),大棗(十二枚擘),芍藥(二兩),甘草(二兩炙)」

這部分列出葛根湯的成分:葛根、麻黃、桂枝、生薑、大棗、芍藥和炙甘草。

「上七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先煮麻黃葛根。減二升去上沫。內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去滓溫服一升。覆取微似汗。不須啜粥。如桂枝法將息。及禁忌。諸湯皆仿此。」

最後一段說明瞭如何調製葛根湯。要將上述所有草藥研磨成粉末,使用一斗(相當於約10升)的水,先煮沸麻黃和葛根,再減少兩升的水量並去除浮沫。接著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濃度達到三升,去除藥渣後,溫和地服用一升的藥液。服用後應蓋著被子,使身體微微出汗,不需要喝粥。在服用葛根湯和其他湯藥時,都應遵循類似的調理方法和禁忌。

葛根加半夏湯,太陽與陽明合病。不下利。但嘔者主之。(傷寒太陽中篇)

葛根(四兩),麻黃(二兩去節),甘草(二兩炙),芍藥(二兩),桂枝(二兩去皮),生薑(二兩切),半夏(半斤洗),大棗(十二枚擘)

上八味。以水一斗。先煮葛根麻黃。減二升。去白沫。內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去滓溫服一升。覆取微似汗。

葛根黃連黃芩湯,太陽病。桂枝證。醫反下之。利遂不止。脈促者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主之。(同上)

葛根(半斤),甘草(二兩炙),黃芩(二兩),黃連(三兩)

白話文:

  1. 葛根加半夏湯用於治療太陽和陽明合病的情況,若患者沒有腹瀉但有嘔吐現象,則適合使用此方。方劑包括:葛根四兩、麻黃二兩(去節)、炙甘草二兩、芍藥二兩、桂枝二兩(去皮)、生薑二兩(切片)、半夏半斤(需清洗)、大棗十二枚(需掰開)。

  2. 葛根黃連黃芩湯適用於太陽病患者,當他們原本應使用桂枝湯卻被誤下後,出現腹瀉不止且脈搏急促的情況,表示外邪尚未完全解除,如果患者同時伴有喘息和出汗的症狀,則適合使用此方。方劑包括:葛根半斤、炙甘草二兩、黃芩二兩、黃連三兩。

上四味。以水八升。先煮葛根。減二升。內諸藥。煮取二升。去滓分溫再服。

葛根解肌湯,治麻疹初起。發熱咳嗽。或乍涼乍熱主之。(醫通)

葛根,前胡,荊芥,鼠黏子,連翹,赤芍,蟬脫,木通(各等分),生甘草(減半)

水煎熱服。

葛花解酲湯,治飲酒太過。嘔吐痰逆。心神煩亂。膈痞塞手足戰搖。飲食減少。小便不利。(辨惑論)

白蔻,砂仁,葛花(各五錢),木香(五分),青皮(三分)

白話文:

材料:

  • 葛根
  • 前胡
  • 荊芥
  • 鼠粘子
  • 連翹
  • 赤芍
  • 蟬蛻
  • 木通(各等分)
  • 生甘草(減半)

做法:

  • 將葛根放入8升水中,先煮沸,然後減少2升水量。
  • 加入其他所有藥材,再煮至剩餘2升。
  • 滾水後,濾除藥渣,分兩次溫和服用。

此方適用於治療麻疹初期的發熱咳嗽,或時冷時熱的症狀。

葛根解肌湯,適用於治療麻疹初期的症狀,如發熱、咳嗽,或者忽冷忽熱。

材料:

  • 白蔻
  • 砂仁
  • 葛花(各5錢)
  • 木香(5分)
  • 青皮(3分)

做法:

  • 將上述材料用水煎煮,熱服。

此方適用於治療過度飲酒所引起的嘔吐、痰逆、心神混亂、胸部脹滿、手腳震顫、飲食減少、小便不順暢的症狀。

葛花解酲湯,適用於治療過量飲酒導致的嘔吐、胸中積食、神智迷糊、四肢震顫、食慾下降、小便不通等症狀。

水煎溫服。或為極末。每服三錢匕。白湯調下。但微汗。酒病去。

解肌湯,治傷寒溫病方。(千金)

葛根(四兩),麻黃(三兩),黃芩,芍藥,甘草(各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

上六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飲一升。日三服。三四日不解。脈浮者宜重服發汗。脈沉實者。宜以駃豉丸下之。按局方。葛根解肌湯從延年方。有桂心一兩。作七味。又活人書同。

解毒湯,治下疳初起。(黴瘡秘錄)

連翹,荊芥,木通,黃連,生地黃,牛膝,滑石,忍冬花,何首烏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1. 水煎溫服:將藥物加水煮沸後,放涼至適度溫度後服用。

  2. 或為極末:也可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

  3. 每服三錢匕:每次服用量約為三錢匕,相當於現代約15克。

  4. 白湯調下: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。

  5. 但微汗:僅需微微出汗即可。

  6. 酒病去:酒精中毒的症狀會減輕。

  7. 解肌湯,治傷寒溫病方:解肌湯,用於治療傷寒和溫熱病的方子。

  8. 葛根(四兩)、麻黃(三兩)、黃芩、芍藥、甘草(各二兩)、大棗(十二枚):以上六味藥物,分別使用四兩、三兩、二兩、二兩、二兩和十二枚。

  9. 上六味。㕮咀:將所有藥物切碎或研磨。

  10. 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:使用一斗水,煮至三升。

  11. 飲一升。日三服:每次服用一升,每日三次。

  12. 三四日不解。脈浮者宜重服發汗:如果三四天內沒有改善,且脈象浮動,應增加服用量以發汗。

  13. 脈沈實者。宜以駃豉丸下之:如果脈象沈實,應使用駃豉丸來輔助排便。

  14. 按局方。葛根解肌湯從延年方:根據規範的手冊,葛根解肌湯源自延年方。

  15. 有桂心一兩。作七味:加上一兩桂心,總共七種成分。

  16. 又活人書同:根據活人書也有相同的配方。

  17. 解毒湯,治下疳初起:解毒湯,用於治療下疳初期。

  18. 連翹、荊芥、木通、黃連、生地黃、牛膝、滑石、忍冬花、何首烏、甘草(各等分):以上各味藥物均等量使用。

用水二大鐘。煎八分服。渣再煎七分服。

解毒瀉心湯,治心經火旺。酷暑時臨。致生天泡。發及遍身者。(正宗)

黃連,防風,荊芥,山梔,黃芩,牛蒡子,滑石,玄參,知母,石膏(各一錢),木通,甘草(各五分)

水二鍾。燈心二十根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解急蜀椒湯,主寒疝氣。心痛如刺。繞臍腹中盡痛。白汗出。欲絕方。(外臺)

蜀椒(二百枚汗),附子(一枚炮),粳米(半斤),乾薑(半兩),半夏(十二枚洗),大棗(十二枚),甘草(一兩炙)

白話文:

用水二大鐘,煎至八分後服用。剩下的藥渣再煎七分後服用。

這是解毒瀉心湯,用於治療心經火旺。在酷熱季節,會導致全身出現天泡疹。

以下是藥材及其份量:黃連、防風、荊芥、山梔、黃芩、牛蒡子、滑石、玄參、知母、石膏(各一錢)、木通、甘草(各五分)。

使用方法:用水二大鐘,加上燈心二十根,煎至八分後,在餐前服用。

這是解急蜀椒湯,主要用於治療寒疝氣和心痛如刺等症狀,疼痛從肚臍周圍開始,伴有白汗,有生命危險。

以下是藥材及其份量:蜀椒(二百枚)、附子(一枚炮)、粳米(半斤)、乾薑(半兩)、半夏(十二枚洗)、大棗(十二枚)、甘草(一兩炙)。

上七味。切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三升。澄清熱服一升。不差更服一升。數用療心腹痛。囷結欲死。解結逐寒上下痛良。忌豬羊肉。餳。海藻。菘菜。(肘後。古今錄驗。範汪方。無甘草。余同。經心錄同。)

滋腎明目湯,治勞神腎虛。血少眼痛。(回春)

當歸,川芎,生地黃,熟地黃,白芍(以上倍),桔梗,人參,山梔,黃連,白芷,蔓荊子,菊花,甘草(以上減半)

上銼劑。細茶一撮。燈心一團。水煎食後服。熱甚加草龍膽。柴胡。腎虛加黃蘗。知母。風熱壅甚。加防風。荊芥。風熱紅腫。加連翹。黃芩。

白話文:

配方包含七味藥物,需切成小塊。以七升的水進行煎煮,直到剩餘三升,然後過濾掉藥渣,取清湯熱服。若病情未改善,可再服用一升,多次使用此方能治療心腹疼痛、腹部脹滿到接近死亡的情況,能化解結節和排除寒氣,對上下腹痛效果良好。避免食用豬肉、魚乾、海藻和菘菜。

滋腎明目湯,適用於因勞累導致腎虛、血液不足引起的眼痛。

成分包括:當歸、川芎、生地黃、熟地黃(熟地黃用量加倍)、白芍(白芍用量加倍)、桔梗、人參、山梔、黃連、白芷、蔓荊子、菊花、甘草(甘草用量減半)。

需將所有藥物磨成粉末,再加入一小撮細茶和一團燈心草,用熱水煎煮後在飯後服用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加入草龍膽和柴胡。若為腎虛,則加入黃蘗和知母。若為風熱阻塞嚴重,可加入防風和荊芥。若出現風熱紅腫,則加入連翹和黃芩。

滋陰降火湯,治陰虛火動。發熱咳嗽。吐痰喘急。盜汗口乾。此方與本草綱目。相兼服之。大補虛勞神效。(回春)

當歸(酒洗一錢二分),白芍(酒炒一錢三分),生地黃(八分),熟地黃(薑汁炒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白朮(去蘆各一錢),陳皮(七分),黃蘗(去皮蜜水炒),知母(各五分),甘草(炙五分)

上銼一劑。生薑三片。大棗一枚。水煎。臨服入竹瀝。童便。薑汁少許。同服。

塌氣散,治腫。(幼幼新書)

白話文:

滋陰降火湯,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引發的症狀,如發燒、咳嗽、咳痰、呼吸急促、自汗、口乾等。這方子與《本草綱目》中的藥物搭配服用,能大大補益虛弱的身體,效果顯著。

配方如下:

  • 當歸(酒洗後,每錢重約12克),
  • 白芍(酒炒後,每錢重約13.5克),
  • 生地黃(每錢重約8克),
  • 熟地黃(薑汁炒後,每錢重約7.5克),
  • 天門冬(去心後,每錢重約5克),
  • 麥門冬(去心後,每錢重約5克),
  • 白朮(去蘆頭後,每錢重約10克),
  • 陳皮(每錢重約7克),
  • 黃蘗(去皮後,蜜水炒後,每錢重約5克),
  • 知母(每錢重約2.5克),
  • 甘草(炙後,每錢重約2.5克)

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量為一劑,加入三片生薑、一枚大棗,用水煎煮後,臨服時加入竹瀝、童便以及少量的薑汁,一起服用。

塌氣散,用於治療腫脹的症狀。

中庸(樟柳根),赤小豆,橘皮紅,蘿蔔子,檳榔,甘草(各半兩),木香(一分)

上末二錢。水小盞。薑棗煎六分。通口服。量與。

塌氣散,瀉利差後。遍身腫主之。(同上)凡冷利日久。失醫治。遍身浮腫。卻如吹。脈洪是氣化為水。沉實還因積有之。氣順腫消為上法。氣平兩日。定多尿。莫交食。飽還憂滯。此疾元因積損脾。(同上)

茴香,白牽牛,甘草(炒),木香(各一錢)

上末半錢。紫蘇湯下。

滑石代赭湯,百合病。下之後者主之。(金匱百合)

白話文:

  1. 中藥組方:中庸(樟柳根)、赤小豆、橘皮紅、蘿蔔子、檳榔、甘草(各半兩)、木香(一分)。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,取二錢(約6克),用小杯水加薑和棗子煮沸後,調至六分熱度,一口飲盡。藥量需根據個人情況調整。

  2. 塌氣散:在使用該方後,若出現腹瀉緩解,全身浮腫的情況可使用。配方與上同。

  3. 凡是長期受寒涼、脾胃虛弱導致的全身浮腫,如果脈象洪大,表示體內氣血轉化為水,脈象沈實則可能是積聚過多。調理時應先順氣,待氣血順暢後,腫脹自然消退。在治療期間,應避免食用過多,以免影響消化。

  4. 蘿蔔子、白牽牛、甘草(炒)、木香(各一錢)。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,取半錢(約1.5克),用紫蘇湯送服。

  5. 滑石代赭湯:針對百合病,經由下法治療後的患者,可以使用此方進行調理。此方出自《金匱要略·百合狐惑篇》。

請注意,這些藥方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開具,並在適當的指導下使用。自行使用可能帶來不良反應或副作用,因此切勿隨意服用。

百合(七枚擘),滑石(三兩碎綿裹),代赭石(彈丸一枚綿裹)

上先以水洗百合。漬一宿。當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別以泉水二升。煎滑石代赭。取一升去滓。後和合重煎。取一升五合。溫服。

滑石白魚散,小便不利主之。(同上消渴)

滑石(二分),亂髮(二分燒),白魚(二分)

上三味。杵為散。飲服半錢匕。日三服。

鼠黏子湯,治鬢疽初起。熱多寒少。頭眩作痛。口燥咽乾。渴當飲冷。二便秘澀。六脈沉實有力。煩悶疼痛者。(外科正宗)

白話文:

【百合湯】 材料: 百合(七片撕開),滑石(三兩碎成棉狀包裹),代赭石(一個彈丸大小包裹在棉裡)。

做法: 先用水清洗百合,浸泡一夜,去除浮沫,換掉水,用兩升泉水煮沸,再用兩升泉水煮滑石和代赭石,取出一升,去除渣滓,然後將百合湯和滑石湯混合,再次煮沸,得到一共一升五合的湯,熱服。

【滑石白魚散】 對症: 小便不通暢時使用。

材料: 滑石(二分),亂髮(二分燒成灰),白魚(二分)。

做法: 上述三種材料研磨成散粉,飲用時服用半錢匕,每日三次。

【鼠黏子湯】 用途: 治療初期的鬢疽,表現為熱多寒少、頭暈疼痛、口乾咽燥、口渴喜冷飲、二便不順暢、脈象沈實有力、煩躁疼痛。

材料: 鼠黏子湯具體成分未詳細列出,但此湯方主要針對鬢疽初期病症進行治療。

鼠黏子,桔梗,當歸,甘草梢,赤芍,連翹,玄參,地骨皮,防風,天花粉,木通(各一錢),大黃(炒一錢)
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前服。渣再煎服。

搜風解毒湯,治楊梅瘡。不犯輕粉。病深者月餘。淺者半月。即愈。服輕粉藥。筋骨攣痛。癱瘓不能動履者。服之亦效。(本草綱目入門名仙遺糧湯)

土茯苓(一兩),薏苡仁,金銀花,防風,木瓜,木通,白蘚皮(各五分),皂莢子(四分),人參(氣虛加七分),當歸(血虛加七分)

白話文:

【鼠黏子、桔梗、當歸、甘草梢、赤芍、連翹、玄參、地骨皮、防風、天花粉、木通(各取一分)、大黃(炒後取一分)】

用水兩鍾,煎至八分,餐前服用。煎過的藥渣再煎一次服用。

搜風解毒湯,用於治療楊梅瘡。不使用輕粉。病情嚴重的需要一個多月,輕微的則需十天左右,就能痊癒。若使用含輕粉的藥物,會導致筋骨疼痛,肌肉萎縮,無法行動。

土茯苓(取一兩),薏苡仁,金銀花,防風,木瓜,木通,白蘚皮(各取五分),皁莢子(取四分),人參(氣虛時加七分),當歸(血虛時加七分)。

水二大碗。煎飲。一日三服。惟忌飲茶。及牛。羊。雞。鵝。魚肉。燒酒。麥面。房勞。蓋秘方也。

傷寒。頭痛壯熱。百節疼痛方。(千金方)

柴胡,梔子仁,芍藥,知母(各四兩),升麻,黃芩,大青,杏仁(各三兩),石膏(八兩),香豉(一斤)

上十味。㕮咀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二升七合。分溫三服。若熱甚。加大黃四兩。

蜀漆散,瘧多寒者。名牡瘧主之。(金匱)

蜀漆(燒去腥),雲母(燒二日夜),龍骨(等分)

白話文:

飲食及生活忌諱

  • 水二大碗:使用兩大碗水。
  • 煎飲:將藥材煎煮後飲用。
  • 一日三服:每天三次服用。
  • 忌飲茶及忌食牛、羊、雞、鵝、魚肉:避免飲茶,不要吃牛、羊、雞、鵝和魚肉。
  • 燒酒、麥面、房勞:避免喝燒酒,不吃麥麵製品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蓋秘方也:這是一個秘密配方。

傷寒治療方案

  • 方名:傷寒、頭痛壯熱、百節疼痛方(出自《千金方》)。
  • 藥材
  • 柴胡、梔子仁、芍藥、知母(各四兩)
  • 升麻、黃芩、大青、杏仁(各三兩)
  • 石膏(八兩)
  • 香豉(一斤)
  • 煎煮方法:上述十味藥材細嚼,加水九升,煮至剩二升七合,分溫熱三次服用。
  • 特殊情況:若發熱很嚴重,可以加入大黃四兩。

蜀漆散治疗方

  • 方名:蜀漆散,專治多寒的瘧疾(出自《金匱》)。
  • 藥材
  • 蜀漆(燒去腥味)
  • 雲母(燒二日夜)
  • 龍骨(等分)

上三味。杵為散。未發前。以漿水半錢。溫瘧。加蜀漆半分。臨發時。服一錢匕。(一方。雲母作雲實。)

痰澼。心腹痛。兼冷方。(同上)

鱉甲(炙),柴胡,赤芍藥(各八分),甘草(炙),枳實(炙),生薑,白朮(各六分),檳榔(七個)

上八味。切。以水六升。煮七味。取二升半。去滓內檳榔末。分服八合。當利。忌海藻。菘菜。莧菜。桃。李。雀肉等。

飲酒房勞。虛受熱積。日不食。四體中虛熱。飲食不已。入百脈。心氣虛。令人錯謬失常方。(外臺)

白話文:

以上三種草藥,研磨成粉末。在發病前,用半錢的漿水加溫後服用,再加入半分的蜀漆。接近發病時,服用一錢匕的份量。

針對痰和濕氣所引起的腹痛,以及寒涼的病症,有一個方子。

鱉甲(炙)、柴胡、赤芍藥(各八分)、甘草(炙)、枳實(炙)、生薑、白朮(各六分)、檳榔(七個)。

以上八種草藥切碎,用水六升煮沸,剩下七味,取二升半,過濾掉渣,加入檳榔粉,分成兩次服用,每次八合。服用後應該有排便的反應。避免食用海藻、菘菜、莧菜、桃、李、雀肉等食物。

對於飲酒過量、勞累、虛弱導致的熱毒積聚、一天不吃東西、身體虛弱導致的熱症、不斷進食導致熱氣進入百脈、心氣虛弱,導致神智錯亂、行為失常的病症,有一個方子。

酸棗仁(半升),人參,白薇,枳實(炙),知母,栝蔞根,芍藥(各二兩),茯苓(三兩一作茯神)甘草(炙一兩),生地黃(八兩)

上十味。切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

葶藶大棗瀉肺湯,肺癰。喘不得臥。(金匱肺癰)療支飲不得息主之方。(千金)肺癰胸滿。一身面目浮腫。鼻塞清涕出。不聞香臭酸辛。咳逆上氣。喘鳴迫塞主之。(脈經)

葶藶(熬令黃色搗丸如彈丸大),大棗(十二枚)

上先以水三升。煮棗取二升。去棗內葶藶。煮取一升頓服。

白話文:

酸棗仁(半升)、人參、白薇、枳實(炙)、知母、栝樓根、芍藥(各二兩)、茯苓(三兩,一作茯神)、甘草(炙一兩)、生地黃(八兩)。

以上十味,切碎。用水一斗,煎煮至三升,分成三次服用。

葶藶大棗瀉肺湯,用於治療肺癰(即肺部疾病)、喘氣無法平躺的情況(金匱肺癰)。對於支飲(體內有積水)導致不能休息的情況,也有主要療效(千金)。

對於肺癰引起的胸滿、全身及面部浮腫、鼻塞流清涕、聞不到香味、酸味、辛味、咳嗽上氣、喘息呼吸困難等情況,均有主治作用(脈經)。

葶藶(熬至黃色後搗碎成丸,大小如彈丸)、大棗(十二枚)。

首先,用水三升,煮大棗至剩二升,取出大棗,加入葶藶,再煮至剩一升,一次性服用。

腰膝髀連腿腳疼酸者方。(外臺方)

杜仲(八兩),獨活(四兩),乾地黃(四兩),當歸,川芎(各四兩),丹參(五兩)

上六味。切。以絹袋盛。上清酒二斗。漬之五宿。初服二合。日再服。以知為度。忌蕪荑。

瑞金散,治婦人血氣撮痛。月經不行。預先嘔吐疼痛。及月信不通。(婦人大全良方又名薑黃散)

白話文:

治療腰、膝、大腿和腳部因疼痛或酸脹所引起的方子:

杜仲(八兩),獨活(四兩),乾地黃(四兩),當歸,川芎(各四兩),丹參(五兩)。

以上六種藥物,均需切碎。用綾緞袋包好,放入二斗的上清酒中浸泡五天。初時每次服用二合(約為一小杯),每日服用二次,直到感到舒適為止。忌食蕪荑。

瑞金散,用於治療婦女因血氣不調而引起的疼痛,以及月經不順或月經不通等問題。在月經來前可能會出現嘔吐或疼痛的情況。

片子薑黃(四兩),牡丹皮,莪朮,紅花,當歸,赤芍藥,川芎,桂心,延胡索(各兩半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酒三分。溫服日三。

腹中痃氣連心引痛緊急方。(外臺)

白朮(三兩),枳實(三兩炙),柴胡(四兩),鱉甲(二兩炙)

上四味。切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五合。去滓。空肚分三服。相去七八里久。能連服三四劑。始知驗。禁生冷。豬肉。並毒魚。大須慎之。頻服有效。忌莧菜。生蔥。

葵子茯苓丸,妊娠有水氣。身重小便不利。灑淅惡寒。起即頭眩者主之。(金匱)

葵子(一斤),茯苓(三兩)

上二味。杵為散。飲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小便利則愈。

白話文:

「片薑黃四兩、牡丹皮、莪朮、紅花、當歸、赤芍藥、川芎、桂心、延胡索各兩半。」這部分是藥材的組合。

「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酒三分。溫服日三。」這段描述了藥材的使用方式: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水一杯加上三分之一的酒,溫熱後在一天內分三次服用。

「腹中痃氣連心引痛緊急方。」這是一個針對腹部疼痛的急救方。

「白朮三兩、枳實三兩炙、柴胡四兩、鱉甲二兩炙。」這部分是另一個急救方的藥材組合。

「上四味。切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五合。去滓。空肚分三服。相去七八里久。能連服三四劑。始知驗。禁生冷。豬肉。並毒魚。大須慎之。頻服有效。忌莧菜。生蔥。」這段描述了第二個急救方的使用方法和一些飲食禁忌。

「葵子茯苓丸,妊娠有水氣。身重小便不利。灑淅惡寒。起即頭眩者主之。」這是一個名為「葵子茯苓丸」的藥方,用於處理懷孕時出現的水腫、身體沈重、小便不暢、發冷和起牀時頭暈的問題。

「葵子(一斤)、茯苓(三兩)。」這是「葵子茯苓丸」的藥材組合。

「上二味。杵為散。飲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小便利則愈。」這段描述了「葵子茯苓丸」的使用方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,每天三次,每次服用一匙,直到尿量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