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三畫 (5)
三畫 (5)
1. 三畫
千金通氣湯,療胸滿短氣。噎塞方。(同上)
半夏(八兩洗),生薑(六兩),桂心(二兩),吳茱萸(四十枚)
上四味。切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分溫三服。忌羊肉。餳。生蔥。(一方無桂心。用橘皮。)
千金調經湯,治婦女經水不調。或曾經小產。或帶下二十六病。腹痛口乾。或發熱。小腹急痛。手足煩熱。大腑不調。時時泄血。經水不調。久不懷孕。(回春)
當歸,川芎,白芍(酒炒各二錢),人參,阿膠(炒),牡丹皮,肉桂(各一錢),吳茱萸(炒一錢),麥門冬(去心),半夏(薑製各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
上銼一劑。生薑煎服。
千金療痰飲,飲食不消。乾嘔湯方。(外臺)
杏仁(去皮尖),枳實(炙),白朮(各三兩),茯苓,柴胡,生薑,芍藥(各四兩),旋覆花,人參,橘皮,細辛(各二兩),半夏(四兩洗),澤瀉(三兩)
上十三味。切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二升七合。分為三服。忌桃李。雀肉。大酢。生菜。羊肉。餳等物。
大柴胡湯,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復往來寒熱者。與此湯。但結胸無大熱者。此為水結在胸脅也。但頭微汗出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(傷寒太陽篇下)太陽病。過經十餘日。反二三下之。後四五日。柴胡證仍在者。先與小柴胡湯。嘔不止。心下急。鬱郁微煩者。為未解也。以此湯下之。
則愈。(同上中篇)傷寒發熱。汗出不解。心下痞硬。嘔吐而下利者主之。(同上下篇)按之心下滿痛者。此為實也。當下之。此湯主之。(金匱腹滿)傷寒後脈沉。沉者內實也。下解之。
柴胡(半斤),黃芩(三兩),芍藥(三兩),半夏(半升洗),生薑(五兩切),枳實(四枚炙),大棗(十二枚擘)
上七味。以水一斗二升。煮取六升。去滓再煎。更一升。日三服。一方用大黃二兩。若不加。恐不名大柴胡湯。
大承氣湯,陽明病脈遲。雖汗出不惡寒者。其身必重。短氣腹滿。而喘。有潮熱者。此外欲解。可攻裡也。手足濈然汗出者。此大便已硬也。此湯主之。若汗多微發熱。惡寒者。外未解也。其熱不潮。未可與承氣湯。若腹大滿不通者。可與小承氣湯。微和胃氣。勿令大泄下。
(傷寒陽明),陽明病。潮熱大便微硬者。可與此湯。不硬者。不可與之。若不大便六七日。恐有燥屎。欲知之法。少與小承氣湯。湯入腹中。轉失氣者。此有燥屎也。乃可攻之。若不轉失氣者。此但初頭硬。後必溏。不可攻之。攻之必脹滿。不能食也。欲飲水者。與水則噦。
其後發熱者。必大便復硬而少也。以小承氣湯和之。不轉失氣者。慎不可攻也。(同上),傷寒若吐。若下後不解。不大便五六日。上至十餘日。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。獨語如見鬼狀。若劇者。發則不識人。循衣摸床。惕而不安。微喘直視。脈弦者生。澀者死。微者但發熱讝語者。
白話文:
千金通氣湯,治療胸悶氣短的狀況。適用於吞嚥困難的症狀。
藥材:半夏(八兩,洗淨),生薑(六兩),桂心(二兩),吳茱萸(四十枚)。
做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,加水八升,煮至三升,濾去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服藥期間忌食羊肉、麥芽糖、生蔥。(有一種配方不使用桂心,改用橘皮。)
千金調經湯,治療婦女月經不調,或曾有小產,或白帶過多等二十六種婦科疾病。症狀包括腹痛、口乾,或發熱、小腹急痛、手腳煩熱、大便不順、時常出血、月經不調、久久未能懷孕等。
藥材:當歸、川芎、白芍(酒炒,各二錢),人參、阿膠(炒)、牡丹皮、肉桂(各一錢),吳茱萸(炒一錢),麥門冬(去心)、半夏(薑製,各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取一劑,用生薑煎煮後服用。
千金療痰飲,治療飲食不消化、乾嘔等症狀。
藥材:杏仁(去皮尖),枳實(炙),白朮(各三兩),茯苓、柴胡、生薑、芍藥(各四兩),旋覆花、人參、橘皮、細辛(各二兩),半夏(四兩,洗淨),澤瀉(三兩)。
做法:將以上十三味藥材切碎,加水九升,煮至二升七合,分三次服用。服藥期間忌食桃子、李子、麻雀肉、醋、生菜、羊肉、麥芽糖等食物。
大柴胡湯,適用於傷寒病發十多天,熱邪結在體內,出現時冷時熱的狀況。如果胸部結聚,但沒有明顯發熱,這是因為水邪停留在胸脅部位。如果頭部稍微出汗,則應使用大陷胸湯治療。傷寒病屬於太陽病,病程超過十多天,反而多次使用瀉下藥,過了四五天後,仍然出現柴胡證的症狀,應該先使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嘔吐不止,心下急迫,悶悶不樂,這是還沒痊癒的現象,可以使用此方攻下,即可痊癒。傷寒病發熱,出汗後症狀未解,心下痞硬,嘔吐又腹瀉,也是使用此方的症狀。按壓心下部位感覺滿痛,這是實證,應當攻下,此方主治此類情況。傷寒病後脈象沉細,表示體內有實邪,應當攻下以解決。
藥材:柴胡(半斤),黃芩(三兩),芍藥(三兩),半夏(半升,洗淨),生薑(五兩,切),枳實(四枚,炙),大棗(十二枚,掰開)。
做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,加水一斗二升,煮至六升,濾去藥渣後再煎煮至一升,分三次服用。有的配方會加入大黃二兩,若不加則可能不稱為大柴胡湯。
大承氣湯,適用於陽明病,脈象遲緩,雖然出汗但不怕冷,身體一定會感到沉重,氣短,腹部脹滿,呼吸急促,並且有潮熱的現象。這表示病邪將要解散,可以攻下裡實。如果手腳汗出濕黏,表示大便已經變硬。此時應使用此方。如果汗多並有輕微發熱,怕冷,表示表邪未解,熱也不會出現潮熱,不宜使用承氣湯。如果腹部脹滿不通,可以使用小承氣湯,稍微調理胃氣,不要過度瀉下。
陽明病,出現潮熱且大便微硬時,可以使用此方。若大便不硬,則不可使用。如果六七天不大便,可能是有燥屎,判斷的方法是,少量服用小承氣湯,若藥物進入腹中後會放屁,表示有燥屎,可以攻下。若不放屁,表示只是大便前端較硬,後段必定稀溏,不可攻下,攻下會導致脹滿,無法進食。想要喝水,但喝水則會噁心。
之後若又發熱,必定是大便再次變硬且量少。此時用小承氣湯調和,若沒有放屁,就絕對不可攻下。傷寒病若有嘔吐或瀉下後,症狀未解,五六天甚至十多天不大便,在傍晚時分出現潮熱,但不怕冷,自言自語好像見到鬼一樣,嚴重者會發病時認不出人,撫摸衣服或床鋪,焦躁不安,呼吸急促,眼神直視,脈象弦者為生,脈象澀者為死,輕微者只有發熱和胡言亂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