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七畫 (2)
十七畫 (2)
1. 十七畫
半夏(三兩洗),生薑(汁七合),桂心,附子(炮),甘草(炙),茯苓,桔梗(各一兩),蜀椒(二合),橘皮(二兩切)
上九味。切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半。去滓內薑汁。煎取四升半。分三服。服三劑佳。若欲服大散。並諸五石丸。必先服此方及進黃耆丸。輩必佳。忌海藻。菘菜。羊肉。餳。生蔥。豬肉。冷水。酢物。
薯蕷湯,治中心驚悸。而四肢緩。頭面熱。心胸痰滿。頭目眩冒。如欲搖動者。(千金)
薯蕷,麥門冬,人參(各四兩),生地黃,前胡,芍藥(各八分),枳實,遠志,生薑(各三分)茯苓,茯神(各六分),半夏(五分),甘草,黃芩,竹葉(各二分),秫米(三合)
上十六味。㕮咀。取江水。高舉手揚三百九十下。量取三斗。煮米減一斗。內半夏復減九升。去滓下藥。煮取四升。分四服。無江水處。以千里東流水代之。揚手令上頭也。秦中無江水。涇渭水可用。
薄荷湯,痧有於暑者。此方主之。(玉衡)
薄荷,香薷,連翹(各一錢),紫樸,金銀花,木通(各七分)
水二鍾。煎七分冷服。
白話文:
十七畫
將半夏(三兩,洗過)、生薑汁(七合)、桂心、附子(炮製過)、甘草(炙烤過)、茯苓、桔梗(各一兩)、蜀椒(二合)、橘皮(二兩,切好)這九味藥材切碎。加入七升水,煮到剩下二升半時,濾掉藥渣,再加入生薑汁,煎煮到剩下四升半。分三次服用,服用三劑效果最好。如果想要服用大散、或是搭配其他含有五石的藥丸,必須先服用這個藥方,或是服用黃耆丸之類的藥物,這樣效果才會好。服用此藥忌食海藻、白菜、羊肉、麥芽糖、生蔥、豬肉、冷水、醋等食物。
薯蕷湯,治療因中心驚悸而導致四肢無力、頭面發熱、心胸痰多、頭暈目眩、感覺身體要晃動的人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
將薯蕷、麥門冬、人參(各四兩)、生地黃、前胡、芍藥(各八分)、枳實、遠志、生薑(各三分)、茯苓、茯神(各六分)、半夏(五分)、甘草、黃芩、竹葉(各二分)、秫米(三合)這十六味藥材切碎。取江水,高舉手向上潑灑三百九十下,量取三斗水。先煮秫米到水量減少一斗,放入半夏,再煮到水量減少九升,濾掉藥渣,再放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下四升。分四次服用。沒有江水的地方,用千里以外向東流的水代替。潑水時要讓水往頭上灑。秦地沒有江水,可以用涇水或渭水代替。
薄荷湯,治療因暑氣引起的痧症,這個藥方主要治療這種情況。(出自《玉衡》)
將薄荷、香薷、連翹(各一錢)、紫厚朴、金銀花、木通(各七分)這六味藥材,加入兩碗水,煎煮到剩下七分時,放涼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