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六畫 (4)
十六畫 (4)
1. 十六畫
上十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五日一劑。服三劑。永除根本。
錢氏白朮散,治小兒脾胃久虛。嘔吐泄瀉。頻並不止。津液枯竭。煩渴多燥。但欲飲水。乳食不進。羸困少力。因而失治。變成風癇。不問陰陽虛實。並宜服之。(同上)
白茯苓(去皮),人參(去蘆),白朮(不見火),藿香(去土梗),木香(不見火),甘草(炙各一兩),乾薑(銼二兩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一錢。水一小盞。煎至半盞。去滓通口服。不拘時。更量兒大小加減。渴甚者並煎。任意飲之。
燒褌散,傷寒陰陽易之為病。其人身體重。少氣。少腹裡急。或引陰中。拘攣。熱上衝胸。頭重不欲舉。眼中生花。膝脛拘急者主之。(傷寒)
取婦人中褌近陰處火燒作灰
上姜水煎。又小兒骨蒸。勞熱肌瘦。減食者。每服一錢。加小麥。
白話文:
將以上十種藥材稍微搗碎,加入一斗水煮,煮到剩下三升,分成三次服用。每五天服用一劑,連續服用三劑,就能徹底根除病根。
錢氏白朮散,可以治療小兒因脾胃長期虛弱,導致嘔吐、腹瀉頻繁不止,體液枯竭,出現煩躁口渴、口乾舌燥,只想喝水,不想吃奶或食物,身體消瘦、虛弱無力,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可能會轉變成癲癇。不論病症是陰虛還是陽虛,都適合服用此藥。(內容同上)
白茯苓(去除外皮)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白朮(避免火烤)、藿香(去除泥土和莖梗)、木香(避免火烤)、炙甘草(各一兩)、乾薑(切碎,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一小杯水煎煮至剩半杯,去除藥渣後直接服用,不拘時間。可以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藥劑量。如果口渴嚴重,可以多煎一些,隨意飲用。
燒褌散,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陰陽易病,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、氣短、小腹內急,或牽引至陰部,出現拘攣、熱氣上衝胸口、頭重抬不起來、眼前出現幻影、膝蓋和小腿僵硬等症狀。(出自《傷寒論》)
取婦女穿過的內褲,靠近陰部的地方燒成灰。
加入薑汁水煎煮。另外,對於小兒骨蒸勞熱、肌肉消瘦、食慾減退的病症,每次服用一錢,可以加入小麥一起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