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五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十五畫 (2)

1. 十五畫

高良薑,當歸,桂心,芍藥,附子(炮),川芎(各一分),甘草(半分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匕。水三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熱服。評曰。產後。下痢非止一證。當隨所因而調之。既云欲冷當風。何所不至。寒熱風濕。本屬外因。喜怒憂思。還從自性。況勞逸飢飽。皆能致病。若其洞泄。可服調中湯。赤白滯下。非此能愈。各隨門類。別有正方。

調經方,產後四肢浮腫者何。答曰。產後敗血乘虛。停積於五臟經。流入四肢。留淫日深。卻還不得。腐壞如水。故令四肢面目浮腫。醫人不識。便作水氣治之。凡治水氣。多用導水藥。極虛人。夫差後既虛之。是為重虛。往往因致夭枉。但服此散。行瘀腫消即愈。(三因方)

沒藥(別研),琥珀,桂心,赤芍藥,當歸(各一兩),細辛,麝香(各半錢別研)

上為末。每服半錢匕。生薑汁溫酒。各少許調勻服。

增損四物湯,產後乍寒乍熱者何。答曰。陰陽不和。敗血不散。能令乍寒乍熱。產後血氣虛損。陰陽不和。陰勝則乍寒。陽勝則乍熱。陰陽相乘。則或寒或熱。若因產勞。臟腑血弱。不得宣越。故令敗血不散。入於肺。則熱。入於脾。則寒。醫人若誤作瘧疾治之。則謬矣。陰陽不和。

宜增損四物湯。敗血不散。奪命丹。又問二者何以別之。答曰。時有刺痛者。敗血。俱寒熱無他證者。陰陽不和。宜此方。(三因方)治婦人血氣不足。四肢惰怠。乏力少氣。兼治產後。下血過多。榮衛虛損。陽氣不和。乍寒乍熱。並宜服之。(易簡方)

當歸(去蘆),甘草(炙),芍藥,川芎(去蘆),乾薑(炮),人參(各等分)
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熱服。

樂令黃耆湯,療虛勞少氣。胸心痰冷。時驚惕。心中悸動。手足逆冷。體常自汗。補諸不足。五臟六腑虛損。腸鳴風濕。榮衛不調百病。又治風裡急方。(外臺)

黃耆(二兩),當歸(三兩),烏頭(三兩炮去皮尖破四片入蜜炙之金黃色),桂心(三兩),生薑(四兩),蜀椒(二兩去汗),人參(二兩),芍藥(二兩),大棗(七枚擘),茯苓(二兩),遠志(二兩去心),半夏(四兩洗)

上十二味。㕮咀。切。以水一斗五升。煮取四升。分服八合。日三。夜再。忌生蔥。羊肉。餳。豬肉。冷水。大酢。(千金有橘皮。細辛。前胡。甘草。麥門冬。無烏頭。蜀椒。遠志。為十四味。)

潤腸湯,治大便閉結不通。(回春)

當歸,熟地,火麻仁(去殼),桃仁(去皮),杏仁(去皮),枳殼,厚朴(去粗皮),黃芩,大黃(各等分),甘草

上銼一劑。水煎。空心熱服。大便通即止。藥不得多服。如修合潤腸丸將藥加減各為末。煉蜜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空心白湯吞下。切忌辛熱之物。

白話文:

[十五畫]

高良薑等藥方

將高良薑、當歸、桂心、芍藥、炮附子、川芎各取一份,甘草取半份,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三碗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。這個藥方適用於產後腹瀉不止的情況,但要根據造成腹瀉的原因來調整治療。產後身體虛弱時,如果又受寒風侵襲,更容易導致各種疾病。寒、熱、風、濕等是外在原因,而喜、怒、憂、思等則來自內在情緒,加上勞累、安逸、飢餓、飽食等都會引起疾病。如果是單純的腹瀉,可以服用調中湯來治療。如果是痢疾(赤白痢),這個藥方就無效了,需要根據不同的病症,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

調經散

產後出現四肢浮腫是什麼原因呢?這是因為產後身體虛弱,殘留的血瘀積在五臟經脈中,並流向四肢,久而久之,停留在四肢的瘀血會腐敗如水,導致四肢和面部浮腫。有些醫生不了解這種情況,會當作水腫來治療,而治療水腫常常會使用利尿藥。這對本就虛弱的產婦來說,無疑是雪上加霜,容易導致死亡。正確的做法是服用這個藥散,可以活血化瘀,浮腫自然會消退。

藥方:沒藥(需另外研磨)、琥珀、桂心、赤芍藥、當歸各一兩,細辛、麝香各半錢(需另外研磨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,用少量生薑汁和溫酒調和後服用。

增損四物湯

產後出現忽冷忽熱是什麼原因呢?這是因為陰陽不調,血瘀沒有散開。產後氣血虛弱,陰陽不協調,陰氣盛就會感到寒冷,陽氣盛就會感到發熱,陰陽互相影響,就會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。如果產後過於勞累,導致臟腑氣血虛弱,不能正常運行,殘留的瘀血就會停留在體內。瘀血進入肺部就會發熱,進入脾胃就會發冷。如果醫生誤診為瘧疾來治療,那就錯了。陰陽不和,應該使用增損四物湯來調理。如果瘀血沒有散開,可以使用奪命丹來治療。有人問:這兩種情況怎麼區分呢?如果寒熱交替且有刺痛感,那是瘀血;如果只有寒熱而沒有其他症狀,那是陰陽不和。這種情況適合用增損四物湯。

(易簡方)

此方可用於治療婦女氣血不足、四肢無力、疲憊少氣,也可用於治療產後出血過多、身體虛弱、陽氣不和、忽冷忽熱等症狀。

當歸等藥方

藥方:當歸(去除蘆頭)、炙甘草、芍藥、川芎(去除蘆頭)、炮薑、人參各等份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。

樂令黃耆湯

此藥方可以治療身體虛弱、氣短、胸悶痰多、心悸、手腳冰冷、自汗等症狀,也可以補益身體不足,治療五臟六腑虛損、腸鳴腹瀉、風濕、營衛失調等各種疾病。還可以用來治療風症引起的急迫情況。

(外臺方)

藥方:黃耆二兩,當歸三兩,烏頭三兩(炮製後去皮尖,切成四片,用蜂蜜炙至金黃色),桂心三兩,生薑四兩,蜀椒二兩(去汗),人參二兩,芍藥二兩,大棗七枚(掰開),茯苓二兩,遠志二兩(去心),半夏四兩(洗淨)。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,用水一斗五升煎煮至剩四升,分多次服用,每次服用八合,一天三次,晚上再服用兩次。忌吃生蔥、羊肉、麥芽糖、豬肉、冷水和醋。

(千金方中此方有橘皮、細辛、前胡、甘草、麥門冬,沒有烏頭、蜀椒、遠志,共十四味)

潤腸湯

此藥方可以治療大便閉結不通。

(回春方)

藥方:當歸、熟地、火麻仁(去殼)、桃仁(去皮)、杏仁(去皮)、枳殼、厚朴(去粗皮)、黃芩、大黃各等份,甘草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空腹時趁熱服用。大便通暢後就停止服藥,不要過量服用。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末,用蜂蜜製成丸藥,如梧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。切忌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