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四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十四畫 (3)

1. 十四畫

上二味。為散。取八分一匕。飲和服。日再服。蜜丸亦可。

蒲灰散,厥而皮水者主之。(金匱水氣)小便不利者主之。(同上)

蒲灰(七分),滑石(三分)

上二味。為散。飲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

膈氣丸,治氣食憂勞思慮方。(事證方)

半夏(湯浸七次薄切焙),桔梗(各二兩炒),肉桂(不見火),枳殼(去穰麩炒各一錢半)

上細末。薑汁糊丸。梧子大。薑湯下三十丸。臨臥服。

實脾散,治脾元虛腫。(本事方)

大附子(一個炮去皮臍),草果子(去皮),乾薑(炮各二兩),甘草(一兩炙),大腹(連皮六個),木香(一個切片)

上用水於砂器內同煮一半以來。擘開乾薑心肉白為度。不得全令水乾。恐近底焦。取出銼焙為末。每服空心。日午用沸湯點服。一方。有厚朴。白朮。木香。茯苓。共十味。治遍身腫。不煩渴。大便自調。或溏泄。小便雖少而不赤澀。此屬陰水。此湯主之。

實脾飲,治水腫。(回春)治中滿或鼓脹。兼脾虛發腫飽悶。(同上)

蒼朮,白朮,厚朴,枳殼,陳皮,茯苓(各一錢),砂仁(七分),木香(三分),香附,豬苓,澤瀉,大腹皮(各八分)

上銼作劑。燈心一團。水煎磨木香調服。(或枳殼代枳實名分消湯)

白話文:

十四劃

以上兩種藥材,磨成粉末。每次取八分之一湯匙,用開水調勻服用。一天服用兩次。也可以做成蜜丸服用。

蒲灰散,主要治療因氣血逆亂導致皮膚水腫的病症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水氣篇)也主治小便不暢的病症。(同上)

藥材成分:蒲灰(七分),滑石(三分)

以上兩種藥材,磨成粉末。每次用開水送服一湯匙(方寸匕),一天服用三次。

膈氣丸,用來治療因氣滯、飲食不調、憂慮、思慮等原因引起的病症。(出自《事證方》)

藥材成分:半夏(用湯浸泡七次後切薄片烘乾),桔梗(各二兩,炒過),肉桂(不經火烤),枳殼(去掉內瓤,用麩皮炒過,各一錢半)

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薑汁和成糊狀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用薑湯送服三十丸,睡前服用。

實脾散,用來治療脾臟虛弱導致的腫脹。(出自《本事方》)

藥材成分:大附子(一個,炮製過,去掉皮和臍),草果子(去掉皮),乾薑(炮製過,各二兩),甘草(一兩,炙過),大腹皮(連皮六個),木香(一個,切片)

以上藥材放在砂鍋中,加水一同煮,煮到剩下一半時取出。將乾薑剖開,取出中間的白肉部分為標準。不要讓水分完全煮乾,以免鍋底焦糊。取出後切碎烘乾,磨成粉末。每次在空腹時,用沸水沖服。另有一個配方,加入厚朴、白朮、木香、茯苓,共十味藥。用來治療全身腫脹,但不感到口渴,大便正常或有些溏泄,小便量少但不紅澀的病症。這種病症屬於陰水。這個湯藥主要治療這種情況。

實脾飲,用來治療水腫。(出自《回春》)也用來治療胸腹脹滿或鼓脹,同時伴有脾虛導致的腫脹和飽悶感。(同上)

藥材成分:蒼朮、白朮、厚朴、枳殼、陳皮、茯苓(各一錢),砂仁(七分),木香(三分),香附、豬苓、澤瀉、大腹皮(各八分)

以上藥材切碎做成藥劑。加入一團燈心草,用水煎煮,用研磨過的木香調服。(或者用枳殼代替枳實,名稱為分消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