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三畫 (7)
十三畫 (7)
1. 十三畫
痰澼。心腹痛。兼冷方。(同上)
鱉甲(炙),柴胡,赤芍藥(各八分),甘草(炙),枳實(炙),生薑,白朮(各六分),檳榔(七個)
上八味。切。以水六升。煮七味。取二升半。去滓內檳榔末。分服八合。當利。忌海藻。菘菜。莧菜。桃。李。雀肉等。
飲酒房勞。虛受熱積。日不食。四體中虛熱。飲食不已。入百脈。心氣虛。令人錯謬失常方。(外臺)
酸棗仁(半升),人參,白薇,枳實(炙),知母,栝蔞根,芍藥(各二兩),茯苓(三兩一作茯神)甘草(炙一兩),生地黃(八兩)
上十味。切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
葶藶大棗瀉肺湯,肺癰。喘不得臥。(金匱肺癰)療支飲不得息主之方。(千金)肺癰胸滿。一身面目浮腫。鼻塞清涕出。不聞香臭酸辛。咳逆上氣。喘鳴迫塞主之。(脈經)
葶藶(熬令黃色搗丸如彈丸大),大棗(十二枚)
上先以水三升。煮棗取二升。去棗內葶藶。煮取一升頓服。
腰膝髀連腿腳疼酸者方。(外臺方)
杜仲(八兩),獨活(四兩),乾地黃(四兩),當歸,川芎(各四兩),丹參(五兩)
上六味。切。以絹袋盛。上清酒二斗。漬之五宿。初服二合。日再服。以知為度。忌蕪荑。
瑞金散,治婦人血氣撮痛。月經不行。預先嘔吐疼痛。及月信不通。(婦人大全良方又名薑黃散)
片子薑黃(四兩),牡丹皮,莪朮,紅花,當歸,赤芍藥,川芎,桂心,延胡索(各兩半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酒三分。溫服日三。
腹中痃氣連心引痛緊急方。(外臺)
白朮(三兩),枳實(三兩炙),柴胡(四兩),鱉甲(二兩炙)
上四味。切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五合。去滓。空肚分三服。相去七八里久。能連服三四劑。始知驗。禁生冷。豬肉。並毒魚。大須慎之。頻服有效。忌莧菜。生蔥。
葵子茯苓丸,妊娠有水氣。身重小便不利。灑淅惡寒。起即頭眩者主之。(金匱)
葵子(一斤),茯苓(三兩)
上二味。杵為散。飲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小便利則愈。
白話文:
十三畫
痰飲停滯,導致心腹疼痛,兼有寒冷症狀的藥方。(與前述藥方類似)
使用炙過的鱉甲、柴胡、赤芍藥(各取八分),炙甘草、炙枳實、生薑、白朮(各取六分),以及檳榔(七個)。
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,先用水六升煮前七味藥材,煮至剩二升半時,去除藥渣,再加入檳榔末。分多次服用,每次服用八合。服用後應會有腹瀉反應。服藥期間忌食海藻、菘菜、莧菜、桃子、李子、麻雀肉等食物。
因飲酒、性生活過度,導致虛弱,體內累積熱氣,長期食慾不振,全身出現虛熱症狀,但仍不斷飲食,熱氣進入全身經脈,導致心氣虛弱,使人精神錯亂、行為失常的藥方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使用酸棗仁(半升)、人參、白薇、炙枳實、知母、栝蔞根、芍藥(各二兩),茯苓(三兩,亦有寫作茯神的)、炙甘草(一兩),生地黃(八兩)。
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,用水一斗煮至剩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
葶藶大棗瀉肺湯,用於治療肺癰,導致呼吸急促、難以平躺的症狀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·肺癰篇》)此方也可用於治療支飲導致的呼吸困難。(出自《千金方》)此外,還適用於肺癰導致的胸悶、全身水腫、面部浮腫、鼻塞流清涕、嗅覺喪失、咳嗽、呼吸困難、喘鳴等症狀。(出自《脈經》)
使用葶藶(將其炒至黃色後搗碎,製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)和大棗(十二枚)。
先用水三升煮大棗,煮至剩二升時,去除大棗,再加入葶藶丸,煮至剩一升,一次性頓服。
治療腰、膝、腿、腳疼痛酸麻的藥方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使用杜仲(八兩)、獨活(四兩)、乾地黃(四兩)、當歸、川芎(各四兩),以及丹參(五兩)。
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,用絹袋裝好,放入清酒二斗中浸泡五個晚上。初次服用二合,每天服用兩次,以症狀緩解為度。服藥期間忌食蕪荑。
瑞金散,用於治療婦女因血氣不暢導致的絞痛、月經不來、經前嘔吐疼痛,以及月經不通等症狀。(出自《婦人大全良方》,又名薑黃散)
使用片子薑黃(四兩)、牡丹皮、莪朮、紅花、當歸、赤芍藥、川芎、桂心、延胡索(各兩半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盞,加入三分酒,溫服,每日三次。
治療腹中痃氣,連帶心臟疼痛、腹部發緊的藥方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)
使用白朮(三兩)、炙枳實(三兩)、柴胡(四兩),以及炙鱉甲(二兩)。
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,用水七升煮至剩二升五合,去除藥渣。空腹分三次服用,每次服藥間隔七八里路程的時間。可以連續服用三四劑,方能見效。服藥期間禁止食用生冷食物、豬肉、有毒的魚類,必須謹慎。經常服用效果較好,忌食莧菜和生蔥。
葵子茯苓丸,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因水氣滯留導致的身體沉重、小便不利、怕冷、起身時頭暈等症狀。(出自《金匱要略》)
使用葵子(一斤)和茯苓(三兩)。
將以上二味藥材搗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方寸匕(古代量具,約一湯匙),每日三次。小便順暢後,症狀即可緩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