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三畫 (6)
十三畫 (6)
1. 十三畫
滋陰降火湯,治陰虛火動。發熱咳嗽。吐痰喘急。盜汗口乾。此方與六味地黃丸。相兼服之。大補虛勞神效。(回春)
當歸(酒洗一錢二分),白芍(酒炒一錢三分),生地黃(八分),熟地黃(薑汁炒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白朮(去蘆各一錢),陳皮(七分),黃蘗(去皮蜜水炒),知母(各五分),甘草(炙五分)
上銼一劑。生薑三片。大棗一枚。水煎。臨服入竹瀝。童便。薑汁少許。同服。
塌氣散,治腫。(幼幼新書)
中庸(樟柳根),赤小豆,橘皮紅,蘿蔔子,檳榔,甘草(各半兩),木香(一分)
上末二錢。水小盞。薑棗煎六分。通口服。量與。
塌氣散,瀉利差後。遍身腫主之。(同上)凡冷利日久。失醫治。遍身浮腫。卻如吹。脈洪是氣化為水。沉實還因積有之。氣順腫消為上法。氣平兩日。定多尿。莫交食。飽還憂滯。此疾元因積損脾。(同上)
茴香,白牽牛,甘草(炒),木香(各一錢)
上末半錢。紫蘇湯下。
滑石代赭湯,百合病。下之後者主之。(金匱百合)
百合(七枚擘),滑石(三兩碎綿裹),代赭石(彈丸一枚綿裹)
上先以水洗百合。漬一宿。當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別以泉水二升。煎滑石代赭。取一升去滓。後和合重煎。取一升五合。溫服。
滑石白魚散,小便不利主之。(同上消渴)
滑石(二分),亂髮(二分燒),白魚(二分)
上三味。杵為散。飲服半錢匕。日三服。
鼠黏子湯,治鬢疽初起。熱多寒少。頭眩作痛。口燥咽乾。渴當飲冷。二便秘澀。六脈沉實有力。煩悶疼痛者。(外科正宗)
鼠黏子,桔梗,當歸,甘草梢,赤芍,連翹,玄參,地骨皮,防風,天花粉,木通(各一錢),大黃(炒一錢)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前服。渣再煎服。
搜風解毒湯,治楊梅瘡。不犯輕粉。病深者月餘。淺者半月。即愈。服輕粉藥。筋骨攣痛。癱瘓不能動履者。服之亦效。(本草綱目入門名仙遺糧湯)
土茯苓(一兩),薏苡仁,金銀花,防風,木瓜,木通,白蘚皮(各五分),皂莢子(四分),人參(氣虛加七分),當歸(血虛加七分)
水二大碗。煎飲。一日三服。惟忌飲茶。及牛。羊。雞。鵝。魚肉。燒酒。麥面。房勞。蓋秘方也。
傷寒。頭痛壯熱。百節疼痛方。(千金方)
柴胡,梔子仁,芍藥,知母(各四兩),升麻,黃芩,大青,杏仁(各三兩),石膏(八兩),香豉(一斤)
上十味。㕮咀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二升七合。分溫三服。若熱甚。加大黃四兩。
蜀漆散,瘧多寒者。名牡瘧主之。(金匱)
蜀漆(燒去腥),雲母(燒二日夜),龍骨(等分)
上三味。杵為散。未發前。以漿水半錢。溫瘧。加蜀漆半分。臨發時。服一錢匕。(一方。雲母作雲實。)
白話文:
滋陰降火湯: 這帖藥方用來治療因為陰虛導致虛火上炎的症狀,像是發燒咳嗽、痰多喘氣急促、盜汗口乾等。這個方子可以搭配六味地黃丸一起服用,對於大補虛勞有很好的效果。
藥材包括:酒洗過的當歸一錢二分、酒炒過的白芍一錢三分、生地黃八分、用薑汁炒過的熟地黃、去心的天門冬、去心的麥門冬、去蘆的白朮各一錢、陳皮七分、用蜜水炒過的黃柏、知母各五分、炙甘草五分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大棗,用水煎煮。快要服用時,加入少許竹瀝、童便和薑汁一起服用。
塌氣散: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腫脹。
藥材包括:樟柳根(中庸)、赤小豆、橘子皮紅色的部分、蘿蔔子、檳榔、甘草各半兩,以及木香一分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取二錢,用少量水和小碗的薑棗湯煎煮後服用。藥量可以根據情況調整。
塌氣散: 這個方子也用於治療拉肚子後全身腫脹的情況。如果是因為長期虛寒拉肚子,沒有及時治療,導致全身腫脹,像吹氣球一樣,脈象洪大,這是因為氣化功能失調導致水腫;如果是脈象沉實,則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積滯。治療的原則是讓氣機順暢,腫脹就會消退。如果氣機平穩,兩天後應該會多排尿,但要注意不要吃太飽,以免加重滯礙。這種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虛損。
藥材包括:茴香、白牽牛、炒甘草、木香各一錢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取半錢,用紫蘇湯送服。
滑石代赭湯: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百合病,尤其是發汗或瀉下後產生的症狀。
藥材包括:掰開的百合七枚、用布包好的滑石三兩、用布包好的代赭石如彈丸大小的一枚。
使用方法:先用水洗百合,浸泡一夜,等水面出現泡沫時,倒掉水,再加入二升泉水煎煮至一升,去渣。另外用二升泉水煎滑石和代赭石,取一升去渣。然後將兩者混合,再次煎煮至一升五合,溫服。
滑石白魚散: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小便不利。
藥材包括:滑石二分、燒過的亂髮二分、白魚二分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取半錢匕,用開水沖服,每日三次。
鼠黏子湯: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初期發作的鬢疽,症狀包括發熱多而寒冷少、頭暈頭痛、口乾咽燥、想喝冷飲、大小便不順暢、脈象沉實有力、煩悶疼痛等。
藥材包括:鼠黏子、桔梗、當歸、甘草梢、赤芍、連翹、玄參、地骨皮、防風、天花粉、木通各一錢,以及炒過的大黃一錢。
使用方法:用水二碗煎至八分,飯前服用,藥渣可再次煎煮服用。
搜風解毒湯: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梅毒,不用輕粉也可以治癒。病情深的需要一個多月,淺的則半個月就能痊癒。如果之前服用過輕粉藥,導致筋骨攣痛、癱瘓不能活動,服用這個方子也有效果。
藥材包括:土茯苓一兩、薏苡仁、金銀花、防風、木瓜、木通、白鮮皮各五分、皂莢子四分,氣虛者加人參七分,血虛者加當歸七分。
使用方法:用水兩大碗煎煮後飲用,每日三次。服用期間忌茶、牛羊雞鵝魚肉、燒酒、麥面,以及房事。這是一個秘方。
傷寒頭痛發熱,全身疼痛方: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、高燒和全身關節疼痛。
藥材包括:柴胡、梔子仁、芍藥、知母各四兩,升麻、黃芩、大青、杏仁各三兩,石膏八兩,香豉一斤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九升煮至二升七合,分三次溫服。如果發熱嚴重,可以加大黃四兩。
蜀漆散: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瘧疾,尤其是寒冷症狀明顯的「牡瘧」。
藥材包括:燒過去除腥味的蜀漆、燒過兩日兩夜的雲母、龍骨,等量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搗成粉末。在瘧疾發作前,用米漿水送服半錢;如果是溫瘧,則加入蜀漆半分。在瘧疾發作時,服用一錢匕(匙)。 (也有方子提到雲母可以用雲實代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