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方劑辭典》~ 十二畫 (9)
十二畫 (9)
1. 十二畫
雲林參苓白朮散,治氣虛泄瀉。凡虛瀉者。飲食入胃即瀉。水穀不化。脈微弱是也。(回春)治痘出裡寒。飲食少進。大便泄瀉。小便清白。神氣倦。口鼻氣冷。瘡不起發。(保赤全書)
人參,白朮(去蘆),茯苓(去皮),砂仁(炒),山藥(炒),藿香,陳皮,乾薑(炒),蓮肉(去心皮),訶子(煨),肉蔻(煨去油),甘草(炒各等分)
上銼一劑。生薑一片。燈心一圈。水煎服。嘔噦噁心。加半夏。烏梅。元氣虛脫。昏倦。加黃耆。升麻少許。去砂仁。藿香。飽悶。加厚朴。去內蔻。訶子。水小短澀。加木通。車前炒。去乾薑。瀉甚不止。加炒蒼朮。烏梅。熟附子少許。
越脾湯,風水惡風。一身悉腫。脈浮不渴。續自汗出無大熱主之。(金匱)
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斤),生薑(一兩),大棗(十五枚),甘草(二兩)
上五味。以水六升。先煮麻黃去上沫。內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分溫三服。
越脾加朮湯,治內極熱。則身體津脫。腠理開。汗大泄。厲風氣下焦腳弱。(金匱)里水者。一身面目黃腫。其脈沉。小便不利。故令病水。假如小便自利。此亡津液。故令渴也。主之。(同上)
于越脾湯內加白朮四兩。惡風加附子一枚炮。
越脾加半夏湯,咳而上氣為肺脹。其人喘。目如脫狀。脈浮大者主之。(同上)
于越脾湯內。加半夏半斤。
提肛散,治氣虛肛門下墜及脫肛便血。脾胃虛弱等症。(正宗)
川芎,歸身,白朮,人參,黃耆,陳皮,甘草(各一錢),升麻,柴胡,條芩,黃連,白芷(各五分)
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渣再煎服。
提氣散,脫肛乃脾肺虛寒也。下脫肛門翻出也。宜此方。(壽世保元)蓋肺與大腸為表裡。肛者大腸門。肺實熱則閉結。虛寒則脫肛。腎主大腸。故肺腎虛者。多有此症。(同上)
黃耆(蜜炒),人參,白朮(去蘆),當歸(各一錢),白芍(炒八分),乾薑(炒),柴胡,升麻,羌活(各五分),甘草(炙二分)
上銼。水煎服。
鉤藤散,治肝厥頭昏。清頭目。(準繩)
鉤藤,陳皮,半夏,麥門冬,茯苓,茯神(各半兩),石膏,人參,甘菊花,防風(各半兩),甘草(一分炙)
上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鍾半。姜七片。煎八分溫服。
鉤藤飲,治吐利。脾胃虛。慢驚。(幼幼新書)
鉤藤(二分),蟬殼,防風(焙),人參(切去須焙),麻黃(去節),白殭蠶(炒),天麻,蠍尾(去毒炒各半兩),甘草(炙),川芎(各一分),麝香(一錢)
細末二錢。水一盞。煎六分。溫服。量與。寒多加附子半錢。無時。
舒筋湯,臂痛不能舉。有人常苦左臂痛。或以為風為濕。諸藥悉投。繼以針灸。俱不得效。用此方而愈。蓋是氣血凝滯。經絡不行所致。非風濕。腰以下食前服。腰以上食後服。(準繩)
白話文:
雲林參苓白朮散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氣虛引起的腹瀉。凡是虛性腹瀉,通常是吃了東西就拉,大便裡面有未消化的食物,脈象微弱無力。這個方子也可用於治療痘疹剛出時,因為體內虛寒,導致食慾不振,腹瀉,小便清澈,精神疲倦,口鼻發涼,痘疹難以發出來的情況。
藥物組成:人參、白朮(去蘆)、茯苓(去皮)、炒砂仁、炒山藥、藿香、陳皮、炒乾薑、去心蓮子肉、煨訶子、煨肉豆蔻(去油)、炙甘草,每種藥材的量都一樣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切碎,取一份,加入生薑一片、燈心草一小圈,用水煎服。如果出現嘔吐噁心的情況,可以加半夏;如果是元氣虛脫、昏睡疲倦,可以加黃耆和少量升麻,並去掉砂仁和藿香;如果感到腹脹悶,可以加厚朴,並去掉肉豆蔻和訶子;如果小便不利,可以加木通和炒車前子,並去掉乾薑;如果腹瀉不止,可以加炒蒼朮、烏梅和少量熟附子。
越脾湯
這個方子治療的是風水病,症狀是身體浮腫,怕風,全身都腫,脈象浮大,口不渴,持續出汗但沒有發熱。
藥物組成:麻黃(六兩)、石膏(半斤)、生薑(一兩)、大棗(十五枚)、甘草(二兩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五味藥材,加入六升水,先煮麻黃,撈出水面上的泡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煎煮至剩下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
越脾加朮湯
這個方子治療體內極度燥熱,導致身體津液喪失,皮膚毛孔大開,大量出汗,厲風邪氣侵入下焦,導致腿腳無力的情況。也治療裡水病,症狀是全身和面部黃腫,脈象沉,小便不通暢,因此導致水腫。如果小便能夠自行排出,表示是津液喪失,這會導致口渴。
這個方子是在越脾湯的基礎上,加入四兩白朮。如果怕風,可以加一枚炮附子。
越脾加半夏湯
這個方子治療咳嗽氣喘,表現為肺脹,喘息不止,眼睛看起來像要脫落出來一樣,脈象浮大。
這個方子是在越脾湯的基礎上,加入半斤半夏。
提肛散
這個方子治療因氣虛導致的肛門下墜、脫肛出血,以及脾胃虛弱等症狀。
藥物組成:川芎、當歸身、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、陳皮、甘草(各一錢),升麻、柴胡、條芩、黃連、白芷(各五分)。
使用方法:用水兩碗煎至八分,在飯前服用,藥渣可以再煎一次服用。
提氣散
脫肛是因為脾肺虛寒所致,肛門外翻脫出,這個方子適用於這種情況。肺和大腸互為表裡,肛門是大腸的出口。肺實熱會導致大便閉結,肺虛寒則會導致脫肛。腎主大腸,所以肺腎虛弱的人,常常會有脫肛的症狀。
藥物組成:蜜炙黃耆、人參、白朮(去蘆)、當歸(各一錢),炒白芍(八分),炒乾薑、柴胡、升麻、羌活(各五分),炙甘草(二分)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服。
鉤藤散
這個方子治療肝氣上逆導致的頭暈,可以清醒頭目。
藥物組成:鉤藤、陳皮、半夏、麥門冬、茯苓、茯神(各半兩),石膏、人參、甘菊花、防風(各半兩),炙甘草(一分)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碗半水,以及七片生薑,煎煮至八分,溫服。
鉤藤飲
這個方子治療嘔吐腹瀉,脾胃虛弱,以及小兒慢驚風。
藥物組成:鉤藤(二分),蟬殼、焙防風、切開並焙過的人參(去須)、去節麻黃、炒白殭蠶、天麻、去毒炒蠍尾(各半兩),炙甘草、川芎(各一分),麝香(一錢)。
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一碗水,煎煮至六分,溫服。用量要適量。如果體內寒氣較多,可以加半錢附子。服藥時間沒有限制。
舒筋湯
這個方子治療手臂疼痛,舉不起來。有人常常左臂疼痛,以為是風濕,用了很多藥,又針灸,都沒效果。使用這個方子卻治好了。這是因為氣血凝滯,經絡不暢所導致的,不是風濕。腰部以下的疼痛在飯前服藥,腰部以上的疼痛在飯後服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