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二畫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十二畫 (8)

1. 十二畫

上銼一劑。水煎食遠服。

疏經活血湯,治遍身走痛如刺。左足痛尤甚。左屬血。多因酒色損傷。筋脈虛空。被風寒濕熱。感於內。熱包於寒。則痛傷筋絡。是以晝輕夜重。宜以疏經。活血。行濕。此非白虎。歷節風也。(同上)

當歸(酒洗一錢二分),白芍(酒炒一錢半),生地(酒洗),蒼朮(米泔浸),牛膝(去蘆酒洗),陳皮(去白),桃仁(去皮尖炒),威靈仙(酒洗各一錢),川芎,漢防己(酒洗),羌活,防風(去蘆),白芷(各六分),龍膽草(八分酒洗),茯苓(去皮七分),甘草(四分)

上銼一劑。生薑三斤。水煎空心溫服。忌生冷溫物。

異功散,治婦人血冷氣痛。心胸煩悶。不思飲食。四肢無力。頭目昏疼。寒熱往來。狀似勞倦。並治之。(醫書大全)

牡丹,芍藥,白芷,乾薑(各三錢),當歸,陳皮,官桂,玄胡,川芎,桔梗(各半兩),烏藥(半兩)

上為末。每二錢。生薑三片。酒水各半盞。煎七分。溫服。初生時。宜服此藥。每日三服。七日後。漸減服。數至十日滿。永無疾病。服後些少。腹痛不妨。

異功散,溫中和氣。治吐瀉。不思食。凡治小兒虛冷病。先與數服。以正其氣。(直訣)
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(炙),陳皮(各等分)

上每二錢。水一盞。生薑五片。棗二個。煎七分。食前溫熱服。

異功散,能除風寒熱濕痹。調和陰陽。滋養氣血。使痘瘡易出。易靨。不至癢塌。善救表虛。文中代代為醫。不敢妄處藥餌。思人身難得。因果非輕。(陳氏方)

木香,官桂,當歸,茯苓,人參,陳皮,厚朴,肉蔻(各一兩),丁香,附子(炮),半夏(各一兩半),白朮(一兩)

上每三錢。水一大盞半。生薑五片。肥棗三枚。煎六分。空心溫服。

萎蕤湯,治風溫之病。脈陰陽俱浮。汗出體重。其息必喘。其形狀不仁。嘿嘿但欲眠。下之者。則小便難。發其汗者。必讝語。加燒針者。則耳聾難言。但吐下之。遺失便利如此者。宜服之方。(千金方無葛根)治冬溫。及春月中風傷寒。則發熱頭腦痛。咽喉干舌強。骨肉疼。

心胸痞滿。腰背強。亦治風溫。(小品方)風溫者。脈尺寸俱浮。頭痛身熱。常自汗出。體重其必喘。四肢不收。嘿嘿但欲眠。治在少陰。厥陰。不可發汗。發即讝語。獨語。內煩躁。不得臥。若驚癇。目亂無精。如此死者。醫殺之耳。(準繩無白薇有白芷)治風溫咳嗽。及冬溫發熱。

頭眩咽乾舌強。(醫通)

萎蕤(一錢五分),石膏(二錢碎),白薇,麻黃(去節),川芎,葛根,羌活,甘草,杏仁(去皮尖碎),青木香(各一錢)

上水煎。日三服。千金方。無葛根。用獨活。以上九味。㕮咀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分三服。取汗。若一寒一熱。加朴硝一分。及大黃三兩下之。如無木香。可用麝香一分。

白話文:

[十二畫]

將藥材切碎,煮成一劑。用水煎煮,在飯後空腹時溫服。

疏經活血湯,治療全身像針刺般的疼痛,尤其是左腳疼痛最嚴重。中醫認為左邊屬血,多因飲酒、性慾過度導致損傷,造成筋脈虛弱空虛,又感受風寒濕熱的侵襲。熱邪包覆寒邪,導致疼痛傷及筋絡,因此白天較輕,晚上加重。應該用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、祛濕的藥方來治療。這不是白虎歷節風(指關節疼痛變形的疾病)。(與上文相同)

**藥方組成:**當歸(用酒洗過,1錢2分)、白芍(用酒炒過,1錢半)、生地(用酒洗過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過)、牛膝(去除蘆頭用酒洗過)、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)、桃仁(去除外皮和尖端,炒過)、威靈仙(用酒洗過,各1錢)、川芎、漢防己(用酒洗過)、羌活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白芷(各6分)、龍膽草(用酒洗過,8分)、茯苓(去除外皮,7分)、甘草(4分)。

將藥材切碎,煮成一劑。用生薑三斤,加水煎煮,空腹時溫服。忌食生冷及溫熱食物。

異功散,治療婦女因血虛寒冷引起的氣痛,伴隨心胸煩悶、不想吃東西、四肢無力、頭暈目眩、寒熱交替等症狀,看起來像勞累過度,都可用此藥治療。(出自《醫書大全》)

**藥方組成:**牡丹、芍藥、白芷、乾薑(各3錢)、當歸、陳皮、肉桂、玄胡、川芎、桔梗(各半兩)、烏藥(半兩)。

將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取二錢,加生薑三片,酒和水各半盞,煎煮至剩七分,溫服。剛生產後,適合服用此藥,每日三次,七天後逐漸減少服藥次數,到十天療程結束,就能永保健康。服藥後若有輕微腹痛,無須擔心。

異功散,能溫暖中焦,調和氣機,治療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。凡是治療小兒體虛寒冷的疾病,先服用幾次此藥,以扶正體內氣機。(出自《直訣》)

**藥方組成:**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(炙烤過)、陳皮(各等份)。

每次取二錢,加水一盞,生薑五片,紅棗二顆,煎煮至剩七分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

異功散,能祛除風寒濕熱引起的痺症,調和陰陽,滋養氣血,使痘瘡容易發出來,容易癒合,不會引起搔癢和凹陷疤痕。能很好地治療體表虛弱的症狀。文中提到歷代為醫者,都不敢隨意開藥,認為人的生命來之不易,因果報應不可輕忽。(出自《陳氏方》)

**藥方組成:**木香、肉桂、當歸、茯苓、人參、陳皮、厚朴、肉豆蔻(各一兩)、丁香、附子(炮製過)、半夏(各一兩半)、白朮(一兩)。

每次取三錢,加水一大盞半,生薑五片,肥棗三枚,煎煮至剩六分,空腹時溫服。

萎蕤湯,治療風溫病。脈象陰陽兩部都浮,伴隨出汗、身體沉重、呼吸急促、身體麻木不仁、昏昏欲睡。如果用瀉下藥,會導致小便困難;如果用發汗藥,會導致說胡話;如果用燒針治療,會導致耳聾難以言語。只能用嘔吐、瀉下的方法來治療。若出現以上這些小便困難等狀況,適合服用此藥方。(《千金方》中沒有葛根)也可用於治療冬季溫病及春季中風感寒,症狀有發熱頭痛、咽喉乾燥、舌頭僵硬、骨肉疼痛、心胸痞悶、腰背僵硬。也可用於治療風溫。(出自《小品方》)所謂風溫,症狀是脈象寸關尺皆浮、頭痛發熱、常常自汗、身體沉重、呼吸急促、四肢無力、昏昏欲睡,病位在少陰、厥陰經。不能用發汗的方法,否則會導致說胡話、自言自語、內心煩躁、無法入睡,若出現驚厥、癲癇、眼神渙散、沒有精神,這樣死亡的,都是醫生害死的。(《準繩》中沒有白薇,有白芷)還能治療風溫引起的咳嗽,以及冬季溫病引起的高燒、頭暈、咽喉乾燥、舌頭僵硬。(出自《醫通》)

**藥方組成:**萎蕤(1錢5分)、石膏(2錢,打碎)、白薇、麻黃(去除節,各1錢)、川芎、葛根、羌活、甘草、杏仁(去除外皮和尖端,打碎)、青木香(各1錢)。

將藥材用水煎煮,每日服用三次。《千金方》中沒有葛根,而是用獨活。以上九味藥材切碎,加入八升水,煎煮至剩三升,去除藥渣,分三次服用,以求發汗。如果出現一寒一熱的狀況,加入朴硝一分,以及大黃三兩,進行瀉下。如果沒有木香,可用麝香一分代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