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二畫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十二畫 (5)

1. 十二畫

犀角飲子,治風熱上壅。耳內聾閃。焮腫掣痛。膿血流出。(準繩)

犀角(鎊),木通,石菖蒲,甘菊花(去根枝),玄參,赤芍藥,赤小豆(炒各二錢),甘草(炙一錢)

水二鍾。生薑五片。煎至一鍾。不拘時候。

犀角湯,治熱毒流入四肢。歷節腫痛方。(千金)

犀角(二兩),羚羊角(一兩),前胡,黃芩,梔子仁,射干(各三兩),大黃,升麻(各四兩),豉(一升)

上九味。㕮咀。以水九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分三服。

犀角湯,治風毒熱。頭面腫方。(同上)

犀角,生薑(各二兩),苦參,栝蔞根,防風(各一兩),石膏(六兩),黃芩,青木香,升麻(各三兩),防己(一兩半),竹葉(二握)

上十一味。㕮咀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二升。分三服。相去十里久。內消不利。

犀角升麻湯,王檢正希皋。昔患鼻額間痛。或麻痹不仁。如是者數年。忽一日連口唇。頰車。髮際。皆痛不可開。口雖言語飲食亦相妨。左額與頰上常如糊急。手觸之則痛。予作足陽明經絡受風毒。傳入經絡。血凝滯而不行。故有此證。或者以排風小續命。透水丹之類與之。皆不效。予制此湯贈之。服數日而愈。(本事方)

上等犀角(鎊一兩二分),真川升麻(一兩),防風(去蘆),羌活(各三分),白芷(不見火),黃芩(去皮),川芎(洗),白附子(焙各半兩),甘草(炙一分)

上粗末。每服四大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食後臨臥。日三四服。

犀角消毒飲,治大人。小兒。內蘊邪熱。咽膈不利。痰涎壅嗽。眼赤臉腫。腮項結核。癰腫毒聚。遍身風疹。癉毒赤瘦。及瘡疹已出未出。不能快透。並皆治療。小兒疹痘欲出及已出。熱未解。急進此藥。三四服。快透消毒。應神效。(局方)

鼠黏子(炒六十四兩),荊芥穗,甘草(各十六兩),防風(去苗八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滓食後溫服。吳昆醫方考曰。此方名犀角。無犀角者。謂其功同乎犀角也。

溫中當歸湯,療暴冷。心腹刺痛。面目青。肉冷。汗出。欲霍亂吐下。脈沉細者。及傷寒毒冷。下清水變作青白滯下。及白滯後。還復下清水者。悉主之。此方可以調諸冷痛也。(外臺)

當歸,人參,乾薑,茯苓,厚朴(炙),桂心,青木香,桔梗,芍藥,甘草(炙各二兩)

上十味。切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分溫服。日三服。不耐青木香者。以犀角一兩代之。忌海藻。菘菜。豬肉。醋物。生蔥等。

溫中補脾湯,慢驚之後。多因吐瀉。或因久瀉。或因久瘧而得之。身冷。面或白或黃。不甚搐搦。目微微上視。口鼻中氣寒。大小便清。目昏睡露睛。筋脈拘攣。俗謂之天吊風。蓋因脾土極虛。中氣不足。故寒痰壅盛。而風動筋急也。此陰證也。又危證也。急宜溫中補脾。則風痰自退。

白話文:

犀角飲子:治療風熱之邪氣向上侵擾,導致耳朵內出現耳鳴、聽力下降,以及紅腫、抽痛,甚至流膿血的狀況。

藥材:犀角(磨粉)、木通、石菖蒲、甘菊花(去除根部和枝幹)、玄參、赤芍藥、赤小豆(炒過),各二錢;甘草(炙烤過),一錢。

用法: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剩下一碗。不拘時間服用。

犀角湯:治療熱毒侵入四肢,導致關節腫痛的狀況。

藥材:犀角,二兩;羚羊角,一兩;前胡、黃芩、梔子仁、射干,各三兩;大黃、升麻,各四兩;豆豉,一升。

用法: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,加水九升,煎煮至剩三升,去除藥渣後分三次服用。

犀角湯:治療風毒引起的發熱,導致頭面腫脹的狀況。

藥材:犀角、生薑,各二兩;苦參、栝蔞根、防風,各一兩;石膏,六兩;黃芩、青木香、升麻,各三兩;防己,一兩半;竹葉,兩把。

用法: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,加水七升,煎煮至剩二升,分三次服用,每次服藥間隔約十里路程的時間。如果服用後排便不順暢,屬於正常現象。

犀角升麻湯:王檢正希皋曾患鼻額間疼痛,或麻木不仁,持續數年。某日突然連口唇、臉頰、髮際都疼痛難忍,甚至影響說話和進食。左額頭和臉頰常常有緊繃感,用手觸碰就會疼痛。我認為這是足陽明經絡受到風毒侵襲,傳入經絡,導致血瘀不通而引起的。有人用排風小續命湯、透水丹等藥物治療,都沒有效果。我給他開了這個藥方,服用數日後痊癒。

藥材:犀角(磨粉),一兩二分;川產升麻,一兩;防風(去除蘆根)、羌活,各三分;白芷(不經火炒)、黃芩(去除外皮)、川芎(洗淨)、白附子(焙乾),各半兩;甘草(炙烤過),一分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大錢,加水一碗半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飯後和臨睡前服用,每日三到四次。

犀角消毒飲:治療成人和小孩體內蘊藏邪熱,導致咽喉不適、痰多咳嗽、眼睛紅腫、臉部腫脹、腮腺和頸部出現結塊、癰腫毒瘡、全身出現風疹、丹毒、身體消瘦等狀況。也適用於麻疹等疾病,無論是剛開始發疹還是已經出疹,只要熱邪未解,服用此藥三四次,就能快速透疹解毒,效果顯著。

藥材:鼠黏子(炒過),六十四兩;荊芥穗、甘草,各十六兩;防風(去除苗),八兩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碗,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飯後溫服。吳昆在《醫方考》中說,此方名為犀角,是因其功效和犀角相同,沒有犀角時,可用此方替代。

溫中當歸湯:治療因突然受寒而引起的心腹刺痛、面色青紫、身體發冷、出汗、想吐瀉等類霍亂症狀,以及因寒邪侵襲而引起的傷寒、下痢清水並轉為青白色黏液,或下白黏液後又轉回下清水等狀況。此方可用於調治各種因寒冷引起的疼痛。

藥材:當歸、人參、乾薑、茯苓、厚朴(炙烤過)、桂心、青木香、桔梗、芍藥、甘草(炙烤過),各二兩。

用法: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,加水八升,煎煮至剩三升,分溫服,每日三次。如果對青木香不耐受,可用犀角一兩替代。服藥期間忌食海藻、菘菜、豬肉、醋、生蔥等食物。

溫中補脾湯:用於治療慢驚風之後,多因嘔吐、腹瀉,或久瀉、久瘧等導致的身體發冷、面色發白或發黃、輕微抽搐、眼睛微微上翻、口鼻呼吸寒冷、大小便清稀、眼睛昏花嗜睡、筋脈拘攣等症狀。俗稱天吊風,這是由於脾土極度虛弱,中氣不足,導致寒痰雍盛,引發風邪,導致筋脈緊張。此屬陰證危症,應急需溫補脾胃,則風痰自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