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走嘉言

《方劑辭典》~ 十二畫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十二畫 (4)

1. 十二畫

大黃,厚朴,枳實,芒硝,人參,地黃,當歸

照常煎服。

黃蘗黑散,療小兒臍中汁不差方。(外臺)

黃蘗(炙一兩),釜底墨(四分)

上二味。搗和作散。以粉臍中即差。

犀角地黃湯,治傷寒及溫病。應發汗而不汗之。內畜血者。及鼻衄吐血不盡。內余瘀血。大便黑麵黃。消瘀血。(千金)

犀角(一兩),生地黃(八兩),芍藥(三兩),牡丹皮(二兩)

上以水九升。煮取三升。分三服。喜忘如狂者。加大黃二兩。黃芩三兩。其人脈大來遲。腹不滿。自言滿者。為無熱。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。(又溫疫論云。服桃仁承氣湯。畜血盡。而熱亦盡。大勢已去。亡血過多。余焰尚存者。宜此湯。)

犀角地黃湯,治一切吐血。衄血。咳血。咯血。唾血。並皆治之。(回春)

犀角(一錢鎊),牡丹皮(一錢半),生地黃(二錢),赤芍藥(一錢半),當歸(一錢),黃芩(一錢)

上銼一劑。水煎熟入茅根汁。磨京墨。調服。

犀角旋覆花湯,夫腳氣之疾。先起嶺南。稍來江東。得之無漸。或微覺疼痹。或兩脛腫滿。或行起澀弱。或上入腹不仁。或時冷熱。小便澀。喘息氣衝喉。氣急欲死。食嘔不下。氣上逆者。皆其候也。先覺此證。先與此湯。(千金方)

犀角,旋覆花(各二兩),橘皮,茯苓(各二兩),大棗(二七枚),香豉(一升),紫蘇莖葉(一握)

上八味。㕮咀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二升七合。分三服。相去十里久服之。以氣下小便利為度。(崔氏。名小犀角湯。如其不下。服後大犀角湯。)

犀角麻黃湯,服大犀角湯。竟不下。氣急不定。主之。(同上)

犀角,麻黃,防風,獨活(崔氏用茯苓),防己,芎藭,白朮,羚羊角(崔氏用附子),當歸,黃芩(各二兩),石膏(四兩),生薑,甘草,杏仁(崔氏用細辛),桂心(各三兩)

上十五味。㕮咀。以水二斗。煮麻黃去沫。取汁八升。下藥煎。取三升。分三服。相去十里久服訖覆取汗。若不差。五日後。更一劑。取汗同前。

犀角散,治風毒壅熱。心胸痰滯。兩耳虛聾。頭重目眩。(準繩)

犀角(屑),甘菊花,前胡,枳殼(麩炒黃),羌活,石菖蒲,澤瀉,木通,生地黃(各半兩),麥門冬(去心二兩),甘草(炙二錢半)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。水煎去滓。食後溫服。

犀角黑參湯,治發斑。毒盛咽痛。(傷寒緒論)

犀角,黑玄參(各一錢),升麻,射干,黃芩,人參(各一錢),甘草(生八分)

上水煎。溫服。

犀角大青湯,治斑出大盛。大熱心煩。狂言悶亂。(同上)

犀角(三錢),大青(一錢五分),黑玄參,升麻,黃連,黃芩,黃蘗,山梔(各一錢),甘草(八分生)

上水煎。熱服無時。

白話文:

大黃、厚朴、枳實、芒硝、人參、地黃、當歸,這些藥材照平常的方法煎煮服用。

黃蘗黑散,這個方子治療小兒肚臍流出汁液且無法痊癒的狀況。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)

藥材組成:黃蘗(炙烤過的一兩)、鍋底燒的黑灰(四分)。 將以上兩種藥材搗碎混合成散劑,直接敷在肚臍上就能痊癒。

犀角地黃湯,這個方子治療傷寒和溫病,適用於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導致體內積蓄瘀血,以及鼻出血、吐血未能完全止住,體內殘留瘀血,大便呈現黑色且臉色發黃的狀況,可以消除瘀血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藥材組成:犀角(一兩)、生地黃(八兩)、芍藥(三兩)、牡丹皮(二兩)。 用水九升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如果病人有健忘或精神錯亂的狀況,可以加入大黃二兩、黃芩三兩。如果病人的脈搏大且緩慢,腹部不脹滿,自己感覺脹滿則表示沒有發熱,只要按照原方服用,不需要額外增加藥物。(《溫疫論》中提到,服用桃仁承氣湯將瘀血清除後,熱也應該退去,如果病情已趨於平緩,但仍有少量出血的情況,則適合服用此方。)

犀角地黃湯,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出血症狀,如吐血、鼻出血、咳嗽帶血、咯血、唾液帶血等等。(出自《回春》)

藥材組成:犀角(一錢鎊)、牡丹皮(一錢半)、生地黃(二錢)、赤芍藥(一錢半)、當歸(一錢)、黃芩(一錢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加入茅根汁,並用墨磨汁調和後服用。

犀角旋覆花湯,腳氣病最早出現在嶺南,後來才傳到江南一帶,發病沒有明顯的徵兆,可能只是稍微感覺到疼痛麻木,或是兩小腿腫脹,走路時感到困難,或感覺遲鈍,有時會感到忽冷忽熱,小便不順暢,呼吸急促,氣往上衝到喉嚨,呼吸困難到幾乎要死亡,想吃卻無法吞嚥,氣往上衝逆,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。如果出現上述症狀,應先服用此方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藥材組成:犀角、旋覆花(各二兩)、橘皮、茯苓(各二兩)、大棗(二十七枚)、香豉(一升)、紫蘇莖葉(一握)。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,用水八升煎煮至二升七合,分三次服用,每次服藥間隔約十里路程,以氣往下行,小便順暢為標準。(崔氏稱此方為小犀角湯,如果服用後沒有效果,則服用大犀角湯。)

犀角麻黃湯,如果服用大犀角湯後仍沒有效果,且呼吸急促不穩定,則適用此方。(出自《千金要方》)

藥材組成:犀角、麻黃、防風、獨活(崔氏用茯苓)、防己、芎藭、白朮、羚羊角(崔氏用附子)、當歸、黃芩(各二兩)、石膏(四兩)、生薑、甘草、杏仁(崔氏用細辛)、桂心(各三兩)。 將以上十五種藥材切碎,用水二斗煎煮麻黃,撈出浮沫,取汁八升,然後將其他藥材放入煎煮,取汁三升,分三次服用,每次服藥間隔約十里路程,服完藥後蓋被取汗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五天後再服用一劑,取汗方法相同。

犀角散,這個方子治療風毒壅積體內導致發熱,心胸有痰阻滯,兩耳聽力下降,頭重且暈眩的症狀。(出自《準繩》)

藥材組成:犀角屑、甘菊花、前胡、枳殼(用麩炒至黃)、羌活、石菖蒲、澤瀉、木通、生地黃(各半兩)、麥門冬(去心二兩)、甘草(炙烤過的二錢半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後去渣,飯後溫服。

犀角黑參湯,這個方子治療發斑,毒素過盛導致咽喉疼痛的狀況。(出自《傷寒緒論》)

藥材組成:犀角、黑玄參(各一錢)、升麻、射干、黃芩、人參(各一錢)、甘草(生八分)。 用水煎煮,溫服。

犀角大青湯,這個方子治療斑疹大量出現,高熱且心煩,胡言亂語,意識模糊等情況。(出自《傷寒緒論》)

藥材組成:犀角(三錢)、大青(一錢五分)、黑玄參、升麻、黃連、黃芩、黃蘗、山梔(各一錢)、甘草(生八分)。 用水煎煮,發熱時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。